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学指导

列表

我国佛教徒的结婚习俗和仪式

修学指导“我国佛教徒的结婚习俗和仪式”。佛教徒分为出家修行教徒和在家修行教徒。出家修行教徒不能结婚,在家修行教徒可以结婚的。佛教婚礼的仪式礼仪如您是佛教徒,可以选择佛教的结婚仪式,近来很多名人都举行佛教婚礼,所以亦成为大家的焦点。一般以佛教形式进行婚礼,新娘可穿龙凤褂,旗袍而新郎可穿中式长袍或一般西服,以下是一般的仪式及程序,可供参考:1...

走进佛寺,应该注意哪些礼仪

修学指导“走进佛寺,应该注意哪些礼仪”。不能取用寺庙内一针一线,不能摘取寺庙山上之水果如果是受师父馈赠的物品,要捐款于功德箱内。有些信徒随便在佛寺内厨房取物食用,或摘取寺内树上水果,或取食供桌上水果,或在寺庙作法会或佛七、佛菩萨生日时,供养打斋的物品数量很多,因此在当法会圆满时,剩余很多物品,信徒就随便分取回家煮食。还有很多信徒每逢星期日...

“业”在佛教中如何解释的

修学指导““业”在佛教中如何解释的”。社会上,由于士、农、工、商各行各业的经营运作,因此世间得以运转不息;人类则因为身、口、意三业造作各种善恶行为,所以生死轮回不已。佛法将此主宰轮回的动力,称之为“业”。造业的主人翁就是身、口、意;“业”有驱使造作的力量,故称“业力”。由身口意所造的业,分为善业、恶业、无记。能招感三界五趣的总报者,称为...

不皈依,可否一样学佛?

修学指导“不皈依,可否一样学佛?”。皈依佛宝,皈依法宝,皈依僧宝,称之为三皈依。皈依佛。什么叫佛?梵语叫佛陀,中国叫觉者,觉悟了的圣人、圣者才叫佛。佛对于宇宙人生的真理、森罗万象,从本质到现象,都已经亲自了解,亲自证得,有大智慧,有大福报,有大威力,有大功德。只有佛才是苦海中的舵手、航船,在黑暗中的明灯。为什么呢?因为他觉悟了真理,以...

珍惜当下才能给自己的未来带来希望

修学指导“珍惜当下才能给自己的未来带来希望”。未来是否能够更好,取决于对过去所走过的路有没有很好地检查,对过去所遭受的困难和挫折、所取得的成绩和进步有没有深彻的分析;更要看对当下种种的因缘是否善于把握,对现在所作的一切是否深信为将来的因。只有认真总结过去,好好珍惜当下,才能给自己的未来带来希望。...

旃∵zhān

修学指导“旃∵zhān”。古代一种赤色曲柄的旗;同“毡”。1、在《西游记》里,唐僧取经圆满后被释迦牟尼佛祖封为“旃檀功德佛”。2、释迦牟尼佛祖十大弟子之一的“迦旃延”,能分别深义,敷演教义,有论议第一之称。3、“旃陀罗”是印度种姓之一,被认为是极恶卑贱的种族,古来最被轻视。4、旃檀,香木名。出自南印度摩罗耶山,其山形似牛头,...

无明——佛教十二缘起(一)

修学指导“无明——佛教十二缘起(一)”。无明是指不知意识心之虚幻,执为实不坏我,故令阿赖耶识起行支,依于末那之执我而执名色,遂至轮转生死。大乘佛法把无明分成两个部分:一念无明,无始无明。1∵,一念无明包括四种:“见、欲、色、有”四种住地烦恼。见一处住地:是指不明白五蕴空的实相,而执着于颠倒见——以世间的颠倒知见来看世间一切法,以及揣摩猜测...

行——十二缘起(二)

修学指导“行——十二缘起(二)”。即身、语、意三行,亦称三业。行乃因无知无明而产生错误的身、语、意三业。此行,不只是指错误的行为,也包含行为余力的习惯力。不管我们的行为经验是何种情形,均不会轻易地消失,一定会留下一些余力被保存蓄积起来,而成为知能、性格等素质。...

识——十二缘起(三)

修学指导“识——十二缘起(三)”。识即六识,是指“认识作用”或“认识主观”而言。此处乃指认识主观的六识。《阿含经》中,将“缘识有名色”的识,分为三种:(a)入胎的识,(b)在胎的识,?出胎后的识。若仅将十二缘起中的识,解释为(a)入胎的识(结生识),就会成为三世两重因果说的胎生学见解。但是,就我们所知,原始佛教中的识乃指入胎、在胎、...

名色——十二缘起(四)

修学指导“名色——十二缘起(四)”。乃指识之所缘的六境(色、声、香、味、触、法)。亦即缘起经中所言“内识身,外名色”的名色一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