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行无常

若依次第来解释,第一个是诸行无常,“行”是行为、作为,实际上“诸行”就是指一切的有为法,也就是说,凡是所有我们造作出来的,不管从因到果,都是有为法。“为”就是行为、作为,或是变化、流转,所以有为法的特点是“无常”。我们通常对无常会有两种概念,一个是人死了叫无常;另一个是说,所有事物不能常保,这两个都是很粗浅的无常。佛法讲的诸行无常是比较细微的,所以无常有粗细两个相,粗显的一定涵摄在细致的当中。凡是一切有为的法,要保持恒常不变,根本不可能,所以没有“恒常不变”这个特征,就是“诸行无常”。

所有在三界六道之内的一切,没有一样例外,永远都在变化。譬如我们住的这个钢筋水泥的房子,好像几十年乃至几百年都不会变,实际上所有这些东西都是表相,它真实的内涵却变化得非常快,快到连一剎那能够保持这个定相的状态都没办法。这个内涵我们很难懂,一般来说,“现量”当然谈不到,就是以“比量”,用道理去讲,也不是那么容易体会到。我们会以为明明这个东西是铁作的,在这里几百年不坏,怎么说它一直在变?现在科学上已经观察到,原来这些东西表相上是这样,实际上里边是快速地在变化。佛真了不起,他不必靠科学就可直截了当看得非常清楚,所有的东西没有一个例外,剎那剎那都在变化,这叫“诸行无常”。

为什么会无常?因为世间万事万物都是造作的,凡是造作的东西都是因缘和合,凡是由因缘而存在的东西,都是无常的。譬如一场法会,这是因缘所成的,有人愿意讲、有人愿意听,也找到这个法会的地方,才能成办。又譬如我们使用的桌子、椅子,有的是钢铁做的,有的是木头做的,透过人工制造,就变成桌子、椅子。譬如说我们人,我们的身体是父精母血结合,然后生下来,靠食物、营养等慢慢增长,还要更多客观的条件,心灵亦复如是。既然这些东西都是要各种因缘,而因缘一直在变化,而且辗转的会互相影响,所以它永远在变化。这种无常相很深细,一般人看不见,但是这是所有世间的一切事物的真相,这一部分虽然不一定能够很明确的看见,但是比较容易体会也容易接受。

诸法无我

最后要讲“诸法无我”,这个比较难,实际上这个是佛法最重要的中心。从“诸法无我”向前可以讲无常,向后可以讲涅盘,向上可以说一实相。因为“诸法”就是所有一切的法,前面讲的诸行是专指有为法,现在这个诸法无我的“法”包括有为、无为。单是这个有为、无为就不大容易懂,简单来说,“有为”就是指三界之内会轮回生死的;“无为”就是超出有为的圣人之法。只要存在这个世间的,不管是凡夫或圣人,所有的这些现象都有个特征——“无我”,这很不容易了解。例如每个人都叫我日常,如果“无我”的话,我是什么?有人学佛以后会讲:“一切都是空的,你不要这么执着。”误以为这样就叫做“无”,如果否定掉就没有的话那谈它有什么意义?所以“有、无”是相对的,要谈“诸法无我”,必须在这个“缘起有”上面谈,说它没有真实的自性,一旦离开了“缘起有”谈自性空,那是空话。一切法的存在,有一个专门名词叫做“缘起性空”,这也是《法华经》的中心。

所有一切法,没有一个例外,都是性空,不是天生如此,而是缘起的存在,所以性空跟缘起,是一体两面。就像我们的手,可以看得见它是缘起的,有骨头、有肉、有皮,手的存在,是由这些因缘条件存在的,它的本性空。凡是缘起的东西一定性空,这是佛法最重要的中心理念。是在这个状态当中才说诸法自性空无,这个才是佛法所讲性空的内涵。因此凡是任何一样东西,不管有为、无为,都是这样的一个行相,这个才是真实的。

有时我们给它取一个名字叫真如,什么是真如?本来就是这样,这才是真的。所有的东西都是这样,从缘起的方面去看,不断的在变化,所以说诸行无常;而它的本质是真如,或者叫诸法无我。了解了这个特征以后,不再有生灭的变化,那是涅盘寂静;所以事情整个的中心就是真如实相,如果我们单从这个上面谈叫一实相印。这个实相必然会显出几个面貌来,一个是诸行无常,一个是涅盘寂静,它的本质就是缘起性空。我们或者从性空方面去讲,或从缘起方面去谈,其实这是一件事情的两个面,这是三法印跟一实相之间的关系。

依法修行

万事万物都不是天生如此,不是恒常不变,而是缘起性空的,我们现在要求离苦得乐也是这样。佛告诉我们,世间一切的事情本来就是这样,《法华经》上说“诸法从本来,常自寂灭相”,一切法本来就是寂灭相,有什么样的因缘,它就现什么样的状态,例如你造了杂染之业,就现出生死轮回来;了解了这个特点,我们愿意跟着佛法去做,就渐渐远离杂染。因此了解三法印以后,对我们每一个希望究竟离苦得乐的人,就产生一个最积极的意义,我们所有的努力都应该朝着这个方向去做。我们都不希望痛苦,那就应该根据这个原则,了解痛苦的原因在哪里而把它拿掉,痛苦自然消失。同样地,要追求快乐必须找到快乐正确的因,并去努力,快乐就现起。并没有天生的苦乐,这些都是缘起,“缘”就是形成苦乐主要的条件,我们既然都希望离苦得乐,岂不是该在这上面努力吗?这是三法印给我们的启示。所以要离苦得乐,就要皈依三宝,正皈依是法,认识法的特征,了解后,我们的行为就不会像以前这样的乱来,照着正确的方法,修改以前的行为,这个叫做修行。

修行是根据三法印,可是三法印的内涵非常广泛,有它趣入的正确方便,《菩提道次第广论》即是三法印的开展。《菩提道次第广论》的内容分四科,首先甲一讲造者的成就,因为我们也希望成就,所以要找一个理想当中所仰望的典范,例如你想做总统,或者想要财富,像王永庆一样,那他是怎么成功的?世间做父母的常指给孩子看:“你看那一家的孩子多么精采!你应该向他学啊!”那么我们学佛的佛弟子,岂不是应该以佛法当中真正有成就的人做为榜样。所以甲一的内涵先告诉我们造者的殊胜。甲二是法的殊胜,甲三是学的人应具足什么条件。之后我们怎样如理一步一步做,就是甲四。所以三法印正是说明这样的内涵,我们先在理路上有了正确的认识,然后渐次深入去改善,这是佛法的特征,真正来说,这也是任何一个人必经之路。以上是三法印的内涵跟效应。

了解了这个特点以后,我们再谈为什么有许多知识分子会受骗上当,无非是因为他觉得这样会得到好处、利益。但是假定你了解一切都是业感缘起,好处、利益不会从天上掉下来,知道如是因如是果,也就不会被他所骗。

进一步来看被骗的原因,总不外乎有人设了一个骗局,让你得到小小的甜头,告诉你要这样才能得到好处,引发我们内心当中的贪欲,你就被他所骗。了解了佛法以后,并不是要把贪欲心拿掉,而是要把它变成善法欲。我们了解,并照着正确的道理渐次走上去,的确可以得到离苦得乐。苦乐的根本是烦恼,最严重的是贪、瞋、癡,像这种的贪对我们是没有好处的;但是如法的去做,希求得到真实的功德,这叫做“善法欲”。经论上非常清楚地告诉我们,修行是件苦事情,我们愿意去做是因为了解照着正确的方法去做,可以用小苦去掉大苦,得到大乐。就算是世间任何一个成就,都要经过一些努力,没有一样东西可以不要努力就自然掉下来的。所以我们清楚修行的特征后,就不会受骗,一定是根据缘起,或者说是因果的本质。

缘起与因果

我们常会觉得好像缘起就是因果,事实上缘起的范围比较广,因果比较狭。凡是缘起的现象,大体上呈现三个面貌,第一是因果的必然性,第二是相对性。比如说好坏、大小、长短、冷热,这个叫相对性。今天你穿多了会觉得热,穿不够会觉得冷;或是说不同的人感受也不同,你感觉热,他感觉冷,这都是对比出来的,以我个人的感受,来对比这件事情。像这个茶杯你无法说它大或小,也许你觉得大,因为你平常用的茶杯比较小,所以根据你习惯用的茶杯去衡量它,但是它本身并有没有大小的问题;如果另一个人平常是海量,他看这个杯就太小了。所以这个缘起的现象一定是相待性。

以上两个比较容易懂,缘起还有一个名物的特征。凡是缘起的东西,都叫假名有,或者叫假有。就是前面说的,万法不是实有的,也不是天生而有的,是种种因缘条件组成的。当这个东西呈现的时候,不一定有名字,也许是最初发明的人异想天开想出个名字来代表它。凡是缘起的东西,一定是先有这个东西的存在,然后有一个名字。这个名物之间也有一定的关系,“名”就是名字,“物”就是名字所指的内涵,这东西是无常、变化、也是无我的。譬如这个茶杯为什么叫它茶杯?因为它是装茶的;如果不是装茶,装着水,就叫它水杯;如果装了酒的话,就变成了酒杯;或者同样是茶杯,一个是钢做的,一个玻璃的,那又不一样了,这是名物之间的交错关系。然后又有相应或者相克的相待关系,这些都是缘起当中必然的现象。

当我们真正了解名物的特点后,对因果的必然关系会把握得比较準。因此一般的骗局,我们就比较不会受骗,何况那些骗局很明显的有一样东西在里头,有的是骗钱财,用宗教的幌子来骗人,例如照片会放光,或者其他神通。假定不太了解佛法,还可能被他骗,如果正确深刻了解佛法以后,知道其中一定有它的次第和内涵,那个骗局就不能得逞。

我们学佛法真正的目标,就是要认识世间错误的一面,不再被它迷糊,而后照正确的道理步步走上去。如果周围的人不懂得这一点而走错了,那我们可以用所学的正确标準来衡量,真假立刻判别出来,不但自己不会受骗,而且让周围的人也避免受骗,又可以维持社会的安宁,这是多好的事情!

我们学广论,好像没听说过三法印,很多人在学广论之前,已经接触佛法很久了,好像也没听说过。实际上这是因为现在末法了,大家不太注意。最早在印度的时候,衡量是否为佛弟子,有不同的标準,曾经有一派并不是以皈依来衡量,而是以是不是接受三法印作为指导你人生的原则来衡量。是,才叫做佛弟子!那是非常严密的标準。我们所学的是阿底峡***的传承,是根据是否皈依三宝来判别是否为佛弟子,而正皈依是法,法的内涵就是三法印,所以其实皈依法也已经涵摄了三法印。

如何以三法印鑒别正统佛法(上)∵

日常法师:《广论》与三法印∵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