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一词虽是前些年才出现的,但是实际上,低碳生活在古人的生活中就自觉或不自觉地体现出来了。古人的许多做法和行为,值得今天的人们学习和借鑒。

据《云仙杂记》记载,唐代大诗人杜甫去市场买鱼时,总是从自家茅屋上揪一根茅草,溜达着就去市场了,挑好鱼,用茅草往鱼鳃上一穿,拎起便走,既轻便又环保。同样,古人卖肉也很注重环保。《水浒传》里,鲁智深来到镇关西的肉铺寻衅,郑屠夫按照他的要求把肉切成臊子,最后用荷叶包起来。荷叶在许多地方遍野都是,用作包装成本很低,而且干净清香。精明的郑屠夫既节约了成本,又保护了环境。

杜甫和郑屠夫的做法在今天看来就是践行低碳生活的体现。近年来,“低碳”一词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进入公众的视野,成为最热门的词汇之一。自去年召开“哥本哈根气候会议”之后,低碳成为行业关注的热点,开始逐渐为普通消费者所熟知和认同。对于普通人来说,这个词并不是遥不可及的,其实它只是一种生活习惯,一种自然而然地去节约身边各种资源的习惯。

在我们身边就有许多低碳生活方式值得借鑒和学习。

近日,笔者从拉萨出发,途经318、214国道前往昌都地区采访。在风景秀美的国道上,平均10分钟就能见到一拨三两成群的单骑、徒步进藏旅游的“驴友”们。停车跟他们一聊,得知他们来自祖国各地,是利用假期进藏来一览祖国大好河山的。随着环保观念的深入人心,低碳的出行方式自然而然地受到热捧,通过这种“绿色”方式进藏旅游的人越来越多了。

在人类文明进入21世纪的今天,绿色环保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践行低碳生活不仅成为一种流行理念,还成为一种时尚生活方式。单车骑行和徒步游,无疑就是对低碳环保理念的生动诠释。川藏线上“驴友”们勇敢、坚毅的低碳出行方式,启示我们:低碳不是口号,也不是大空话,更不是遥不可及,其实它就在我们身边。

地球是我们全人类共同的家园,爱护我们的家园,需要每一个人去身体力行。低碳离我们其实很近,可以亲眼所见、亲耳听闻、亲自效仿。对我们每一个人来说,践行低碳生活,不是喊口号、讲套话,而是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养成节约、环保的生活习惯。低碳,不是与我们毫不相关的名词或形容词,而是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动词。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