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大家都知道是教师节,但可能很少的人知道这天同时也是“世界预防自杀日”。最近不少有关自杀的新闻见诸报端,但是很少人关注过,在这些自杀事件中,旁观者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今年,让我们把注意力放到自己身上,上一堂“生命教育”课。

冷漠围观

∵∵∵∵压倒生命的“最后稻草”

8月23日,上海闵行区,一名女大学生在5楼的窗台上要跳楼自杀。楼下聚集了大批围观者。有人抄着手、面带笑容地围观;有人大喊“你爽气点,要跳赶快跳”;甚至有人为“跳或不跳”打起了赌。他们花几个小时围观坐在高处的女孩,一点点耗尽她对生命最后的留恋。最终,在阵阵“快跳”声中,女孩纵身跳下高楼。

实际上,跳楼现场的起哄声已不是新闻。早在2003年,湖南湘潭市的男子姜建民欲跳楼,营救人员的劝解一度对他的情绪起到安抚作用,但就在营救进行的同时,楼下大量围观者却不断地发出欢呼、起哄声。3个多小时后,姜建民在一阵阵起哄声中向营救人员作了个揖,拱手致谢,然后背过身去,猛喝了一口白酒,纵身跳下。

与跳楼现场的起哄声一样,一句赌气的狠话也可能是压倒生命的最后一根稻草。去年5月,北海市一对父子发生争吵,儿子赌气说“我要去跳楼”,也在气头上的父亲回了一句“你去死吧”。儿子当即从11楼跳下,父亲回过神来赶紧去拉,没拉住,后悔莫及。

“激情自杀”

∵∵∵∵往回拉一把就是重生

自治区人民医院心理康复中心副主任赵玮琳认为,麻木、冷漠、赌气,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负面时刻”。仔细分析一下,自杀者的行为可能正好切中了旁观者对自己生活的不满,想到自己经历过的种种挫折、窝囊。图一时痛快的起哄,哄的不仅是自杀者,还有自己。当眼看着惨剧发生在自己眼前时,相信多数人会后悔、后怕,甚至受到良心的谴责。

可能有人会对自杀者嗤之以鼻,认为连他们自己都不想活下去了,还挽救他们干什么?赵玮琳告诉记者,其实不是所有自杀者都是心如死灰、真正地厌世。有很大一部分人是“激情自杀”,他们一时间鉆进牛角尖走不出来,选择了走极端。这时候如果能有人把他们往回拉一拉,情况会完全不同。

“我曾经有一个病人,自杀被救了回来,她现在都想不通自己当初怎么会做那种傻事。”赵玮琳的那位女病人曾因为感情困扰而服下大量安眠药,被及时发现送往医院抢救,手术中需要切开气管进行插管,至今她的脖子上都有一块明显的伤痕。她告诉赵玮琳,这块伤痕时刻提醒自己,当初是多么傻。当时看来无法接受的感情失败,没过多久就淡忘了。她总说,庆幸当时有人及时把她送到医院。

∵∵复原生命

∵∵∵∵一天一夜劝回轻生女孩

当“跳楼起哄”等新闻让人感慨人情冷漠的同时,有一群人正在默默地进行“复原生命”的工作。据了解,近年来,全国各地成立了不少从事自杀干预的民间组织,数千名志愿者在为挽救“脱轨的生命”而努力。

成立于2004年的“关爱生命万里行”活动小组,是我国第一个以预防青少年自杀为主题的民间组织,目前已有上千名志愿者。通过该小组,记者联系上一位广西籍志愿者小覃,她曾经在广西大学读书,目前在上海一家建筑工程公司任职。

2007年,“关爱生命万里行”活动小组的一次生命教育公益巡讲活动在上海举行,小覃所在的公司正好负责相关事宜,她因此接触到几名志愿者,并受他们感染,加入志愿者的队伍,通过QQ、邮件、面谈等方式帮助自杀者。

去年春节前,一个女孩在QQ上向小覃透露出想自杀的念头,原因是一个人在上海打拼,没有朋友、工作不顺、收入又低,还被房东要求限期搬家,眼看要露宿街头了,万念俱灰,觉得这样的日子看不到头。一个通宵过去了,劝说不奏效。小覃顶着黑眼圈到公司上班,还是忍不住登录QQ,联系上一名受过感情挫折、后来打消自杀念头的网友,让她帮忙一起劝说那位女孩。

三人的聊天持续了整整一天。小覃告诉记者,最后是她无意间说的一句话起了作用,当时她说自己準备买点上海的年货回家过年。过了一会儿,那个女孩回话了:我爸爸妈妈也在等我回家过年,如果我死了,他们也活不下去了。小覃说,她和那名女孩现在还不时在网上聊天,对方的情绪已经明显不那么消极了。

劝说自杀者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小覃说,自己也在不断学习,除了向其他的志愿者请教,她也有一些自己的“法宝”。她曾在一个知名论坛上看到一个帖子,叫《大家在人生低谷时有多惨,怎么熬过来的》,许多网友遭遇重大变故却坚强面对,那些故事让她动容。小覃收藏了这个帖子,遇到对现实生活心灰意冷的人,她都推荐对方看这个帖子。很多人看完后告诉她,跟帖子里的一些网友相比,自己那点困难真不算什么。

重建温情

∵∵∵∵打破人性隔阂的硬壳

南宁市第五人民医院(南宁心理医院)副院长张玲说,多元文化社会下的自杀是个复杂的话题,群体边缘化是其中一个越来越突出的问题。进城的农民工、闯蕩“北上广”的白领,刚进入单位的职场新人……都可能面临着无法融入主流群体的困境。跟社会的互动少了、被边缘化、情绪无法排解,逐渐成为导致自杀的一个因素。

打破自私、封闭的硬壳,理顺与周围人群的情感交流,是预防自杀的一个较好的方式。张玲认为,从社区入手是最有效的。一个理想的社区是具有凝聚力的,有自己的社区文化氛围,通过日常的各种活动,让人们走出家门,互相认识、交流。谁遇到过不去的坎,周围的人能及时发现,愿意帮助他渡过难关。

张玲告诉记者,该院曾经打算跟几个社区合作,开展阳光心理咨询进社区的工作,让社区居民听听“生命教育”课。尽管原先的设想是***公益性质,却还是受到医师执业地点等相关法律的限制,最终搁浅。

近年来,北京、南京等地已经陆续成立了专业的自杀干预机构,通过设立24小时热线、心理专家轮班服务等形式,及时为有消极念头的人提供帮助。张玲认为,为公众提供这些帮助,光靠心理专业人员的力量是不够的,还有待***部门牵头。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