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南法乳叠石巖

达隆

叠石巖位于南澳岛深澳镇马鞍山麓。它左倚麓仔围,右枕马鞍山,背靠深澳古城,面朝云澳渔乡。古剎周围林泉掩映,曲径通幽。凭栏远眺,只见大海浩渺,波涛万顷,鹏鸟群集,万帆竞发,蔚为壮观。寺前西侧山巅上,有两奇石巍然相叠,故寺取名“叠石巖”。

清道光廿五年,石巖开山,黄檗法脉仁智祖师(1813∵1902)于此创建。祖师生于南澳岛云澳荖园村,俗姓蔡,夙具善根,14岁自行素食,16岁发心到雄镇关云深古寺礼闽籍黄檗派和尚为剃度师,是为黄檗法脉。后游学大江南北十方参学。曾于鼓山涌泉寺担当羯磨师,金山江天禅寺首座。1845年返南澳岛。于雄镇关西侧古称”三家村”附近创建巖寺。初创时以天然古洞为佛厅,西侧小石洞为禅房。康盖泉居士(清末秀才)以石巖撰联“石墟近接西天境;巖峻遥观南海灯”。石洞边一泉,虽处峰顶而常年不竭,清冽甘爽,犹如法乳滋润后代,被称为“智慧泉”。

仁智祖师德誉日隆,创建叠石巖十年后受请至宜兴显亲寺任方丈,重兴该寺,常住僧众四百余人,道风远扬,1864年虚云大师任智祖侍者。后来虚云大师赋题《宜兴显亲寺仁智和尚真赞》“者老风颠,不落正偏,人尘垂手,脑后着拳,换骨抽肠,扫去帘纤。隔江招扇云里仙,直上祖图光大千”。1890年仁祖《答刘同知东升偈》“为问桃花几时红,不知春夏共秋冬。佟日山中寻鸟迹,竟夕海里探鱼蹤。兔角弯弯挑水月,龟毛直直系秋风。两头泥牛斗落海,一拳打破太虚空。”这首禅偈更向世人昭示了得道高僧的先知先觉。定持法师1962年作《仁智祖师像赞》“南瀛称砥柱,云澳育金仙。雄关早脱俗,黄檗深着鞭。契悟拈花故,印心宗镜篇。羯磨留石鼓,首座辅江天。领众显亲寺,开山叠石巅。片言感县令,一偈演妙玄。子孙海内外,龙象禅讲筵。圆寂六十载,传真赖此笺。办香今供养,祖德永绵绵。”这首赞偈概括仁祖祖师一生行愿。叠石巖自仁祖传下至今已愈十代,高徒甚众,龙象辈出,石巖衍派,繁衍中外!故叠石巖被誉为“天南法乳”。

叠石巖虽经风雨百五十年,历代住持莲禅、怡光、澄曦大师等尽心修缮。经历浩劫,纵殿宇天成,但也满目疮痍。1986年叠石裔孙香港著名高僧定因法师发心重建般若堂,修茸佛厅、僧舍。使古剎焕然一新。随着改革开放,政通人和,信仰群众日益增多,旧址叠石巖已显隘小。1990年定根法师陪同阔别祖国半个多世纪的泰国高僧叠石裔孙纯果老和尚登巖拜祖,并共议筹建大雄宝殿及天王殿、斋堂、客堂等事宜。1991年定根法师不辞高龄,多次率后学弘礼、弘养、自雄、自雄、达隆等至叠石巖实地规划。得到南澳县各级党政部门的大力支持,遂于9月19日举行大雄宝殿等工程奠基庆典……

如今的叠石巖寺,松风拂袖,磐声悦耳,随着石径走进大门,举目则见由赵朴初居士题书“叠石巖”三个雄浑俊逸的楷书,门联由叠石裔孙弘养法师所书“名山踞海外,叠石起禅林。黄檗绍宗远,叠石印道深……”往前是天王殿,上阶到大雄宝殿,殿内供奉着目前粤东地区最大的汉白玉佛像。黄瓦红墻玉佛更显庄严!再往上行是般若堂,匾额为定持法师所题,配联“叠障春深,但见白云参黄檗;石头路滑,却教红叶落翠巖”。左侧高大的巨石刻有“天南法乳”出自梅湖先生手笔。般若堂后是仁智祖师影堂“福”字厅。右侧古叠石巖和藏经楼等建筑。今登叠石瞻仰祖师,是众后学礼祖的净土圣地,更是十方善信观光旅游的胜迹!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