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子恺名仁,又名婴行,浙江省崇德县人,清光绪二十四年(一八九八年)出生。

子恺幼读私塾,后来清延废除科举,兴办学堂,他转入新式学堂就读。十七岁毕业于崇德县立第三高等小学,同年考入设在杭州的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浙江一师的学制是预科两年,正科四年。子恺在校学习的这一段时间,教授图画、音乐两科的教师,是留学日本归国的李叔同先生。

叔同是民国元年(一九一二年)就到校任教的,那时学校的名称是「浙江两级师范学校」。民国二年(一九一三年),两级师范改组为浙江一师,学校中设有高师图画手工专修科,叔同教授该科图画及全校音乐。子恺在〈我与弘一法师〉一文中,有如下的一段叙述∶

弘一法师,那时称为李叔同先生,便是我的图画音乐教师。图画、音乐两科,在现在的学校里是不很看重的。但是很奇怪,在当时我们那间浙江第一师范里,看得比「英、国、算」还重。

李叔同留学日本时,专攻西洋画与音乐,造诣深厚。所以,子恺的画在良师指导下,进步很快。子恺在高师毕业的前一年──民国七年(一九一八年),他所敬爱的李叔同先生,忽然到杭州虎跑的定慧寺出家了。不过,子恺的画在良师数年的指导下,已奠下了相当的基础。

民国八年(一九一九年),子恺于浙江一师毕业之后担任了一年多的教职,在民国十年(一九二一年)东渡日本,进入东京的川端洋画学校,学习西洋画。也许只是短时期的进修,在〈我与弘一法师〉一文中是这么说的∶

毕业后我无力升大学,备了些钱到日本游玩,没有进学校,看了许多画展,听了许多音乐会,买了许多文艺书。一年后回国,一方面当教师,一方面埋头自习。

子恺于民国十年(一九二一年)由日本归国,先担任了几年教师。民国十四年(一九二五年)春天,他与夏丐尊、朱自清、叶绍钧、刘大白等在上海组织「立达学会」,办了「立达学园」,还发刊《一般杂》和《中学生杂》,子恺在立达学园兼任教职,还负责《中学生》的编务。民国十五年(一九二六年),上海开明书店成立,夏丐尊任编辑所所长,子恺亦在所中担任编辑。此后,他担任过上海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等校的美术教授,及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校长。

夏丐尊是浙江上虞人,早年也留学日本。宣统年间(一九○九年),浙江两级师范在杭州成立之初,丐尊即在校任教,直到民国八年(一九一九年)才离开。所以,他是子恺的老师,他二人一生都维持着深厚的友谊。子恺于民国十三年(一九二四年),随同夏丐尊由上海到杭州去探访弘一法师,他在〈法味〉一文中这么说∶

同行者是他的老友,我的先生──夏丐尊,也是专诚去访他的。从上海到杭州的火车,几乎要行六个小时。我在车中,一味想着李叔同先生──就是现在的弘一法师──教我绘画音乐那时候的事。对坐的夏先生从他每次出门必提着的那只小篮中,取出一本小说来翻。

民国十七年(一九二八年)九月,弘一法师由温州到上海,住在子恺的江湾家中。夏历九月二十日,是法师四十九岁的生日。先一日,子恺与他妻子暗中準备了寿桃、寿面和素斋,晚餐时陈设出来,为法师暖寿。法师自出家后,生活简朴,从不主张做寿,但以主人一番心意,也不便坚拒。所以轻描淡写的说∶

子恺,出家人是不过生日的。「儿之生日,母难之辰。」有什么心情过生日呢?可是你既然费了心,我们就先诵诵经,为生者消愆,与死者加被,这样也就心安了。

子恺恭谨的点头称是,并说∶

法师,再过几天就是弟子的生日了,多少年来受法师的薰陶,我也想做一名正式的佛弟子,请求法师为我说皈依。

弘一闻得子恺要正式皈依,满心欢喜的答应。过了数日,在子恺生日那一天,法师为子恺举行皈依仪式。在临时布置的佛像香案前为他说〈皈依文〉,并告诫他说∶

做一个佛弟子,经过皈依后,要做一个新人。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以后种种譬如今日生。直心是道,佛弟子不做自欺欺人的事。再者,受过三皈依,虽未受持五戒,但要行持五戒,因为学佛是「净心」的行为,而净心的方法,便是由行持五戒做起。最后一点,做佛弟子,要放宽心量,包容世间一切,不为世俗间荣辱毁誉所动,把一切都看得淡泊一点。

经过皈依仪式,子恺成为一名正式的三宝弟子。法师为字恺命法名曰「婴行」。命名婴行是有深意的,因为法师自己曾名李婴。婴行,就是以李婴之行为行。

民国十八年(一九二九年),弘一法师五十岁,子恺绘了五十幅戒杀护生的图画为法师寿,法师也题了白话诗五十首。其中选录古人者十七首,自制者三十三首,另由李圆净居士撰写了一篇五千字的文字,题曰〈护生痛言〉。这三人合作的作品,就是后来出版的《护生光明画集》的初集。此画在印制过程中,法师对之十分关心,曾多次致函子恺,讨论此书内容,如是年八月至九月间的数封信上称∶

一、八月廿二日函∶

子恺居士慧鑒∶今日午前挂号寄上一函及画稿一包,想已收到,顷又做成白话诗数首,写录于左。

二、八月廿四日函∶

子恺居士∶新作四首,写录奉览。

三、九月四日函∶

子恺居士∶前复信片,想达慧览,尚有白话诗二首,亦已作就,附写如下∶

母之羽

雏儿依残羽,殷殷恋慈母,母亡儿不知,犹复相环守。念此亲爱情,能勿凄心否?

和平之歌

昔日互残杀,今朝共歌舞,一家庆安乐,大地颂和平。

法师亦致函李圆净居士曰∶

圆净居士慧览∶书悉,题名为《护生画集》,甚善,但其下宜增三小字,即「附文字」三字...如是,则凡对照文字,及尊着〈护生痛言〉,皆可赅括在内,未识尊见如何?

此书封面,请子恺画好,由朽人题此书名,至若题词,乞湛翁(按,即马一浮居士)为之,诗文皆可。

《护生光明画集》出版,法师在〈书后〉说明曰∶

李、丰二居士,发愿流布《护生画集》,盖以艺术作方便,人道主义为宗趣。每画一叶,附白话诗,选录古德者十七首,馀皆月臂道人补题,并书二偈,而为回向∶

我依画意,为白话诗,意在导俗,不尚文词。

普愿众生,承斯功德,同发菩提,往生乐国。

以上所述的画集,后来称为《初集》。十年之后,弘一法师六十岁,在闽南弘化。这时是八年抗战期间。子恺于抗战爆发后,即由杭州经湖南、广西、贵州到了四川重庆,后来又迁徙广西,是年子恺绘《续护生画集》六十幅为法师奉寿。他致函法师曰∶

弘一法师座下∶今日为法师寿辰,弟子敬绘《续护生画集》一册,计六十幅,于今日起草完竣,正在请师友批评删改。明日起用宣纸正式描绘,豫计九月二十六日,可以付邮寄奉,敬乞指教,并加题词,交李居士付印,先此奉稟。

民国廿八年(一九三九年)古历九月二十日弟子丰婴行顶礼

子恺自受过皈依,成为三宝弟子后,他戒杀护生,礼佛茹素,为了纪念法师六十周甲寿辰,发愿绘佛像千尊,普赠有缘。当时的《觉音月刊》,曾刊有短讯曰∶「画家丰子恺,为弘一法师六十周甲纪念,发愿画佛像一千尊,普赠有缘。」

《续护生画集》绘就,寄陈弘一法师,师致函子恺曰∶

朽人七十岁时,请仁者作护生画第三集,共七十幅;八十岁时,作第四集,共八十幅;九十岁时,作第五集,共九十幅;百岁时,作六集,共百幅。护生画功德于此圆满。

子恺覆书曰∶「世寿所许,定当遵嘱。」不幸,法师于六十三岁时,在泉州的温陵养老院圆寂。民国三十八年(一九四九年),是法师的七十冥诞。是年年初,子恺由厦门抵香港举行画展,返回厦门后,绘制了第三集的护生画七十幅,由叶恭绰题时,刊印发行。以后,他继续绘制了第四集、第五集。一九七三年,他年已七十五岁,提前完成了第六集的一百幅画,使他与法师之约圆满完成。

一九四九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子恺仍居留上海,后来曾担任过上海美术协会副主席、上海对外文化协会副会长、文联全国委员、上海国画院院长等职务。一九七五年九月十五日,在上海华山医院逝世,享年七十八岁。

子恺是一位多才多艺的学人,他是漫画家、散文家,同时也是翻译家。他的漫画独具风格,深为社会大众所喜爱,尤其是《护生画集》,激发了人们的慈悲心。他的散文,娓娓道来,极富人情味,郁达夫评子恺的散文∶「人家只晓得他的漫画入神,殊不知他的散文清幽玄妙,灵达处反远出他的画笔之上。」

子恺的散文著作近三十种,译作十馀种,画作数十集。在画作中,仍以《护生画集》一至六集之画作四百十五幅,对社会发生的影响最大。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