佛教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佛寺楹联则是佛教文化的一朵奇葩。

佛寺楹联所描写的,无论是青青翠竹,郁郁黄花;是朝云暮雨,碧海青天;是暮鼓晨钟,打坐参禅,都或多或少体现着佛性,闪烁着般若之光,凝结着佛门对宇宙、社会、人生的深层次的思考。

东汉年间,佛教传入中国后,慢慢中国化,隋唐时期便形成了中国佛教的八个宗派。尤其是影响颇大的禅宗,不但与中国佛教其他宗派不同,也与印度佛教有别。禅宗认为,佛就在自己心中,自心便是佛,心外无佛。常人被妄念的浮云遮蔽,未能自悟,一旦灭除“妄念”,便能内外明彻,顿见清净本性,自成佛道。这就是《坛经》所说的:“自性迷,佛即众生;自性悟,众生即佛。”楹联作者分属不同的宗派,所撰楹联各有特色。如:

念佛即念心,自性弥陀原无二;

生彼同生此,娑婆净土本无殊。

这副楹联显然是禅宗兼修净土者的观点。

峰影不随流水去,鹤声犹带夕阳飞。

古庙无灯凭月照,出门不锁赖云封。

这种随缘自在,心境湛然,不为境移,不受物扰的联语,所流露的自然也是禅味。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