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常见的误解,那就是作为佛教徒,无论遇到任何让我们觉得不适的情况,我们都必需忍受,我们必需以慈眉善目来对待这个世界,不管这个世界如何对待我们。一般来说,我们被教导要与人为善,无论遇到任何事情都要有慈悲心,都要顺随他人。不过这有时候很危险,有时候这会导致我们善恶不分,很多时候我们会对着一个我们本该对他很不友好的人友好,对着一个不该慈悲对待的人慈悲。这个时候,我们的慈悲用错了地方,这个时候,我们更应该使用一些看上去不那么慈悲的方式,来取得较好的效果。∵

假如一个人,他在到处散播毒药,他的目的就是要让大家中毒,而且更加让人难过的是,他并不准备提供解药。这个时候,我们看到有人朝这边走来了,并且看样子要去喝他刚撒过毒药的水,这个时候我们要作的是什么?我们应该把他打翻在地(免得他又去害别人),然后告诉那些准备喝水的人这水有毒,假如我们这个时候还要讲究方式,还要以慈悲的方式来跟对方谈判,试图让他放弃这种会让别人很受伤的举动,那么最终的结果只能是毒死很多人。

慈悲是菩提心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当然菩提心并不只是慈悲,还有平等,以及迫切的希望引领其他众生成佛之类的。一般来说,我们佛教徒都会把慈悲当做自己的行事准则,假如有个佛教徒表现的很不慈悲,其他佛教徒就会很生气,认为他不应该表现出这个样子。因为这不是佛教徒应该具备的样子。这有两种可能性,也许这个人真的不是那么慈悲,他所表现的也完全属于错误的行为,∵但是还有一种情况是,这个时候,并不需要慈悲出场,或者说,慈悲站在后台,而前台站着的则是一个看上去一点也不慈悲的家伙。

菩萨的行为完全是根据菩提心做出,很多时候,菩萨的行为看上去似乎并不那么慈悲,可是却往往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在我们不具备他心通的时候,最好是不要对圣者的怪异行为评头论足,很多时候,圣者的慈悲并不一定要让你看出,相反的,你能看到的往往是不慈悲的表相。而真正的慈悲则永远站在后台。当然,圣者本身并不需要为自己看似不慈悲的行为做出解释,除非他们被抓到派出所。南泉不用去解释自己为什么要斩猫,丹霞也对就烧佛事件做出合理解释缺乏兴趣。他们这些行为的背后,都是菩提心在操纵。甚至有的圣者非常喜欢打人骂人甚至杀人,这会让很多正统的佛教徒感到不可接受,觉得自己的世界观受到严重冲击。因为以我们目前所处的境界非常难以理解这些圣者的行为,不过好在圣者并没有指望我们和他们互相理解。

我说这些是为了做一个铺垫,让大家先震惊一下,然后再说那些震撼力较小的行为你就不会感到严重受惊。通常我们觉得我们对每个人都应该慈眉善目,这样才符合佛教徒的行为准则,虽然佛教徒并没有一个行为规范手册。假如我们对佛法所知不多,那么我们的慈悲就很可能施于所有的人,这看上去似乎很不错,不过有的时候,施与慈悲还不如施与暴力,虽然佛教是非暴力的发源地。当然,在绝大多数时候,我们还是应该多邀请慈悲出场。只有在非常少的时候,慈悲才应该站在后台。

我们遇到一件事,遇到一个人,我们应该对他慈眉善目,还是金刚怒目,并没有一定的准则可供我们参考。他们并不像交通法规那样可以让我们照本宣科。遇到什么情况我们应该怎么作之类的。这个时候,怎么作完全取决于我们自己,我们必需动用自己的智慧,用自己的菩提心来衡量这些,如何对对方真正有利,假如一个人很没有自知之明,这个时候我们如果骂他一顿或许会比顺着他要好的多,至少我们骂他可以让他清醒一下。当然,前提是他不是吵架王。

大乘佛教的一切行为都以使对方更容易成佛为指导思想。假如我们非常确定我们把一个人杀了他就会成佛,那么我们也不应该在动手的时候犹犹豫豫。佛教非常不提倡作滥好人,这样的行为是害人害己,我们不能为了不得罪对方就容忍对方的胡言乱语,这个时候,我们需要的是金刚怒目,而不是耐心的说服。

基本上,试图对一个入魔的人进行思想改造属于异想天开,搞不好他还会首先对你进行思想改造,假如你的抵抗力不够强壮的话。当我们遇到一个入魔已深的人,我们要做的不是对他进行思想改造,而是远离,因为我们并不具备改造他的能力,与其浪费很多时间去证明自己对他的无能为力,还不如把这些时间用在别的地方。过去释迦牟尼佛遇见提婆达多都躲着走,当然我们不要误会释迦牟尼借了提婆达多的高利贷,释迦牟尼佛之所以躲着提婆达多是因为他知道跟提婆达多进行辩论并不比对着一只猪弹琴更加聪明。当一个人的脑壳里装满了邪见,正见是无论如何找不到空隙的。这并不代表我们放弃了他,而是我们目前并没有改造他的能力,所以只能让他先自己呆会儿,在这段时间里,他的业障或许会消除一部分,就象是一杯水,你把他放到一边,他就会慢慢蒸发,我们要作的是在这杯水蒸发掉一部分时,再注入正见,在此之前,我们最好是像躲高利贷一样躲着他。释迦牟尼佛尚且如此,我们作为他的弟子,这么做并不丢人。

我们有的时候需要慈眉善目,有的时候需要金刚怒目,至于我们什么时候需要什么表情,这要由我们的智慧来决定,当然,我们的智慧来自于实修,否则你会在这两种选择面前感到无所适从。并且非常容易由于不理解而对圣者的金刚怒目表示愤慨。所以,我们要知道自己在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最好还是多多实修,就说这么多吧,我想我该去实修了。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