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人们谈论最多的,是关于孩子的话题。

哪个家庭哪个父母,不都在巴望孩子有个美好的未来。有钱的信奉“家载千万,莫如读书”的古训,不惜费周折花大钱择好校,连社会风气都搞坏了;条件差一些的,也秉持“再穷不能穷孩子”的理念,节衣缩食甚至砸锅卖铁也要供孩子上学读书,希望通过读书能踏上宽阔的发展道路,在书中获得“黄金屋”、“颜如玉”。孩子成了家庭乃至整个社会关注的对象。

过于优越的成长和学习环境,使孩子们成了形态各异的盆景和温室里的弱苗,他们的意志得不到刻骨铭心的磨练,有些家长为此感到纠结,既想让孩子成为参天大树,又怕他们受到风雨雷电的侵袭,在培养孩子上处于两难的境地。有些孩子“生在福中不知福”,学习和成长缺乏最根本的动力。

我认为,真正的立志,应该体现在古人所表述的境界里,那就是: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只有经过那种境况的深刻洗礼,人的灵魂才能得到彻底的净化,人的惰性才能得到彻底的根除,才会以凤凰涅槃、脱胎换骨的全新面貌致力于人生的追求。

记得小时候,父亲曾把我们饑肠辘辘的几兄弟叫到跟前,问我们长大了都有哪些志向。年龄稍大的哥哥们表态说:“要努力学习,立志考上大学,端上‘铁饭碗’”,那是当时农村青年的唯一出路。当问到我和弟弟时,弟弟胸有成竹地回答:“我要好好上学,将来吃上大白馍馍和大白菜炖猪肉。”那是饑饿中最大的追求,也是实实在在的志向。父亲听完我们的表态,脸上总会露出欣慰的笑容,说:“唉,也不知咱胡家老林上有没有那棵蒿子,如果能考上大学,吃上国家的饭,那就光宗耀祖啦。你们要记住‘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这句话,可要上心地学,只要你们有出息,我即使砸锅卖铁、睡光板床也要供你们。”

我们在父辈殷殷的期待中,就是凭着端上“铁饭碗”、“吃上大白馍馍和大白菜炖猪肉”那个时代最现实的理想,支撑起了我们几弟兄勇于搏拼、充充实实的人生,通过不同途径脱离了农村,吃上了有粗有细、细水长流的“商品粮”。尽管后来随着时代的发展,城乡差距越来越小,细粮和肉类不再是稀罕物,但在那个缺吃少穿的年代,却是难能可贵人人向往的。

诚然,苦难和曲折是人生中的一笔宝贵财富,但苦难和曲折不能假设和复制。在当今无灾无难,和平幸福,攀比享乐的大环境里,培养孩子确实是一项比较难的事情。正因如此,作为父母要学会与孩子互动,在期盼孩子健康成长、出人头地的同时,更要以身作则,行端影正,给孩子做出好样子。我们的父辈虽然一无文化二没财富,但他们却用积德行善、吃苦耐劳、宽厚为人的品行,深深影响并感化着我们。虽然我带着一家人在远离故乡的外地生活,依然对一代又一代先人培育的家风深怀敬畏,对父辈的教诲铭记于心,并不走样地传承给孩子。同时,在孩子由小到大求学求职的过程中,我们没有在他们面前居高临下,颐指气使,而是和他们做同学做朋友,陪伴他们攻克一道道难关,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