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问答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2001/4/27

编号:∵第七三卷∵档名:∵21-90-73

诸位同学,大家好!今天晚上同学们听经之后有一些问题,要我来为大家解答,这是很好的修学态度,有疑一定要问,断疑生信,功夫才能够得力。我们修学多少年,往往功夫不得力,这里面就是有疑惑没能破除。净宗的修学,古大德教导我们,第一个不怀疑,第二个不夹杂,第三个不间断,如果这三条能做到,就决定能往生。所以有疑问一定要提出来。∵

第一位同修问:‘以前听过法师演说《阿弥陀经》,永明延寿大师说:“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可是昨天法师讲经时说,现在一万个念佛修行人,只有两、三个才能往生,连下品下生都没有分。主要是什么原因?请法师慈悲,为我们这九千九百九十八人讲解,使我们有所觉悟和警惕。’

答:你问得很好,其实这个问题我们在讲席当中常常解答。净宗法门在大乘佛法里面称为‘易行道’。易行,我们一定要懂得它是跟其他大乘法门相比是比较容易,决不是我们想像当中那么容易,这个道理一定要懂。佛跟我们讲道理,这个道理多少是要了解一些。法界原本是一真,一真为什么会变成十法界,为什么会变成六道三途?佛告诉我们,这些都是由于妄想分别执着而变现出来的境界,这是十法界、六道三途的来由。∵

由此可知,佛教我们超越六道、超越十法界,一定要把妄想分别执着断掉。如果这种烦恼习气不能断掉,就决定不能超越三界六道。所以无论哪一个法门,净宗也不例外,一定要断见思烦恼;见思烦恼就是执着,对一切人事物、对世出世间一切法统统不执着,六道三界就超越了。如果再把尘沙烦恼断掉,尘沙烦恼是分别,于世出世间一切法都不分别了,十法界就超越了,你就证得一真法界。最后,能把无明烦恼破尽,你就证得圆满的佛果。这是无论哪个宗派、无论哪个法门都没有例外的,这个事情难!∵

净宗法门为什么说是易行道?易行就是说它不必断烦恼,靠阿弥陀佛本愿威神的加持,也能够脱离六道轮回,这叫容易,易行道。但是你必须要明了,往生净土虽然不要断烦恼,可是一定要伏烦恼,你烦恼不能够伏住,还是去不成。这就是说从前的人有能力伏烦恼,所以‘万修万人去’,他懂得伏烦恼;现代人疏忽了,他不懂得伏烦恼,以为念佛就能往生,这个错了。∵

伏烦恼比断烦恼容易,只要烦恼不现行,就是不起作用,譬如说我贪嗔癡没断,是非人我、名闻利养没断,但是我这一句阿弥陀佛念得有功夫、有力量,能够叫我的烦恼不起作用;念头才起,‘阿弥陀佛’就把这个念头打掉了,这叫用功夫。不管什么念头,贪念、嗔念、愚癡,一句‘阿弥陀佛’全把它打掉,这样念法功夫才能得力,念到心清净了,清净心现前就叫做功夫成片。顺境、善缘不起贪恋,逆境、恶缘不起嗔恚,永远保持平等心、清净心,这才能往生。∵

还要具备‘三福’,三福是根,这个大家要知道,千万不要忘记。《观无量寿佛经》里面,韦提希夫人知道西方极乐世界殊胜,发愿求生净土,求世尊教她方法,世尊没有教方法之前先教她修三福,这一点可不能疏忽。三福第一条是‘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你要具备这个条件,这样念佛肯定得生,生凡圣同居土;如果再具备第二条福,‘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你就肯定生方便有余土;如果再具备第三条福,‘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你就肯定生实报庄严土。这不能疏忽,佛说得这么清楚。∵

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修什么?修一个纯善的心。《十善业道经》上佛教我们‘昼夜常念善法’,三福是善法;‘思惟善法’,想善法;‘观察善法’,行善法。又教给我们要‘不容毫分不善间杂’。所以我常常劝同修,恶人、恶事绝不放在心上,放在心上我们的心就不善,心不善往生就成障碍;因为西方极乐世界,释迦牟尼佛在《弥陀经》上跟我们介绍,那个世界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我们的心行不善,佛号念得再多,都不能往生,所以我们必须要具足善人的条件。经上说:‘善男子、善女人’,我们要够得上这个条件,这个条件就是‘昼夜常念思惟观察善法’,心里面一丝毫的不善都没有,这个人决定往生。∵

所以,我们为什么要把世间不善放在心上?这是绝大的错误,别人不善与我何干?我又何必把它放在心上、放在口上?放在心上我们的心不善,放在口上造恶业。由此可知,李炳南老居士所谓‘一万个人当中只有两、三个人往生’,那两、三个人是善人,心纯善、口善、行善,他没有不善,所以他的条件具足,这样才能往生。所以诸位同修一定要记住,绝对不要把别人的不善放在自己心里,而把自己的善心破坏了;把别人的不善放在自己口头到处说,把我们的善行破坏了,这个很可惜!我们要常常记住禅宗六祖惠能的教训|‘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这两句话了不起!常常见世间过,往生就成了问题;几时训练到我不见世间过,世间人没有过,过失只有我自己一个人,我们往生才有把握。好,这个问题就解答到此地。∵

下面第二位同修问的七个问题,第一个:‘我们香港经济竞争非常激烈,我们在家人学佛就有很大的麻烦。请问在做交易时,应如何存心和作为?自己在做交易时想要说实话,但家中的人都反对、都烦恼;家中的人做生意是为了自己多赚钱,只图自家发,哪管别人家。请问老和尚,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怎样随缘、怎样存心,怎样做才如理如法?这是我们平时修行不可逾越的实际问题,请老和尚详细开示一下。’

答:详细开示一下,行!《了凡四训》所讲的就全部跟你解答了,你好好的去念《了凡四训》。我自己学佛是在我二十六岁的时候,五0年代,我第一部读的书就是《了凡四训》,也可以说我的基础就是奠定在《了凡四训》的教诲上。一九七七年,我第一次到香港讲经,是由圣怀法师、谢道莲居士他们两位邀请,在九龙界限街‘中华佛教图书馆’讲《楞严经》。我在图书馆住了两个月,以后又在香港蓝塘道‘光明讲堂’又继续讲讲了两个月,第一次到这边来讲了四个月。在‘中华佛教图书馆’,我看到印光法师‘弘化社’出版的书籍,我很留意的翻阅,看到印光老法师一生当中对于《了凡四训》、《太上感应篇》及《安士全书》这三种书籍极力的提倡,我看书本的版权页,我略略的统计一下,这三本书大概在当时印了有三百万册,这个数量非常惊人。于是我就想,他是我们净宗一代祖师,为什么不大量提倡净宗,而提倡这三本书?道理在哪里?我想了很久,我明白了,他老人家是大慈大悲,救度苦难众生;佛经未必大家能够理解,这三本书好懂,只要在这三本书奠定了基础,你能够老实念佛求生净土,哪有不往生的道理?∵

《了凡四训》为我们说明因果的道理与事实,你真正参透了,你才晓得‘一饮一啄,莫非前定’。你做生意,规规矩矩做,你赚的钱是命里有的;你用尽欺骗的手段、不正常的手段去骗人,赚得的钱还是这么多,你又何苦骗人?如果说我用欺骗的手段赚来的,比我用规规矩矩赚来的要多,你可以用欺骗手段,佛菩萨也会赞成。什么样的手段都不行,你就是偷人、抢人,你抢到的还是你命里有的;你命里没有的,偷也偷不到,抢也抢不到,真的是‘一饮一啄,莫非前定’,万般皆是命,半点不由人。∵

懂得这个道理,了凡先生就规规矩矩做人,一个恶念都不生。云谷禅师问他为什么,他说:‘我想生恶念也没有用。’他懂得了。如果诸位把《了凡四训》参透了,你就晓得你应该怎么做生意,你会做得一家都欢喜,你天天在断恶修善,积功累德,你的果报无比殊胜。世间人想发财,不懂得发财的道理,不懂得发财的理论与方法,造作许多恶业,结果把命中本有的财、福报都折损了,真可惜!你命里该有一百万钱财,因为你用心不善,结果你这一生只能够发五十万,打对折了。如果造更大的恶,可能折扣还要大,你说冤枉不冤枉!希望你全家都去念《了凡四训》,看《了凡四训》的讲演,或者现在比较简单介绍的,有电视剧光碟两片,你们天天看,你就会明白。人不能有贪嗔癡,贪心将来做饿鬼,嗔恚将来堕地狱,太可怕了!我在这一生宁愿苦一点,我也不搞贪嗔癡,我也不希望将来堕三恶道,这才是真正聪明人,真正有智慧的人。∵

第二个问题:‘经云:“一称佛名,能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可是我们日常工作繁忙,没有念佛名号的时间和条件。有人说:“一心一意工作,别打妄想,这也等于念佛一样。之后再把一天所做的成绩回向极乐世界,这就等于念佛求往生了。”请问这样做我们的心真能清净吗?’

答:我想这不用我开示,你自己很清楚、很明白。你一心一意做工作,不打妄想,你说也等于念佛一样。你这一天杀生,你开个海鲜餐馆,天天杀生,杀了很多,很认真、很用心的在杀,这个功德能回向往生吗?‘一心一意做工作’,你是什么工作?如果你的工作是利益社会、是利益一切众生,这是福报,这个还可以说得过去,‘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可是佛经里面讲的功德不是这个,佛经讲的功德是纯善的心、纯善的行为。佛说:‘因戒得定,因定开慧’,这叫功德;持戒、得定、开智慧,这是功德。如果佛在经里面所讲的道理,我们没有透彻明白,这是愚癡。我们不能够依教奉行,这是缺德不是修德,这种浅显的道理我们一定要懂。∵

你是个修行人,在日常工作的时候确实要一心工作,你的工作才能做好;工作放下之后,一心念佛,佛也念好了。念佛的时候想到工作,工作的时候想到念佛,两面都搞不好,工作也没做好,佛也没念好。心不能二用,心要专一,这个道理要懂。所以我们做一天的成绩,到底是什么样的成绩?成绩里面有善恶,这个自己一定要清楚。你后面这一句很好,‘我们的心真能清净’,那就行了,一定要得清净心。什么是‘清净心’,你一定要搞清楚,不能含糊,不能够误解了。∵

第三个问题:‘学佛人寿终之后,请问他的皈依证、戒牒该怎么处理?’

答:处理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方式是自己保存,留做纪念。我们先人的纪念,这个很有意义,让后代的子孙看到:我们的父母、祖父母、曾祖父母、祖宗是学佛皈依三宝的,这是给后世子孙种善根,这个很好。第二种方式,你不愿意这样做,皈依证跟戒牒可以随同尸体火化。但是保留做纪念好,这是非常有意义。像老人的照片,我们镶在镜框上悬挂,他的皈依证、戒牒可以放在相框的后面,永远做个纪念,也不容易失掉。

第四个问题:‘新道场建立后,要做一堂严净佛事,就是我们通常讲的“洒净”,是照传统仪规做还是用称六字洪名?请老和尚开示其道。’

答:用一般洒净的仪规就可以。洒净之后再念佛回向,这就更好、更圆满了。∵

第五个问题:‘我们做放生法事时,诵《弥陀经》及传三皈后念六字洪名,没有按仪规念大悲咒,请问这样做是否如法?’

答:你念《弥陀经》之后一定有念往生咒,这样也可以,显密圆融。你念《弥陀经》、念往生咒,然后三皈,念佛放生,行!∵

第六个问题:‘一个人受重戒后,他又严重的破戒。因为他现在影响面很大,所以我告诉他在佛前发露忏悔,而不要在大众前发露,以免影响大众信心,请问这样做对还是错?’

答:这个作法可以。能在大众之下发露忏悔也是很好;不在大众之前,在佛菩萨形像面前发露忏悔也可以。但是发露忏悔之后,最重要的是‘后不再造’,这才叫真正忏悔;如果发露忏悔之后,明天还再做,你就完全错了。忏悔着重在后不再造,果然自己明白了,后不再造,不发露也是真正忏悔,你真的改过自新。着重在实质,不着重在形式,形式上发露忏悔是做榜样给大家看,劝导大家应当常常忏罪。∵

第七个问题:‘寺庙里换新的佛像,请问旧的佛像应该怎样处理?’

答:旧佛像要看是什么样的佛像。如果是金属铸造的,佛像愈旧价值愈高,成了古董。现在有不少人收藏着唐宋的佛像、明清的佛像,价值都非常高。泥塑木雕,时代愈久远价值就愈高,如果是有损坏,应当修补,也可以贴金,所以旧佛像的供奉是非常有价值的;你想这一尊佛像多少人拜过,接受过多少人的恭敬礼拜,为多少众生种过善根,我们一定要懂这个道理。∵

如果是彩画的佛像,也要看是不是真迹,如果是真迹,值得收藏,像这种旧的东西,连故宫博物院里面都欢喜收藏,当作古物来看待,是非常有历史价值的,尤其是名家所绘的画。如果是我们一般印刷的就不一样了,用得太旧没有人愿意收藏,不可能有人收藏,这样的佛像我们可以将它火化。火化在哪里?最好在寺庙的火化炉里面将它烧掉,不在普通地方烧。或者是把它埋在地里面,我们用塑胶袋将它封装好,到野外去旅行的时候,看到人很少的地方,将它埋在地下,这也行,古人教我们这个方法。或者是把它绑在大石头上,沉在水底也行。总是我们对它一番敬意,不是任意丢弃,表示我们的恭敬心,这样就好。

第三位同修问有四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恭听法师几天讲解佛法,甚喜!本人是未皈依的信佛者,有以下困惑,请开示。第一,半年来,自闻佛法,感其博大精深,至情至理,愿多听多读,退休在家更有方便之处。但家中亲人尚不理解,以其个人理解,以他在世俗未真正听解佛法的层次上,已甚担心本人走火入魔,迷了的一般关心层次上,有时有不少怨言和争论,对自己影响了净心学习听讲。听了法师讲解,对于骂自己、委屈自己的人尚且要感谢他,当他是菩萨给自己一个磨炼、修行的机会,因此我想做的是忍之外,尚需化解,度己度人,先解开自己的执着、烦恼,有欢喜心后再因缘因机而度他人,以间接的方法度他,自己不生气。除此之外,我应该怎样做?’

答:你能这样做就很好了。所以你看看,你没有学佛之前,要有争论的时候你也会跟他争,现在学佛之后他争我不争。慢慢他就会感觉得奇怪:现在我骂你,你为什么不回我?我争,你为什么会让?他要问,你就给他解答,这叫随机说法。一定要告诉他一个真正的道理,我们这一生到人间来,得人身,意义、价值究竟在哪里?必须把自己的境界提升,这个人生就有意义、就有价值。向哪一方面提升?向道德这一方面提升,绝对不向贪嗔癡提升。要告诉他贪心是堕饿鬼、嗔恚是堕地狱、愚癡是堕畜生,提升贪嗔癡慢,你将来到三恶道的机会加强了。如果我们放弃贪嗔癡,我们勤修戒定慧,向仁义道德这一方面提升,我们的前途无量光明,我们来生即使不念佛、不知道求生净土,也决定生天道、享天福,这样我们这一生在人间才没有白来一趟,来得真有意义、有价值,总要把这些道理讲清楚、讲明白。具体方法,你可以读《了凡四训》。《了凡四训》是非常好的教诲,对于现代社会,可以说是通情达理。∵

第二:‘本人未皈依,很多事不明了,例如道场规矩。’

答:这没有太大的关系。∵

又问:‘一人在某一个道场办了皈依,请问是否就属于这一个道场的人,一切按这个道场的吩咐办事?’

答:不一定。皈依是发愿正式做佛的学生,依照佛的教诲奉行,就是学习。就好像我们入学校,正式报名注册当学生,没有皈依,那是旁听生,皈依才是正式的学生。至于皈依之后,也不一定在自己皈依的道场学习,你可以选择道场,可以多在道场参访,哪一个道场对自己适合,你就可以依止那个道场。∵

皈依,一个人一生只有一次,而不是到处皈依,每一个道场皈依,每一个法师皈依,那是错误的。因为我们皈依是皈依三宝,不是皈依某一个法师,不是皈依某一个道场,是皈依总体的佛法。所以任何佛教道场都是我们修行的地方,任何出家法师都是我们的老师,我们的心要以真诚、清净、平等来对待,这是皈依的大意。∵

至于学道,皈依之后我要修学,最重要的就是传法的老师,这个老师才真正重要。为什么?我跟他学,他教导我,我选定这个法师,或者你选定这一个道场,你觉得这个道场很适合自己,这个法师跟我很有缘分,我愿意跟他学,这在佛门里面叫做‘法子’。他把佛法传授给我,我跟他学习,这个关系最密切、最重要。

第二个问题:‘如无分别心,请问是否也能在其他正信的佛教道场听佛法?’

答:可以的,可以在任何道场听法。《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不就是很明白的教诲吗?善财童子,他的老师是文殊菩萨,在文殊菩萨那里毕业了,就到处参学,哪个法师他都去拜访、去请教,哪个道场他都去,对他自己只有利益没有损害,这个道理要懂。也就是他自己所修行的这个法门既然是选定了,要知道‘法门平等,无有高下’,不必羡慕其他法门,不必改学其他法门,但是其他法门东西可以听,对我们自己有帮助,帮助自己开悟,帮助自己能入甚深禅定。如果自己没有这个定功,没有这个智慧,那先是要‘一门深入’扎根。先把自己的根扎好,然后再参学。否则的话,听这个法门也好、那个法门也好,到最后你无所适从,这就坏了。所以自己坚定不移,学一个法门,然后才可以听其他一切法门。∵

第三个问题:‘其他宗教,有按年或月缴纳会费之举,请问佛教道场是否也如此?’

答:有这种情形,佛教道场也有这种情形,但是最好是不要。为什么?如果有这么一个规定,就有很多人不敢来学佛了。我们一定是要以佛法帮助一切众生、利益一切众生,不能给他做障碍。所以佛教里面一切的布施供养决定是随缘的,随缘好,不要勉强一定要人家缴多少,这个不好。特别是讲经的这种道场,从前李老师他老人家做出榜样给我们看,讲经道场决定不化缘。为什么?讲经道场要化缘,人家说:‘到那里听经要付钱的。’许多人就不来了,把人家听闻佛法的机会断掉了,这很不好。他自己供养,那是他自己的事情,那个可以,不能有一丝毫勉强。因此我们对信徒也应该如此,不应该有丝毫勉强,也不可以暗示他布施供养,不可以。完全属于自动的,这个供养叫净财;如果我们强迫他,这个财就不净。∵

第四个问题:‘供奉三宝是做为一个佛弟子当然之事,供奉和布施在于真诚、清净心,多少随缘,随各人的情况而做。在于理于行,有些道场会否少供奉了不高兴,如何做?’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