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诊疗作方便化人性向真善

——记苏州弘化义诊所

宋永华

苏州弘化义诊所位于苏州报国寺。该寺始建于南宋咸淳年间。1930年至1937年,印光大师曾掩关于此,并办了如下三件大事:一、在此修辑四大名山志等佛教经籍;二、创办弘化社,流通经书;三、赈灾济苦,福利群生。自此报国寺盛况空前,名扬海内外,成为弘法利生的著名道场。然而沧海桑田,报国寺在五十年代被易作他用,弘化社随之停办。九十年代落实宗教政策,在市***和市佛教协会的支持下,修复了报国寺,创办了我国第一个佛教博物馆。建馆之际,佛教博物馆馆长弘法法师为了继承印光大师慈悲济世的传统,在恢复弘化社的同时,于1997年4月开设了弘化义诊。

弘化义诊得到了佛教界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热情赞助,现设有中、西医,内、外、妇、儿、皮肤等科。参加义诊的都是具有主治医生以上资格的医师,他们带着一份真诚的感情,前来奉献技能、奉献爱心,同时在义诊过程中体会佛教的慈悲精神。他们感激和珍惜报国寺提供了这样一种能将自己的信仰、医术和爱心相结合的机会和氛围。

弘化义诊的宗旨是“将诊疗作方便,化人性向真善”。在诊疗过程中,义诊的医师或对症处方,或予针灸,或指导患者就医途径和保健方法,尤其强调为患者提供温情的关怀。在治病的同时更注重于病员的“心理疏导”,结合病情从佛法角度如理如法地解说疾病的根源,介绍因果的道理,使他们走出疾病认识上的执着和误区,令有缘人能感受到佛教的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和法乳的甘甜。

1998年冯鼎医师接治的一位中年病人,患有“腹疾”,曾多次住院治疗无效而来弘化义诊就诊。该病人因有“肿瘤家属史”而一直忧心忡忡,神情苦恼。冯医师详询病史,反复仔细检查,排除了肿瘤的可能,即投中药令服,并作心理疏导和健康知识教育,使其消除疑虑,不出一月病苦全消,恢复健康;1998年许祖浩医师诊治了一位70多岁的高血压患者,病人个性强、急躁易激动,症状为动辄胸闷气急、头昏目眩,然而饮食睡眠甚佳。这种病人的心理因素对血压的升降起着主导作用。许医师了解掌握了病人独特的临床表现后,即用循循善诱的方式,教其“修心养性,以念佛保持心境的清净”,配以药物治疗,收到了极佳的疗效。病人逐渐性格开朗,待人和气,血压稳定。这些都体现了弘化义诊“将诊疗作方便,化人性向真善”的宗旨和独特的医疗方式。

弘化义诊开办两年多来,受到广大群众——特别得到慢性病人、老年病人和下岗职工患者的欢迎,仅1999年就诊人数即达2258人次。医师们扶贫济困,慈悲为怀,从病员的角度着想,既要看好病,又要尽量少花钱。吴桂生医师接治一出生仅一月的婴儿,全身皮肤发黄,被某医院诊断为“婴儿肝炎综合症”,须住院治疗,而病家经济困难,无力承担住院医疗费用,在一筹莫展之时,来义诊所求诊。吴医师心怀弘法利生之志,以精湛医道为患儿精心诊查,详析病情,得结论为“胆汁郁积所致婴儿肝炎综合症”。为能在病家经济力量许可范围内治愈这一儿科险症,吴医师经深思熟虑后,以中药处方投服,前后服药五剂,患儿黄疸消净,病家仅花药费6元5角。

医师们还热情发掘祖国传统医学精华,用针法、灸法、耳部按摩法为病员治病,以此减少病员的费用,解除众生的疾苦,献上一份佛教徒的爱心。1999年“老年节”期间,弘化义诊还组织医师去桃坞老年公寓为老人们服务。义诊医师们耐心、细致地为老人们检查和诊治,受到老人们的欢迎,他们希望这一泽被众生的善举能继续发扬。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