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之道,要修那个中庸之道,又是怎么样的一个法则呢?

子曰:“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诗云:‘伐柯伐柯,其则不远。’执柯以伐柯,睨而视之,犹以为远。故君子以人治人,改而止。忠恕违道不远,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君子之道四,丘未能一焉:所求乎子以事父,未能也;所求乎臣以事君,未能也;所求乎弟以事兄,未能也;所求乎朋友先施之,未能也。庸德之行,庸言之谨;有所不足,不敢不勉;有余不敢尽。言顾行,行顾言,君子胡不慥慥尔?”

这一段主要举其两点:这个“道”以儒家来说、佛法来说,都是说“道,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以前我们在《论语》上面曾经讲过:“谁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也!”哪一个人进出都要从门里边进出的,这个门就相当于我们的道路,所以我们做人怎么可以不照着道理去做呢?假定你不照着道理去做,可以不可以呢?你想做一个人,你绝对非这样不可。不想做人,你去做你的,那你现在的行为,将来感得的就是畜生,这是好一点的;不好的,地狱、饿鬼。因为人有人的道啊!你现在走这个路,那是畜生的,将来感得的当然畜生。现在我们从人道上面还要走上圣贤、佛菩萨的道,那你一定要走这个道。这个道离开我们不远吶!那问题在哪里呢?我们违道,就是我们的做法。

那怎么做才对呢?前面就告诉我们“志于道”。孔老夫子的目标或者志趣,一定要走这个──“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这些都是佛法里面说,为了要学,主要是肯从善知识那里,真正走过来的人,然后对善知识要去用孝子心。为什么用孝子心呢?孝子跟在父母身边,一定是听父母的,现在我们是要听我们的,是不是这个样啊?最好听我的,我要怎么办就怎么办。我爱怎么办就怎么办,那是完全是畜生的心。肚子饿了嘛,就吃,想睡嘛,就睡,吃饱了,躺在那里,然后起来,大家一起到处跳跳,嘴巴到处叫,就嘟嘟嘟嘟……玩,那就是个畜生的行为,他并没有心目当中真正的志趣。我们心目当中有一个志趣,要达成那个志趣,那一定要自己好好地学,要学,要这样。!

所以儒家说:“修道之谓教。”那怎么走这个真正修证,走上那个道呢?那教就绝端重要了,教育。对我们来说,就是去受学,因为去受学,所以一定要听从师长。平常我们在这里,老师教我们,“唉呀!这好麻烦哪……”心里面就这个样,心里面一这样的话,你就不肯好好地学下去了。所以真正的老师告诉我们,我们尽心尽力要去做,这是我们没有经验过的东西,正因为没经验过的,那所以教我们,我们的确不认识,的确一下无法知道,那怎么办呢?拼命去学啊!这两个的心情很不一样的。所以为什么我们在学之前就是要用孝子心,现在你们大概清楚不清楚?一定要揣摩师长的心情,孝子就是父母希望我们怎么样,那我们要尽心尽力去做。现在那个“学”也是一样,老师要我们怎么做,我们尽心尽力去做,而不会说:“唉!老师教这个……”这个也不行,那个也不行,恨不得自己随顺自己的意趣去走,这是学道真正重要的。当我们能够真正照着师长去做,那就对了!

现在的这地方怎么讲呢?其实这个并不远,说“其则不远”。“伐柯伐柯”这是举一个比喻,就好像是我们要找一个斧头柄,那个“柯”就是也不一定斧头啦,随便什么东西的那个柄。那要找斧头柄,我们拿了个斧头到树林里砍一个树,说:“我要找一个、砍一个斧头柄。”那个斧头柄多长、多大呢?其实好简单,就是你手上那个斧头,就是你要找的那个。譬如说,我这个眼镜,要去配一副眼镜,说:“你那个配的眼镜要怎么办呢?”就是这副眼镜,就这样。现在我们砍那个斧头柄的时候,是不是用斧头去砍的啊?用斧头去砍,我们手上是不是已经有个斧头柄啦?你只要看看那个你手上拿的,那就是它。

所以他下面说:“君子以人治人,改而止。”要做人怎么做法呢?“以人治人”,就是我们没有一个人例外的,一定在人与人之间,就是在我们人与人之间这个关系上面,怎么去啊,治就是修,修改它。如果说我懂得了这个方面,叫“忠恕违道不远”,以前我们看《论语》上面,孔老夫子跟曾子说:“参乎!吾道一以贯之。”那么其它的门人就问:“老夫子跟你说些什么啊?”曾子怎么说啊?“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现在这个答案出来了,为什么讲忠恕?“忠恕违道不远”,你只要这样去做,你就慢慢地、慢慢地可以走到了。这个道不是空讲,你要去实践的,那个实践怎么走?从忠恕那地方去实践。

所以他下面就解释:“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你自己不愿意,那千万不要用这种方式对别人。你如果真正那样努力去做,晓得推己及人,所以你既然希望这样,人家也希望这样,你不希望这样,人家也不希望这样。所以我这两天常常告诉大家,尽可能我们既然到了这里来,要想学一个圣贤,为什么告诉你们千万不要开玩笑,千万不要看人家的错误,要拿这个自己净化自己,才是我们真正最重要的。然后我们进一步去帮助别人。消极的地方来说,我不愿意的不要给别人;积极的来说,我希望的要帮助别人。

那下面说:“君子之道四,丘未能一焉。”那是做一个君子,比士更进一步啊!一共有四种君子该做之道。丘,就是孔老夫子自己谦虚说:“啊!这个我一样都做不到。”实际上就策励我们,你只要实践,那么慢慢地、慢慢地自然会在这个地方进步了。换句话说,进一步就孔老夫子说,究竟圆满他自己还没有达到,可是只要我们去做,一定有达到的一天。那是怎么说呢?“所求乎子以事父”、“所求乎臣以事君”、“所求乎弟以事兄”、“所求乎朋友先施之”。换句话说,你希望人家对你这样的,那么反过来,你也应该对人家怎么办。就是当我做父亲的时候,我希望我的儿子怎么做,那我同样地应该对自己的父亲应该怎么做,这个就是一个人的“仁”的特征。

“仁”,中国字真妙!两个人,你不要只想你自己喔!你想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既然你希望他对你这样的,你也应该对别人这样。所以他最后叫,“所求乎朋友先施之”,你希望朋友对你这样的,你不要要求他对你这样,而是你先对他那样。所以从这地方,很特别地告诉我们一点:我们不是把这个道理要求别人,这个道理要求自己,我先做到。当我们懂得了这个点的话,这两个东西就是忠恕,这样去行的话,那违道不远,没错。所以,又告诉我们《论语》上面的“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本立而道生”!真正究竟的目标是道,从哪里开始呢?孝悌开始。那么现在那个孝悌在这个地方变成什么啊?忠顺,也就是忠恕,这是违道不远,从一开头的时候,从家庭上面起步。现在看清楚没有?做为一个士,就这样。

然后呢,我们就看士,他那个地位是处在什么地位呢?我们有两个角度去衡量──士、庶人。古时候的士跟庶人不一样的。你们已经看过那《孔子传记》,对吧?士跟庶人一样不一样?不一样,古时候不一样。士,就下面来说,比庶人要高,比上面来说,比卿大夫乃至于诸侯要低,但是士可以摆在卿大夫当中并立的,那,他凭什么?记得几个字──知书达礼。就是说,士之所以为士,他一定受了教育,这个受的教育跟我们现在的教育不一样,能够通达书本上面告诉我们这个义理,庶人就欠缺这个条件。这个叫“士”。

所以从知书达礼那一点,他上通卿大夫,但是,为什么不是卿大夫?因为他的福德不如。所以我们现在佛法里面也是这样,我们要修的要两样东西,一个福资粮,一个智资粮,一个智慧,一个福德。这两样东西究竟圆满的时候,拿佛法来说就是佛,世法来说,就是那个先王,就是圣君,又有其位,又有其德。庶人呢?欠缺这个,庶人就欠缺这个的,这个两个根本不一样。所以在这个地方,他始终讲同样的东西,“忠顺不失,以事其上”,既然他的福德比我大,那当然我应该努力地侍候他,也因为既然他对我们有这么大的恩,当然我们应该侍候他,都从这个角度去看,所以最基本的原因,拿佛法来说,我们才真正地了解。

“然后能保其禄位,而守其祭祀”,这个地方的禄位从表面上面去看,好像是说,你有个位置。这个地方的士,前面是讲他,跟庶人不同的是知书达礼,但是他表面的这个形象来看,那个士是什么啊?就是那些卿大夫家的家人,就是家臣,这是有脑筋的人、念书的人,拿我们现在来说,就是一般机关里面公务人员,基本的事情都是他办的,但是最重要的决策什么等等,他不是。

现在我们也受的教育,我们受的教育教些什么啊?说起来真可怜,现在的人这教育了半天是追求物质,拿佛法来看的话,是最可怜的,最大的损失。我们早就说过了,我们想尽办法,制造各式各样的鱼饵,然后自己把它吞进去,自己被它捆死。那现在我们看得很清楚那世间的情况,将来你们好好地学出来,到那个时候你再去一看,你就看见:“啊!我们真幸运哪!世间就这么颠倒!”

所以这个古代的圣人都告诉我们是这样,这地方的士,从世间来看的,就是这样,他有一定的俸禄,就是可以得到一些钱、一点的位子,可是这个位子是跟他的内在相应的,所以里外相应的。内、里边他有这个知书达礼的特征,所以懂得忠恕,行得忠恕,从家里边是事父、母开始,到外面的事君、事长,乃至一切人,而帮助卿大夫,然后诸侯、天子来平治天下。因为他有这样的功劳,所以能够得到他相应的禄位,而守其祭祀,那个祭祀就相当于上面宗庙。卿大夫一样,我们称它为宗庙,那个祭祀呢,他也是这样,他在位,生前叫禄位,死了是祭祀,保持他的祖先所留给他的这样的一份,拿世间来说,一个基本的一个地位,一个产业。也就是说,跟他的身分相应,所以古人处处地方先讲内,然后讲外,那个是“士之孝也”。

那么,他做这件事情怎么办呢?“夙兴夜寐,无忝尔所生。”《诗经》上面有这两句话,就是说早晨一大早起来,一直到了晚上,乃至于到睡觉,随时随地,应该怎么办呢?“无忝尔所生”,不要白浪费你,不要忝辱你。做了一生坏事了,做了不相应的了,那就是白白地糟蹋了,换句话说,千千万万不要糟蹋你自己的生命,以及生你的父母。所以“无忝尔所生”,我们可以作两种解释。有一个是你谁所生?父母生你的,那千千万万不要冤枉了、侮辱了你的父母。还有所生呢,那是千千万万不要冤枉了你得到的你的这个一生。这两个都一样的,只要我们真正能够警惕,然后这样地从早到晚。

更进一步来说,这个里边意思是什么?就是说,你白天眼睛睁开来,你这样,睡觉的时候,还要这样。那我现在请问:白天睁开眼来,我可以很努力,睡觉的时候,你怎么努力法?你们说,睡觉的时候你怎么努力法?现在,我提出一个问题来。譬如说你们很认真地,明天要考试了,然后今天拼命地背,要背得好,虽然你睡觉了,然后第二天一早起来的时候,你脑筋当中,是不是这个念头又起来啦?你们有没有这个经验?有过的就晓得了。有很多人马马虎虎,唉!反正不管啦,他要逼着我考试,我只好考一考啦,那就念一念,白天你也不会全部精神放进去,所以睡着了,睡了就睡了。

这个告诉我们的道理,如果你真的内心当中全部精神贯注在这里,只要你白天精神好的时候,全部精神贯注在这里,虽然睡着了,这个念力还在,一醒过来,它自然又起来了。也就是说,凡是真正认真尽心尽力行那个忠恕之道的这些人,现在这个地方的孝,他平常的心就是这样的一个状态。所以前面说: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那都是共同的一种状态。就是我们作为一个知书达礼的人,跟我的位置相应,要这样地战战兢兢的,随时随地要努力的一个特点。那就是“士”。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