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字莹中,福建沙县人,少好读书,本不喜进取,为父母所勉,一举而登进士甲科。徽宗时,官任左司谏(负责对皇帝进行规谏)。∵在朝中典雅矜庄,议论持平,语不茍发,论人务存大体,不以小过籍口。章∵初升宰相时,∵问其施政将以何事为先。章∵说当务之急是要清算前宰相司马光的乱政,章∵认为司马光独宰政柄,奸邪误国,所以要先明辨之。陈∵说∶「相公误矣」,并指责章∵说∶「不察其心而疑其迹,则不为无罪。」(见《宋人秩事丛编》卷十一)∵尝言∶「人主托言者以耳目,诚不当以浅近见闻,惑其聪明。」以为人臣论人处事应从根本上、大局上着眼,不应轻率结论。然而∵上书谏言,每每则极论章∵、蔡卞、蔡京等人之罪,终因其直道难容受到权臣排挤,屡遭外贬,一生少得安宁。

平生喜佛,究心佛道,深有所会。起初好读《华严经》,自号「华严居士」。贬谪台州后,遇到明智法师,听其讲论天台宗旨,顿生信心,遂又转向天台学。尝着有《三千有门颂》,叙述了自己对天台教义的感悟。《颂》曰∶「不思议假非偏假,此假本具一切法。真空不空非但空,圆中圆满非但中。..妙境原无空假中,而亦不离空假中。」天台教义的核心思想是「三谛」实相。在陈∵看来,「三谛」只是一种方便说法,它并非妙境,然而妙境亦不离「三谛」。任何事物都是三谛的统一,即任何事物既是假,也是空,也是中,不可以片面地、单独地把握,而应于一心中、一念间顿得。此说颇合天台教「三谛」义。

陈∵还有书信与明智法师往来,共论天台「止观」玄义。《居士传》「本传」中选载了一封他谈论「止观」有门的信,「有门」是台家所说的「四门」之一,台家认为,人们把握真谛实相的途径有四∶一有门,观一切是假;二空门,观一切皆空,三亦有亦空门,观一切法亦有亦空;四是非有非空门,观一切法非有非空。陈∵认为此四门是相互包含、相互圆融的,「四门」即是一门,故掌握「有门」,见思一切是假有具足一切佛性,即是法界,即是实相,「有即法界,出法界外更无可论。」体现F台教法相平等,一切圆融的思想。

清人汪大绅看待陈∵的佛学修养时,认为其过人之处在于能「截断情见」。他说学佛之难不在于说有说无,「所难者截断性见耳。」「莹中忠义,其断截情见必勇,其言自是可宝。」(《居士传》卷二十七)认为莹中所以能深契佛理,在于其胸怀忠义,胸怀忠义则能断截情见,能断截情见故能说有道有,游刃佛智。这种看法是很有知见的。

陈∵晚年移居庐山不出,专修念佛三昧。曾告诉亲友说∶「吾往年遭患难,所惧惟一死,今则死生皆置度外矣。」钦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年),六十五岁时去世,朝廷追∵「忠肃」。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