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学指导

列表

业由心造∵心可转业

修学指导“业由心造∵心可转业”。业虽有束缚、牵引自心的巨大力量,遵循铁的因果规律运作,但终归由心发起,终归为心的活动、心的功用;一切业报,终归为心的果报。如《法句经》佛陀偈所言:中心念恶,即言即行,罪苦自追,车轹于辙。中心念善,即言即行,福乐自追,如影随形。念善念恶,乃心的活动。业力不可思议,终归是心力不可思议。心不仅能造业,而且...

太虚大师∵我的修行体验

修学指导“太虚大师∵我的修行体验”。我初出家,虽然有很多复杂的因缘,而最主要的还是仙佛不分,想得神通而出家。所以受戒、读经、参禅,都是想得神通。出家的最初一年,是在这样莫明其妙的追求中。第一年已经读熟了《法华经》,每日可背诵五六部。第二年夏天听讲法华经,始知佛与仙及天神不同。曾住禅堂参禅,要得开悟的心很切,一边读《楞严经》,一边看语录...

无常的本质

修学指导“无常的本质”。为什么事物会毁坏?因为它们存在。了解它们终将毁坏,当它们真的毁坏时,你便不至于太过悲伤。如果杯子不是我的,彼此之间没有关系,则它是否毁坏就与我无关。你的房子里有许多器皿,因此你最好如此思维,不过,你还是必须教导你的孩子们要好好照顾它们。如果你只是说:“它不是我们的。”最后你可能连吃饭的盘子都没有。了...

无我之思

修学指导“无我之思”。佛陀的教导,是为了帮助众生跳脱生死轮回,但是心智低劣的我们却无法认同。当我们听到佛法说没有任何东西属于我们时,我们便开始害怕失去,它只会让我们更不舒服。事实上,我们可以承认它们,认为世间的事物是属于我们所有,但是那只是世俗的真理,而非解脱的层次。我们需要学习生活中各种约定俗成的事物,例如,我们的名字...

“疑心”与“疑情”

修学指导““疑心”与“疑情””。“疑”,可分成两个部分来讲:一、普通的疑心;二、禅修的疑情。一、普通的疑心(一)无知的疑对于所接触到的人、事、物,因为不知道、不了解,所以与之保持距离不敢碰它,碰了怕会上当、惹祸、受伤害,这是为了自己的安全而起的疑心。这种情形,在我们的日常生活里,谁都可能遇到。当你头痛时,有个你根本不认识的人给你药...

以不放逸防护自心

修学指导“以不放逸防护自心”。以戒摄心,自治其心,需要一种严格自我约束、自我改造的精神,这种精神即是佛学列为善心所之一的“不放逸”。《杂阿含》卷二九第882经中,佛告诸比丘:种种善法皆依不放逸为本,有如草木皆依大地而得生长。反之,放逸(巴利文pamāda)——放纵不制、不严格要求自己,乃是一切恶的根本。应奋起不放逸的精神,时时守...

业必感果∵业能缚心

修学指导“业必感果∵业能缚心”。业,作为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造作,具有力量、作用,称“业力”。佛法说业力极为强大、复杂、神秘,与众生数量、龙力、禅定力、佛力并称五种不可思议,“业力不可思议”,乃佛典中多处强调的格言。《大智度论》卷五引经言:业力为最大,世界中无比。业虽然是人有意识地造作,但一经造出,便会成为一种不依造作者意志而转移...

禅走琴弦

修学指导“禅走琴弦”。参禅或修禅的方法有好几种。有一种普通的方法就是“参无事禅”,即是说以一种非常从容的态度来修行。那些应用这种方法修持的人似乎是一个坚定,始终一贯的行者,他们每天修行,整天修行。然而实际上,他们的修持是有缺漏的。这些行者在修行了一会儿,就会想:“啊!午餐的时间到了。”于是他们便停下来用午餐。用过午餐,他...

般若-观照生活中的缘起

修学指导“般若-观照生活中的缘起”。生活中,人与人的遇会、一切事物的生成由谁安排?用心体察,如实观照,即知世间诸法缘起性空。以般若智慧洞悉万象,以清明之心看待人我,面对一切顺、逆境界时,自然泰然处之。般若波罗蜜是六波罗蜜的根本,“般若”意指大智慧,“波罗蜜”是到彼岸。般若可分为文字般若、观照般若、实相般若。实相般若是指我们这一念本具的...

佛医众生心(五)

修学指导“佛医众生心(五)”。无我随缘真正做到随缘就能无我,真正无我才能随缘。所以古代的祖师说,万古千秋事有愁,穷源一念莫来由,此心已归真如海,不向江河做细流。了解了佛,了解了佛说的道理,了解了自己的佛心,接着就要去实证。佛说的是佛的,并不是你证得的。有一天,佛和弟子们路过一片森林时,在路上蹲下来,捡起一片树叶。佛问弟子,“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