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三平寺

经常听来平和旅游的人说,为什么到平和旅游?大家都说:平和山清水秀地灵人杰.到平和旅游,首选当然是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三平。是的,自古以来,就有“不到三平,就不算到平和”的说法。

要说三平,首先要了解一下三平这名字的来历。我去查县志,原来旧《平和县志》早就有记载,说三平山“岩谷深邃,结曲奇危,为古迹名胜第一”;又说“登者必历三险三平,方至其地,故名三平”。这就是三平名字的来历。

三平风景区方圆十数公里,群山怀抱,林壑优美,茂林修竹,悬泉飞瀑清溪绿潭,四季如春。“踏翠云生石,闻香岭泻泉林深通鸟语,径曲附藤缘。”这是清朝诗人黄延金吟咏三平的诗句,游客至此,大可享受回归大自然的乐趣。

风景区以三平寺为主体,由古代十八景、现代二十四景组成。着名的景点有广济园、龙瑞瀑布、虎林、毛氏洞、红军会师纪念馆、百果园等。今日三平,已成为以朝圣为龙头,风光览胜、避暑度假佳果品尝、风俗旅游、健身疗养及美食购物并重的多功能风景区。

三平风景区出名,因景区内有一座佛教名刹三平寺而名闻遐迩。三平寺建于唐朝咸通七年(公元866年)迄今有一千一百多年历史。三平寺的开山和尚是释义中,也就是民间所尊称的“三平祖师公”。释义中是一名得道高僧,唐宣宗敕封他为“广济大师”。吏部侍郎王讽到三平拜访他,说“师以山而道侔,山以师而出名”。从此,名山古刹高僧相互辉映,历千年而不衰。

三平寺处于“岩谷深邃、结曲奇危”的三平峡谷之中,座北朝南,规模宏伟,依山而筑,前低后高,层次分明,总建筑面积3300平方米。格局特殊,一连三进,有内外二个山门,依次为大雄宝殿、祖殿、塔殿,民间称“三落半”。三殿两侧有走廊连接,并有莲花池、钟鼓楼、僧房、斋堂等建筑物。

外山门是一座气势雄伟的大牌坊,高18米,宽24米,三门四柱双层石建筑物,正门匾额“三平寺”镏金大字,为已故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居士所题,秀丽苍劲。两个边门题款分别是“入如来”、“出解脱”。山门前有一条大道,大道两侧有十二座生肖石雕像。每座石雕长2米、宽1.5米、高2米,另有2米高的基础衬托,雕工精细,惟妙惟肖,气象万千。大道两旁又有鱼池两口,与十二生肖石雕像相得益彰.

山门大道另一头是“九龙照壁”大型石雕,长15米,高6米、厚1米。壁面上有九条形态各异,奔腾在云雾波涛中的蛟龙浮雕.体态矫健,龙爪雄劲,形象生动,栩栩如生。“九龙照壁”是一个石雕杰作。

跨进外山门,再走过宽敞的寺前大石埕,便到了内山门。三平寺内山门兼做天王殿,仅有半殿结构,俗称“半落”。大门匾额“三平寺”亦是出自赵朴初居士之手。大门口竖有四根大龙石柱,镂空雕刻,工艺精湛。进大门即天王殿,两壁镶立四大天王浮雕像。四大天王也叫做四大金刚,一个弹拨色魂琵琶、一个弹动乾坤宝伞、一个手擎宝幢神鸟、一个舞动青蛇黄龙,威风凛凛,使观者惊心骇目.殿中有一联,“梅岭禅灯照八闽.潮州法乳抚三平”,为闽南佛学院田光烈教授所题.

山门内石埕,左右各有一口莲花池,又称放生池。石埕两侧为钟鼓楼,左钟右鼓,均双层。钟楼大钟重一千多斤,其声宏亮清远,每当撞响,经久不息的钟声,更为深山古寺增添无限生机。

三平寺为一连三进的古朴殿宇,结构严谨,表现在中国传统的“纵轴式”建筑布局。在中轴线上,除了天王殿半殿之外,还有三大殿。一进大雄宝殿,面阔五间,单檐,歇山顶,外观庄严雄伟,斗拱交错,画栋雕梁,金碧辉煌。殿前有万年宝鼎一尊,重4千斤;石狮一对,庄严浑厚。殿中供奉如来佛、阿难、迦叶、弥勒佛、观音菩萨、善财龙女、韦陀和十八罗汉,全身贴金,光彩灿烂。

如来佛位于大雄宝殿正中,左为阿难,右是迦叶,座北朝南。观音菩萨背向如来佛,座南朝北,善财龙女分立两旁。一般佛寺,弥勒佛供奉在天王殿内,韦陀立于其后,而三平寺的弥勒佛却供奉在大雄宝殿里如来佛像之前,韦陀则立于如来佛的左前方。

大雄宝殿两厢分立十八罗汉塑像。这十八罗汉“胡貌梵相,曲尽其志”,有的神态安祥,有的气宇轩昂,有的肌肤丰腴,有的癯瘠年迈。构思精巧奇特,雕刻极尽工细,极富人情味。游客们不妨打开想象的翅膀,您说这尊罗汉象谁,它就象谁。

殿中石柱有一联,联句是“不尽祥云高百丈;无方法雨注三平”。

大雄宝殿左右两侧另有两小殿。左边一殿奉祀伽蓝大王。伽蓝是梵文僧加蓝摩的简称,意译“众国”或“僧院”,后伽蓝衍变为寺院守护者的通称。据民间传说,三平寺伽蓝大王实有其人。他是个乐善好施、笃诚礼佛的施主,常常捐钱建寺立庙,为此倾尽家财。有一次,一个和尚来化缘,这位施主已身无分文,想不出个办法来,忽见自己左手腕上还套着一只玉镯,想施舍给和尚,却怎么脱也脱不出来。于是,他拿起一把刀,把手腕剁断,再把沾满鲜血的玉镯施舍给和尚,便死了过去。后来,人们才知道他是菩萨的化身,塑像于寺中供奉,成为伽蓝。请游客们细心观察,三平寺伽蓝大王的塑像左臂用衣袖遮掩住,谁也看不见他那只剁断的手腕。

大雄宝殿右侧一殿,奉祀“开漳圣王”陈元光及夫人种氏、子陈向(王子)、女陈怀玉(柔懿娘)、部将李伯瑶(辅胜爷)、马仁(马公爷)。唐初,陈元光开发漳州,不仅得到历代王朝的赞赏,而且赢得漳州人民的怀念。一千多年来,漳州人民把陈元光尊为“开漳圣王”,并建有大量祭祀陈政、陈元光父子及其部曲的庙宇。

三平寺二进祖殿,即三平祖殿舍。始建于唐咸通十四年(公元873年),面宽三间。殿中只供奉三平祖师的全身木雕像,庄严、慈祥、灵秀,双目炯炯有神,四肢关节皆能活动。据此间父老说,这尊祖师公像乃良工雕刻,距今已有8百多年历史。

三平祖师雕像两则,祀四尊青面獠牙的侍者。左为“蛇侍者”,右为“虎侍者”。蛇侍者一手执杖,一手提蛇,瞋目相视,威风凛凛;虎侍者吡牙咧嘴,生相凶恶,手执麾杖,虎视眈眈。

祖殿右侧有一地藏王堂,祀地藏王菩萨。地藏王堂备有药签,凡75首。据传,三平寺药签极为灵验,求佛问药者众多,历千年不衰。近年,有许多专家学者对三平药签进行研究,认为三平药签符合医理,明规律,药轻盈,适旧疾,对老幼体弱者慢性疾病尤为相宜,奥妙深远,具有较高学术探诗价值。

祖殿左侧为监斋爷斋堂。据传,监斋爷生前是三平祖师的厨师。祖师临终时,监斋爷十分悲恸,声言欲随祖师西去。祖师公不肯,说:“你是俗家人,荤腥不禁,岂能随我西行。”监斋爷分辩道:“我自侍祖师后,一直守戒持素,腥荤半点不沾,祖师若不信,我可当众自剖,请祖师验看我的血是红是白,若流白血即说明我五脏六腑中无半点荤腥。”说着,挥斧自剖,果然流出白血。祖师见此,十分感慨,嘱咐众僧纪念这位监斋爷,便在斋堂立像供奉,让其监察供品。就这样,伙夫亦成为寺中神。

三平寺第三进塔殿是三平祖师藏骨的所在地。殿基比祖殿高出两米有余,两侧各有台阶,可以从边门通往殿堂。殿为正方形,面积200平方米。殿正中屋顶为八卦斗拱相连,围成一藻井,结构十分精巧,称“蜘蛛结网”。殿中间有一座石龛,三平祖师的法相,高大如人,僧帽袈裟,结跏跌坐龛内,两目低垂,端庄慈祥。两旁侍立蛇、虎二侍者。据传,石龛下有一井,井上摆一大缸,三平祖师的肉身即镇坐在中间。塔殿后墙正中,供奉着唐宣宗敕封义中为“广济祖师”的圣旨牌。

塔殿的香火很旺,香客非进不可。殿中有卜事签供香客抽签问卜。三平寺卜事签跟药签一样,都是七十五首。

塔殿供奉的神祗还有石巩慧藏禅师、潘荣尚书、颜颐仲尚书。

一般禅宗寺院的祖殿供奉禅宗初祖达摩禅师及禅宗六祖慧能禅师,而三平寺却是在塔殿左右角供奉石巩慧藏禅师。石巩雕像是后人请入的。石巩禅师是三平祖师的师父,据《五灯会元》记载,当年,祖师到抚州拜谒石巩时,一见面,石巩张弓搭箭,对祖师大喝一声:“看箭!”祖师见此,毫无惧色,用双手擘开衣襟,挺胸挡箭,说道:“此是杀人箭、活人箭?又作么生?”石巩用手弹弓弦三下,叹道:“三十年张弓搭箭,只射得半个圣人。”这也就是三平祖师被称为“半个圣人”的由来。

潘颜二尚书的塑像供在塔殿右后角,左为颜颐仲、右为潘荣。

潘荣,宋代漳州人,仕官尚书、驻琉球国大使;颜颐仲,也是宋代漳州人,官居兵部、吏部尚书。两人都是为三平寺树过重大功德的人,因而被尊为塔殿的“座上宾”。

塔殿东壁上,镶嵌一块石碑,称“王讽碑”,是三平寺最重要的文物之一。为什么这块石碑叫做王讽碑呢?因为碑文是王讽写的。

王讽,唐代大中、咸通年间朝官。咸通十三年(公元872年),他自吏部侍郎谪守漳州,到任第二天,便专程上三平寺,拜访祖师。二人“谈禅论易,深相印可”,结下一段情谊。是年十一月初六日,三平祖师圆寂,王讽为其撰写碑文,即王讽碑。现存王讽碑有二,一是《漳州三平大师碑铭并序》,载《唐文粹》卷六四;一是保存三平寺中的《三平山广济大师行录》,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块石碑。三平寺中的王讽碑原为木刻,到了明朝万历三十三年(公元1605年),吏部侍郎王志道(漳州漳浦人)到三平寺进香,回家后,他妻子便有了身孕,不久生下男孩。这件事促使王志道“慕述立石”,于是,他发起修王讽碑,将木碑改为石碑。

王讽碑“字迹清秀,婉如颗颗珍珠”,堪称墨林珍宝。原来,它是由明代着名书法家李宓书写的。李宓也是漳州人,《漳州府志》说他“工诸体书,琳宫碑额,挥洒最多”,连当时名倾天下的书法家董其昌都“自叹不如”。

塔殿后面围墙上有一块石刻佛像,俗谓“石公”,传闻是三平祖师真容。刻工淳朴古拙,有龙门石窟风。这是三平寺保存的唐代文物。

塔殿的楹联最多,计有七对。这些楹联或追溯三平祖师建寺的历史,歌颂他的禅学造诣与法大无边,或记亭、庙形势,山川景色,言简意赅,饶有趣味,游客们不妨关注一下。这七对楹联是:

法大无边龙虎伏;道高有象鬼神惊。

二箭当襟降魔崇而伏蛇虎;三平摄足显唐宗以赫明清。

见性明心无忌张弓挂箭;飞锡移盖直至伏虎降蛇。

草堂清隐输神力;宝盖长悬卫圣身。

秉烛夜谈经时有玄猿来献果;梵香晨耕法闲看白鹿为衔花。

一尘不染千年塔;万丈难磨半圣身。

祖法无边五天魅化慈悲塔;师容如在千载灵传子孙灯。

游览三平寺之后,也许细心的游客会发现,三平寺有这样三个特点,三平寺三殿之间中轴线不是笔直,而是如蛇游动之状,有动态感。原来,三平寺是“蛇穴宝地”。第二,古往今来,佛门都是清静地,而三平寺却是日夜佛灯长明,香烟萦饶,烟花炮竹响连天,一派热闹非凡的景色。这在全国寺院中也是罕见。第三,三平寺佛、神、人一起供奉,连“伙夫”、“侍者”也成为寺中神,真的体现了佛教“众生平等”的教义。

游览了三平寺之后,可到寺后的虎林憩息片刻,喝一口虎爬泉水,一洗旅途风尘。

三平寺后是一条山岗,宛如巨蟒逶迤蜿蜒,名叫蛇山。据传,三平寺地处“蛇穴”,面朝龟山,“龟蛇际会风云日”,是块风水宝地。这蛇山上,古木参天,修竹摇翠,藤蔓丛生,树密如箍,偶而一两声鸟叫,更增添这密林的静寂气氛。进入林间,一片绿荫,凉风习习,昔日义中禅师带领众僧练武之处,而今成了游客夏日消暑憩息的好地方。

那么,为什么蛇山上这片林叫做虎林呢?

据传,一千多年前,三平一带林密人稀,常有兽王老虎出没。蛇山山岗上,更是老虎必走之道。此时,三平寺香火旺盛,僧众日夜诵经,老虎好奇,便驻足窥视,久而久之,发生了兴趣。每当殿堂传出诵经之声时,老虎便席地而卧,听得出神入化,如醉如痴,从此以后,听禅得道的老虎再也不伤人了,并成为三平祖师一名“侍者”,民间称之为“虎侍者”。

“密林引清泉。”虎林中有一泉眼,涓涓细流,沿着山涧,流进三平寺中。这泉水珠圆玉润,清冽甘美,游客爬山越岭到三平寺,自然直扑泉边,先洗手净脸,而掬泉而饮。有些游客还不辞劳苦自带瓶罐,饱汲甘泉带回家中,将泉水倒人水缸中,做“水母”之用,以祈祖师公显灵保佑合家大小平安,好运四时不断。

虎林这眼泉水,据传,是当年老虎听和尚诵经时闭目流涎,时间一长,口舌干燥,便用前爪使劲扒出甘泉解渴。人们就把这眼泉水叫做“虎爬泉”。《三平八景诗》中,有首《虎爬泉》,生动地描述了老虎扒泉的故事。

引通石窍出清泉,虎爪爬空信有然。

滚滚长泉皆入涧,滔滔不息总归渊。

佳音乍听犹如瑟,雅韵遥闻恰似弦。

此水方能朝到院,烹茶奉佛意全虔。

虎爬泉边原辟有饮茶室、观鱼台。清朝乾隆年间,漳浦蔡太师(蔡新)告老返乡后,夏天避居三平寺,常在虎爬泉边休憩,“食武夷(茶)、看金鱼。”现三平寺建有洗涤处,引来虎爬泉水,方便游客盥洗饮用。泉水出口处为兽形石雕,造型别致有趣。

游览了三平寺之后,步出寺门,可以看见寺前大埕的左前方有一座新建的亭子,六角,六柱,翘角飞檐,造型奇特,与周围景物融为一体。侍郎亭名颇有寓意,为三平寺增添了几分风雅。

旧侍郎亭在三平寺道中,距寺院5华里,已废。新亭是1992年重建的,亭址移至三平寺前。我国有不少名亭,或因人、或因事、或因景而着称于世。侍郎亭就是因为侍郎是何人引起争议而闻名。

侍郎亭的侍郎指的是谁呢?历来颇有争议。旧传,侍郎亭的侍郎指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韩愈因谏阻唐宪宗迎佛骨,自刑部侍郎贬为潮州刺史,在潮州任内与三平祖师有过一段交往,友谊甚厚。三平祖师圆寂时,韩愈“自潮来会葬,故山有侍郎亭”。

此说影响深远,一直到宋孝宗年间,有个叫蔡如松的漳州人才指出,“所谓韩侍郎之说”讹误。他在所着的《漳南十辨》文中指出,韩愈逝世于唐穆宗长庆四年(公元824年),三平祖师归寂于唐懿宗咸通十三年(公元872年)。祖师归寂时,韩愈早不在潮州且已作古,自然不会“自潮来会葬”。蔡如松又做考据,侍郎亭的侍郎应指王讽。

咸通十三年(公元872年),王讽因受山南节度使于琮一案牵累,被贬为漳州刺史。王讽谪守漳州,到任第二天,便专程上三平寺访问义中禅师。二人“谈禅论易,深相印可”。王讽进山歇息之处原为山房,后改建为亭,因王讽官职得名,这才是侍郎亭的来历。

观赏了侍郎亭之后,步出三平寺外山门,往左走数十步,便到了广济园。

广济园园名取自三平祖师的敕号“广济祖师”。园林规模宏大,占地40亩,坐东朝西,紧靠三平寺并连为一体。广济园建于1996年,由上海园林设计院规划设计。造园艺术家巧妙利用地形,借助蛇山之山势,虎爬泉涧水之水利。得山水之先,巧妙地组成千变万化的园林景色,把大自然美景浓缩在园中,流水、碧池、红花、芳草,各有章法;楼台、亭榭、厅堂、花墙、游廊,也安排得体,错落有致,不显局促,使游客移步换景,赏心悦目。园内曲径通幽、林荫掩映、小桥流水、水色山光,极尽天然之趣。广济园是自然美、建筑美、艺术美的有机统一,园林专家给予很高评价,称它是南国名园,是新建园林的典范。

全园布局分为中、北、南三部份。中部入园处主要建筑物有门楼、奇乐宫、茶馆。园门古韵十足,配有青石抱鼓、石屏漏窗。奇乐宫10根镂空石雕龙虎龟蛇柱十分精湛,巧夺天工。茶馆有南国特色,既宽敞、又典雅,面积约为150平方米。北部有药草圃、广济大师石雕像、长廊、素菜馆等,建筑比较疏朗自然。素菜馆为三层建筑物,可以同时容纳三百多名游客就餐。相传三平祖师当年常以土特产为原料,烹调素菜,风味独特,素菜馆得其真传,能让僧徒居士和游客品尝到各种素菜风味,而遥想当年高僧的生活情景。南部以水池居中,四周环以长廊、菩提林、桃花园、垂柳岸、竹影墙。池北有鱼乐台,是观鱼的好去处。其位置相传与当年蔡太师(蔡新)“食武夷(茶)、看金鱼”的地点相符。池中有九曲桥胜景。池南出水处是龟蛇坝,坝上有龟柱、蛇柱、虎柱、鹿柱各12根,雕刻精美,让人赏心悦目。

游览广济园,会把您引入“极目皆画图”的佳境。园中,奇花秀草、小桥流水、长廊曲院、月门漏窗,无不楚楚动人,又有楼台亭榭,点缀其间,更增艳丽,真是“园中处处有美景,景景不负游园人。”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