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人生观”是《中国时报》浮世绘版颇受瞩目的一个专栏。梁乃崇教授应邀于1998年12月起,每逢周五为该专栏执笔;以物理专业的角度,阐述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受大众关注、却又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问题。借着科学的可实验、可证明性,来厘清某些抽象的名词或概念。“物理说法”于焉诞生。

纵然报社主编对梁教授的独到见解深表肯定,但专栏通常都有字数的限制,无法让人畅所欲言;同时要考虑广大读者的接受程度,故编辑仍然要求他,文章取材要贴近生活、文字要浅白易懂,而且宗教意味不要太浓。

在层层的设限之下,每个礼拜要交出一篇取材恰当、言之有物的文稿,对梁教授来说,也称得上是一项全新的挑战。可喜的是,他总有办法选出一个合适的题材,在八百余字的篇幅中,把一些大家耳熟能详的名词赋以新意;例如“时间是什么?”。或者将物理现象与禅修境界作一结合;例如“冷与静”、“超导与顿悟”。几个月下来,十余篇发人省深、启人心智的短文陆续刊出,才叫人真正见识到梁教授在演讲之外的文字功力。

一、眼见真的为实吗?

我们常听人说:“亲眼看见,我才相信;没有亲眼看见,我不相信。”这是一般人判断真伪的方法,但是它有很多矛盾。比如说海市蜃楼是人们亲眼所见,但是没有人相信那是真的;镜中像也是亲眼所见,没有人相信镜中真有人物。此外,每个人都相信自己有曾祖父,又有几人亲眼见过呢?

科学中的电子、原子等,均非科学家亲眼所见,但却认为真有电子、原子等。科学家用肉眼透过仪器、实验和理论去推测电子、原子的存在,并非亲眼所见。所以,“眼见为实”这个方法,在严格的科学里并未被采用;只有在日常生活中,不甚严格的情况下,为了方便而采用。

前几年社会上有些知名人士,标榜他能发光,并让其它人亲眼目睹,以此证明他是佛菩萨。假设这件事没有半点欺骗,我们用“眼见为实”的原则来判断时,充其量只能证明他会发光,并不能证明他是佛菩萨。因为其它人的眼睛只看见“灯光”,并没有看见佛菩萨。如果会“发光”就是佛菩萨,那么萤火虫不就是佛菩萨了吗?萤火虫当然不是佛菩萨,所以会“发光”并不能证明他是佛菩萨。

《金刚经》云:“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这里的“我”字,应指佛陀自己,经文简明,不需另作解释。这段经文显然表示佛法不用“眼见为实”这个方法,当然更不会用“发光”和“幻影”去证明谁是如来,因为这正是经文所指的邪道。

佛有五眼,即肉眼、天眼、慧眼、法眼和佛眼。“肉眼”即一般人都有的双眼;“天眼”是在眉心位置的穴道,当此穴道打开时,能见肉眼所不能见的色相,但还不能辨邪正,我们又称天眼为“第三眼”;“慧眼”能辨邪正;“法眼”能见诸法实相;“佛眼”则无见。慧眼、法眼、和佛眼均不是身体上的特定器官,(如人的双眼和眉心间的穴道),而是一种能力。

至于“无见”的意思是“无所见”,其它四眼都是“有所见”,故佛法以“无所见”为最高的真实,不同于世间法以“有所见”为真实。或许有人会问,盲人是否亦是“无所见”呢?不是的,盲人见暗,见“暗”还是“有所见”。

事实上,佛法用什么方法来判断真实呢?我们可以说佛法是以慧眼辨是非;以法眼断真假;以佛眼证真实。

(1999.1)

二、心物混合体

有一则童话:每天早晨大公鸡“喔!喔!──”啼叫,接着太阳就出来了,天天都是如此,于是大公鸡逢人便说:“我叫太阳起来,太阳就起来了”。

再来看看股票市场的股价,大家一致看涨,股价真的就涨了;大家一致看跌,就真的跌了,人们的想法确实会影响股价的升降。每逢股价大跌,***财经主管必做信心喊话,希望股价回升。他们像大公鸡一样弄错了吗?我想不是,股价与太阳显然不是同一类,所以不适合与大公鸡相比,但股价确实会受人们的信心所左右,而上升下降。

此外,我们的命运也像股价一样,受心理所左右。例如乐观的人好命;悲观的人歹命。算命先生看的是人心,遇见乐观者就算出好命来;看到悲观者当然算出歹命。

我们这个世界有两种东西,一种是物理学所定义的“物体”,如太阳等;另一种是“心物混合体”,如经济学所定义的“财富”,像股价以及算命先生定义的“命运”等。“物体”不受我们心理的影响,不会因为我们希望它增加就增加,减少就减少;然而“心物混合体”却不同,他们有“心”和“物”两种成分在里面,所以股价和命运都会受心中的想法所左右。

为什么“财富”是“心物混合体”呢?现在举两个例子来说明。比如鉆石由碳原子所组成,和煤炭一样;但是从美的角度来看,鉆石又高出煤炭太多了。那么“美”是什么呢?它不应该是物,而是从人心中生出来的心,然后付予鉆石,却不付予煤炭,于是使得鉆石的财富价值高,而煤炭低。又比如计算机,当机的时候,功能全失,这时的计算机只剩下物质部分。但是正常工作的时候,计算机有运算功能,此功能并不属于物质部分,那属于什么呢?应该是心智部分,因为计算机的运算功能不可缺少人的心智,没有人的心智参与,就没有运算功能可言,因此运算功能是心理部分。从以上两个例子,我们可以了解“财富”包含了物质部分和心理部分的美、运算功能等,所以它是“心物混合体”。

大家心理上认为股价应该涨的时候,股价就涨了。涨10%,大家的财富就增加10%;反之,跌10%,财富就减少10%。但是,财富中的物质部分并不会随之增减,而是心理部分随之增减。明白这个道理,财经主管的信心喊话就不奇怪了。

“心物混合体”与“物体”最大的不同,在前者受心理影响和操纵;而后者不受影响和操纵。除了财富和命运之外,比如事业、健康、亲情、权力……等等,均是“心物混合体”,涵盖了生活中我们最关心的项目。我们的心理能够改变这些项目的内容和数量,不要把它们看成是“物体”,而误以为我们的心理无法去改变。

(1999.2.5)

三、关于灵魂

关于灵魂有两派说法:一派认为“没有灵魂”––即“无神论”,这是主流意见;另一派则认为“有灵魂”,是非主流意见,赞同的人数比较少。

“没有灵魂派”的理由是这样的:如果大脑坏了,心智功能就会丧失(坏一部份,就丧失一部份;坏全部,就丧失全部),所以认为是大脑产生了心智,而得到“没有灵魂”的结论。

这样的论调在逻辑推理上不甚妥当。因为如果灵魂必须通过大脑,才能对外表现心智功能,那么大脑坏了,只是灵魂对外的联络管道坏了,并不能证明“没有灵魂”。就像电话打不通的时候,往往是电话线断了,并不是电话机的问题。

“有灵魂派”的理由又是什么呢?许多死去又活过来的人,叙述自己飘浮在天花板上,看着医生在下面急救的过程。这些过程不是躺在病床上的人所能看见的,而他们却看得清清楚楚──这种情形最简单的解释就是人“有灵魂”。

再来就是前世催眠,有些人在前世催眠的过程中,能描绘前世的人、事、物,如果前世离开现在不太久,我们可以去查证真伪。经过查证,许多案例确有其人其事,并非胡言乱语。而这些前世的人事物,今生是不可能知道的,但是那些人却知道了。最简单的解释,就是人“有灵魂”。

我认为“有灵魂”的说法比较正确,虽然不是直接的证明,而是推论性的假说。但在实用上,可以很简明的诠释许多超心灵现象。“好用”也是科学希望达到的目标。所以我接受“有灵魂”的说法。不过这个问题,在物理科学界尚未尘埃落定,以后还有许多争论。

两个月前,有一位读者来信,叙说灵魂出窍的经验,并问我相不相信有灵魂?对物理科学工作者而言,灵魂问题不是信仰问题,而是判断真假的问题。如果诉诸信仰,必然是“信之则有,不信则无”,无法作正确的判断;只有依科学精神,不预设立场,求真求实,反复辩论,才有真相大白的一天。∵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