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9月21日∵佛学研究网

在清初隐元东渡之前,日本流传的禅宗有临济宗和曹洞宗,皆是在中国南宋时传入的。临济宗先后受到镰仓幕府(1192-1333)、室町幕府(1336-1573)时期以将军为首的武士阶层以至皇室、贵族的支持,特别是其中以五山十剎为中心的主流派——五山派不仅在社会政治、文化上有很大影响,甚至外交方面也发挥过重要作用。临济宗中以大德寺、妙心寺为中心的所谓应、灯、关(大应国师南浦绍明、大德寺初祖大灯国师宗峰妙超和妙心寺初祖关山慧玄)派,是属于五山十剎以外的林下派,曾长期受到当政幕府的冷落,并且两寺皆遭受过战火的焚毁,直到进入15世纪以后在拥有实力的武士集团的支持下才得以复兴和发展。曹洞宗也曾属于林下派,长期在本州北部山村一带传播,在进入14世纪以后逐渐扩展到本州东北部、中部乃至九州的广大地区。

隐元属于中国临济宗杨岐派的法系,上承唐代临济义玄……宋代汾阳善昭……慈明楚圆……杨岐方会……圆悟克勤——虎丘绍隆……无準师范——元·雪巖祖钦——高峰原妙——中峰明本……明代幻有正传——密云圆悟——费隐通容的法系。据隐元弟子独往性幽为独耀性日所编《黄檗隐元禅师年谱》写的《年谱乞言小引》所说,隐元“系曹溪正脉三十六世、临济正传三十二世”。然而隐元所传的临济宗在禅法上已经融会净土念佛法门,与日本所传的临济宗有显着差别,并且读经重汉音,又得到江户幕府的支持在京都宇治单独建传法中心——“黄檗山万福寺”,从隐元开始连续十四代住持皆是来自中国的汉僧,故被称为黄檗派、黄檗门派,在日本进入近代以后正式称为黄檗宗。这样,日本在原有禅宗临济宗、曹洞宗之外,又新增加了黄檗宗。

一、隐元的语录和著作

本文为了论述方便,先将记载隐元生平及其语录、著述的各种资料进行介绍。现在日本收载隐元资料最全而且最便于查阅的著作是平久保章编、日本开明书院1979年出版的十六册《隐元全集》。其中所载隐元的各类资料有:

(一)《黄檗隐元禅师语录》,十六卷,嗣法门人海宁、海珠、明光、如沛、性乐……性杲等人编。记载隐元在清顺治十一年(1654)出发到日本长崎之前在福建福清县黄檗山的说法语录及著作(颂古、法语、书信、诗偈、碑记等)。其中卷十有载录隐元在清顺治八年(辛卯岁,1651)十一月三十日自述生平的《行实》。

(二)《隐元禅师续录》,二卷。门人兴燄、侍者性尊编,也是赴日前语录及著述。

(三)《黄檗和尚扶桑语录》,十六卷,门人兴燄、如一等编,到达日本后,先后在长崎兴福寺、崇福寺、摄津普门寺的语录及法语、拈古、代古、书问、答问题赞、杂着等。

(四)《黄檗和尚太和集》,门人性瑫、如一编,宽文元年至宽文四年(1661-1664)住持日本黄檗山万福寺的语录、法语、书问、小佛事、颂古、题赞及杂着。原一卷,后增加为四卷。前有宽文三年(癸卯岁,1663年)“素庵会道人”写的序,称颂隐元东来日本,“举地皈依,为东国开天之祖,真与折苇西来之意津津然有合也”,“以无相、无念、无住接人,直把四大部洲入一毛孔,殆亦达磨后身也”,“人向宗门者,当以临济为宗也已,抑又向临济者,又当以大师为宗也已”。

(五)《佛祖像赞》,一卷,刊印于日本宽文二年(1662),前有隐元的序,载录自释迦佛至西天二十八祖、东土六祖及此后一世南岳怀让至三十五世费隐通容禅师的祖师像(从二十五世万峰时蔚至三十三世幻有正传禅师无像)、略传及赞。

(六)《黄檗隐元和尚云涛集》,一卷,门人性愿记录,载录隐元东渡日本前作的诗偈、题赞等,除一首∵∵外,已分别载录于前述黄檗隐元禅师语录、隐元禅师续录之中。

(七)《黄檗隐元和尚云涛二集》,八卷,侍者性莹、性派编录,在日本长崎兴福寺、崇福寺及摄津普门寺等地的诗偈。

(八)《黄檗隐元和尚云涛三集》,四卷,侍者性派、性潡编录,在日本京都黄檗山万福寺晋山前后的诗偈、歌赞等。

(九)《黄檗和尚松隐集》,三卷,侍者道澄编录,隐元在宽文四年(1664年)退隐松隐堂,此集中载录他在翌年着的七言五言诗偈、歌及题赞等。此后,隐元于宽文六年、七年所作诗偈等,分别由侍者道澄、性派等人编录为《黄檗和尚松隐二集》、《黄檗和尚松隐三集》。此外,隐元还有《拟寒山诗》、《又拟寒山诗》各百首。

(十)《普照国师广录》,三十卷,门人南源性派等据隐元在中国、日本的说法语录、法语、诗偈等摘录编纂而成,其中的中国传法部分比较忠于原录,日本部分有省略及改动的地方。有以往语录中没有的内容,重要的有:隐元像一、《上黄檗开山大光普照佛慈广鑒国师全录表》、《黄檗老和尚奏对机缘》、后水尾法皇、光格上皇的赐号加号书翰四、《隐元禅师语录序》等。

在平久保章编《新纂校订隐元全集》附录册中,载有隐元门人南源性派在高泉性潡协助下编录的《普照国师年谱》二卷,前一部分逐年附录原由侍者独耀性日编录、在隐元到日本后于承应三年(1654)刻印的记述隐元从出生至六十四岁事迹的《黄檗隐元禅师年谱》。上卷记载隐元从出生至清顺治十年(1653)六十二岁、下卷记载隐元从顺治十一年(日本承应三年)六十三岁赴日至宽文十三年(1673)四月八十二岁在日本去世前的年谱。

日本《大正新修大藏经》(《大正藏》)第八十二卷,载有《普照国师语录》三卷,取自前述《黄檗和尚扶桑语录》、《黄檗和尚太和集》中隐元到日本以后在长崎兴福寺、普门福元寺和黄檗山万福寺的部分传法语录;《普照国师法语》二卷,当取自隐元在中日两国向弟子或参禅者所作开示的书信或笔录。此外,尚有《隐元和尚黄檗清规》是隐元为日本黄檗寺制定的清规。

笔者参考前述隐元自述生平的《行实》及其弟子性日、性派相继所编《普照国师年谱》(以下皆简称《普照年谱》),并着重参考隐元赴日后的传法语录对他的生平和禅法思想作概要介绍。

二、隐元在东渡前的经历

隐元隆琦(1592-1673),隐元是号,名隆琦,明万历二十年(1592)十一月初四生于福州福清县灵得里(现为福建省福州市福清市上逕镇)东林村。俗姓林,名曾昺,兄弟三人,排行第三,二哥出家为僧。父林德龙,农耕为业,在隐元六岁时离家入楚(泛指今河南、湖南、湖北一带)远游后,一直没有音讯。

家业素淡,隐元九岁就学,然而因贫翌年废学,与长兄从事农樵以扶养老母,维持生计。隐元在十六岁时,在观察星月流转等自然现象之际,常思考天地万象“谁系谁主”等玄奥问题,感到“此理非仙佛难明”,逐渐萌发慕佛出家的念头。二十岁时,以父游未归为由拒绝母与长兄为己娉妻。第二年在得到母亲谅解后,携此娉金为路费踏上外出寻父的路途,先后到过豫章(今江西南昌)、金陵(今江苏南京)等地,后辗转至宁波、舟山,皆未找到。其间,虽逢到母舅、族叔劝他早日回家,他皆不听。隐元二十三岁时,到南海普陀山(在舟山岛东的小岛)观音道场进香,祈愿找到父亲,在看到佛剎胜景之后,更坚定出家之念,于是投到潮音洞主的门下以“道人”身份担任为香客烧茶的“茶头执事”。此后回家看望母亲,在家奉养老母近五年。隐元二十八岁时,母亲去世,请当地黄檗山寺法师为母举行礼忏超度法会过程中,认识了寺中兴寿鑒源法师,听从他的劝告,舍弃到外地出家的念头。明泰昌元年(1620),隐元二十九岁时,在黄檗寺礼兴寿为师正式出家为僧。

黄檗寺或黄檗山,全名是黄檗山万福禅寺,因山寺多有黄檗(即黄柏)树,故以黄檗为名。原建于唐贞元年间(785-804),马祖再传弟子黄檗希运禅师(謚“断际禅师”,?-855)曾在此出家。此后历经五代、宋,长期颓废不振,至明朝经中天正圆、觉田法钦、兴寿鑒源,兴慈镜源,再经密云圆悟、费隐通容、隐元隆琦几代法师的努力,才使黄檗寺得以振兴,成为东南名剎。

明代黄檗寺初祖中天正圆(?-1610),致力重建和振兴黄檗寺,为提高寺的声望,在明神宗万历二十九年(1601)赴京请赐“龙藏”(当为明北藏),然而苦等八年没有得到而在京去世。徒孙兴寿鑒源、兴慈镜源入京继之。又经过六年(当为万历四十二年,1614),在首辅大学士(宰相)叶向高的支持斡旋下,才得到皇帝所赐藏经一部六百七十八函及金、敕书、寺额、紫衣等,在寺建藏经阁收藏藏经作镇山之宝。从此,黄檗寺声振东南丛林。隐元出家之师就是兴寿鑒源(?-1626),他被后世奉为黄檗寺“护藏赐紫”禅师。

密云圆悟(1566-1642),号密云,俗姓蒋,宜兴人。二十九岁时到荆溪(在今宜兴)龙池山禹门禅院从幻有正传(1549-1614)剃度出家,从受临济宗杨岐派禅法。明神宗万历四十五年(1617)继师住持龙池禅院,此后应请住持天台山通玄寺、嘉兴金粟山广慧寺、福清黄檗山万福寺、宁波阿育王山广利寺、天童山景德寺、金陵大报恩寺等名剎,名闻南北丛林。密云是在明思宗崇祯三年(1630)三月至八月住持黄檗寺的,时间不到半年。他的嗣法弟子很多,著名的有长沙府沩山五峰如学、苏州府邓尉山汉月法藏、西蜀夔州双桂破山海明、杭州府径山费隐通容、嘉兴府金粟石车通乘、赣州府宝华朝宗通忍、常州府龙池万如通微、宁波府天童山翁道忞等。有《密云禅师语录》行世。

费隐通容(1593-1661),号费隐,俗姓何,福建福州人。十四岁出家,先后参学于曹洞宗无明慧经(号寿昌)、湛然圆澄(号云门)以及无异元来(号博山)的门下,皆未契悟,明熹宗天启二年(1622)在绍兴吼山护生庵参谒密云圆悟,从受临济禅法。天启七年(1627)密云住持嘉兴金粟山广慧寺住持时,他受命任西堂首座。崇祯三年(1630)圆悟迁住福清黄檗山万福寺,他跟随身边。崇祯六年(1633)应请住持黄檗山万福寺,三年后辞职。此后先后住持过温州法通寺、嘉兴金粟山广慧寺、宁波天童寺、松江超果寺、崇德福严寺、杭州径山万寿寺等。嗣法弟子有隐元隆琦等。着有《五灯严统》(1653年)、《五灯严统解惑编》(1654年)、《祖庭钳锤录》、《丛林两序须知》等。其中《五灯严统》因为将原属青原行思——石头希迁法系的云门宗、法眼宗皆列入南岳怀让——马祖道一的法系,并且称当时曹洞宗高僧无明慧经、湛然圆澄及其嗣法弟子“未详法嗣”或“未承付嘱”,予以贬斥而不载录,受到曹洞宗激烈批驳和抨击,甚至遭到毁板。

隐元出家后,为兴修黄檗寺决定到京城化缘,因京城戒严不得已暂住绍兴,曾到云门寺参谒曹洞宗湛然圆澄禅师,听他讲《大涅槃经》,碰到从京城回来的时仁法师,向他问“依经解义,三世佛冤;离经一字,如同魔说”,应当如何解释?然而时仁却回避正面回答,说:“三十年后向汝道。”他认为受到戏弄,感到气愤。然而此事对他影响很大,使他经常思考禅宗讲的佛法既不“依经解义”,又不随意离经妄说的道理,激励他遍参诸方名师。天启六年(1624)在嘉兴金粟山广慧寺参谒密云圆悟和尚,问:“学人初入禅门,未知向甚么做工夫?”密云答:“我这里无工夫可做,要行便行,要住便住,要卧便卧。”又问:“蚊子多卧不得时如何?”密云打他一把掌。他经过七昼夜考虑似有省悟,日夜坐禅参究。在密云门下参学五年,在同参道友中以应对敏捷、善作偈颂知名。崇祯三年(1630)三月密云和尚应请住持黄檗寺,招他随从同往,不久受命南下化缘,八月回归时密云已到宁波。此后,隐元应请住持福清县狮子巖寺,携弟子“刀耕火种”,“种薯蔬为食”,在巖的绝顶修行。崇祯六年(1632)费隐通容应请住持黄檗寺,请隐元为西堂(曾在他寺任住持而今客居本寺者)辅佐他传法。隐元不信仍回狮子巖寺,当地居士儒者夏春元、龚士龙前来问道,论“儒释一贯之旨”。

崇祯十年(1637),隐元应黄檗寺僧众和护法居士之请,继通容之后住持黄檗寺。翌年,开阅五千余卷的《龙藏》(当为明北藏),“用酬祖德,以报皇恩”,以连续千日为期。他在寺中为进京求经的中天正圆造塔,并建“梅福庵”供养。福清知县凌镜汭入寺参谒,问:“毕竟如何是不与万法为侣?”他答:“百花丛里过,一叶不沾身。”意为“不与万法为侣”的真如佛性虽显现为万物,又超越于万物。此后,他为了重兴寺院殿堂派出寺僧四处化缘筹资,六年后竣工,寺院焕然一新。崇祯十七年(1644)隐元请同学亘信出任黄檗寺住持,自己前往嘉兴金粟寺探望费隐禅师,被任为前堂首座,不久应请赴崇德县(在今浙江桐乡县)住持福巖寺。

此时中国政治形势发生急剧变动。明崇祯十七年(1644),李自成率农民起义军攻入北京,推翻明朝。接着,清军入关,攻入北京,清世祖即皇帝位,建元顺治。李自成被迫率兵撤出北京西至山、陜,翌年兵败被杀。清朝派重兵南下陆续占领江南大部地区,清顺治三年(1646)攻占福宁、福州、泉州、漳州等福建很多地方。清兵所到之处对汉人野蛮屠杀、掠夺和焚毁房屋。自明朝被推翻至顺治十六年(1659)为止,先后有在南京即位的福王弘光帝、在浙江的“监国”鲁王、在福州即位的唐王隆武帝、在广东肇庆即位的桂王永历帝等明朝的残余势力,组织武装进行抗清斗争,皆以失败告终。郑成功(1624-1662),父郑芝龙,曾拥戴在福州即位的隆武帝政权,隆武二年(1646)在其父降清后起兵反清,后拥戴永历帝政权,长期以厦门(先后称中左、思明)、金门等地为据点开展抗清复明的武装斗争,从1653至1657年利用清廷提出“和议”的时机联合南明残部攻复浙江、江苏和福建沿海很多失地,甚至有兴师北伐之举。1661年郑成功率兵从荷兰殖民者占领下收复***,翌年在***病逝。康熙二年(1663)清兵最后平定福建。隐元东渡及刚到日本时与家乡的联系就是在这样一种社会背景下进行的。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