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以后的厦门佛教历史

在唐代时期,佛教传入现在的厦门同安地区。后唐以至北宋时期,是厦门地区佛教,从始兴走向全盛的历史阶段。从同安建县后的数十年间,便在同安所属地区,兴建了大小寺院30多所,这些寺院有的是官府倡建的大型寺院,有的是宗族迁民建于族居所在地的佛院,有的是是高僧在林泉深处依岩结茅住修的山岩。明代,厦门本岛便一跃成为东南沿海海防要塞之一,厦门建城后进行历史性的全面开发,佛教逐步发展兴盛起来。

清代,厦门的佛寺得到恢复和扩建。但是厦门佛教,并没有因佛寺的恢复和扩建而复兴,相反的却日益衰颓凋落下来。近代以来,“住宫和尚”的盛行,助长民间迷信的歪风,是厦门佛教的一大流弊。另外,出家人数的锐减、外国宗教和内地的外道教派在厦门的传播,都加速了厦门佛教的衰败。民国年间,厦门佛教开始复兴,近代厦门佛教发展达到鼎盛,一度成为全国佛教改革的基地、僧伽教育的中心。

一代高僧太虚大师及其弟子来厦门后,将南普陀寺和闽南佛学院,作为他们推行佛教改革、发展佛化教育的实验基地。闽南佛学院很快成为全国比较正规化的闽南佛教高等学府,并以修学质量高越而驰名中外。

1949年,有些厦门僧人因为时局因素,出国到南洋去。1952年,厦门市佛教人士联合原佛学会等组织,统一成立厦门市佛教协会,推选释二埋为主委,释会觉、广心和居士蔡吉堂为副主委。当时同安仍属于晋江专区管辖,于1952年分别成立同安县佛教协会。居士佛教,也有较大的发展。1952年,联合原妙香精舍和晃潮精舍等居士组织,统一建立厦门市佛教居士林,推选李鸿光、柳正松为正副林长。1958年后,因为当时的政治因素,厦门佛教并寺集中,一些僧侣和居士受到打击。有些寺僧和菜姑被迫离开佛门,还俗另谋生路。

80年代初,祖国大陆重新全面落实宗教政策,恢复正常的宗教活动。1985年,南普陀寺恢复丛林制度管理,推举妙湛和尚为方丈。十多年来在妙湛的辛勤经营下,南普陀寺扩建法堂、院舍、学院教学楼、图书馆、师生宿舍、普照楼、上客堂、功德堂等。海外着名居士南怀瑾及其弟子捐资40万美元新建规模宏伟庄严的大禅堂。1994年底创办南普陀寺慈善基金会,并在大禅堂前新建一栋恢伟堂皇的慈善大楼。全寺扩建面积比原有建筑增加一倍以上。

早在二、三十年代驰名中外的闽南佛学院,停办将近半个世纪。1985年,在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居士的直接关怀下,并得到新加坡佛教总会会长宏船老法师的大力支持,开始复办,并且改变以往只收男众出家学僧的旧规,增设女众班,招收出家女众入学,并在1996年在金榜山宝山岩旧址新建紫竹林作为女众学部。紫竹林学部建有教学大楼、尼众住宿楼苑、法堂、大殿、以及图书大楼,成为一所各项教学设备齐全的现代化学府。多年来,面向全国,先后招收男女学员七百余人,至2003年已有八届毕业学员。毕业后学员,除部分留在本院任教和从事佛教会工作外,其余分配到福建省外各寺院担任执事管理或佛学院教学工作。

80年代初落实宗教政策后,有一批原来被迫还俗的寺僧和菜姑,重返佛门。同时,又新吸收部分男女青年教徒出家,并招聘部分佛学院毕业生和外来僧尼,以充实加强对寺院的管理。到2003年不完全统计,厦门市住僧总数达800多人(包括学僧400多人),出家女众(包括部分尼僧)200多人(包括佛学院女众部学员),出家二众总数,远远超过历史最高水平。在家奉佛的男女居士,仅参加居士林组织登记的会员总数2000多人,同样也居厦门佛教史之前列。

1958年并寺和十年动乱,厦门许多寺院庵堂被驻军或其他单位和个人占借以至拆建,有些寺宇因年久失修,破落倾危。落实宗教政策以后,通过佛教协会组织出面和有关宗教领导部门的支持配合,先后落实寺院所有产权回收的寺院(包括堂、宫)共10多座,索赔拆建费和租金6万多元。

1986年以来,地方***先后拨款300多万元,支持寺院建设,南普陀寺等自筹资金570万元,接受海外华僧和善信捐资690多万元,三个方面的集资共达1500多万元,先后翻建或扩建的寺院(堂)有南普陀寺、普光寺、鸿山寺、天界寺、虎溪岩、万石岩、妙清寺、普愿堂、净莲堂等12座。而由海外华僧集资大规模地扩建的有普光寺、万石岩、虎溪岩、鸿山寺等,几乎全市所有佛教寺院,都得到不同程度的翻修增建。在20年的时间内,岛内外所有佛寺全都焕然一新,堪称厦门佛教史上的一大盛事。

厦门有不少寺院,坐落于风景幽美、历史文物丰富的旅游胜地,是海内外信徒和旅客游览的热点,如南普陀寺、万石岩、日光岩、虎溪岩、同安梵天寺、梅山寺等,都是中外人士来厦门旅游参观必到之处,仅南普陀寺年均游客流量约达200万人次。其中不少为来中国访问的国家元首、高级官员、驻外使节以及社会名流、财团贵宾等,为弘扬现代中国佛教作出重大贡献。特别是中外佛教界知名缁素人士的频繁来访,使厦门成为中外佛教交流的一个重要窗口。

1994年,同安梵天寺重建工程拉开序幕,短短几年间一座气势恢弘的梵宇琳宫展现在大轮山下,再现这一历史丛林盛貌。同安梅山寺也进行了较大规模的重建与扩建,特别是在寺右岩上雕着了几十尊石窟佛像,成为厦门地区佛教一大奇观。此外据实地调查同安地区有40多座大小寺院庵堂都得到不同程度的翻建和扩建。1987年,原普光寺派下、旅居新加坡侨僧广余法师募集巨资,托付其传法弟子安景法师主持翻修兴建普光寺,总投资人民币1000余万元,建筑总面积5100多平方米,完全按照汉传中等寺院的格局营建。

1989年,旅居新加坡华僧释广安在乌石埔为其女弟子普愿、普照创建雪峰精舍,1992年因厦门市政建设需要,另择仙岳南坡拓建雪峰寺,居高临下,巍峨壮观。1994年,厦门市佛教协会常务副会长定恒法师募集巨资,历经十年艰难创业,在本岛仙岳山东麓创建大型寺宇观音寺,包括大悲殿、万佛宝塔、五观堂、香积厨、山门等建筑群,总建筑面积近9000平方米,其中万佛宝塔十三层,通高78米,恢伟瑰丽,挺拔俊秀,填补了厦门地区有大寺无高塔的历史空白,被称为“厦门佛教第一高塔”。

1997年,厦门居士林翻建内武庙大殿,并在殿后新建一栋四层居士林楼苑,结束了厦门居士佛教50年有“林”无“居”的历史。1998年,一批老年尼师自发集资在海沧新建一座佛圣寺,成为海沧唯一一座尼众道场。

1995年12月19日妙湛和尚圆寂,经南普陀寺两序大众推举,报请***有关部门批准,礼聘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圣辉大和尚俯任南普陀寺第九任方丈并兼任闽南佛学院院长。大和尚就任后对整顿丛林禅寺道风建设十分重视,亲自率领两序大众上殿过堂,整树丛林清规,使寺院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对闽南佛学院的学风建设进行整顿提高,如倡导学僧修学并重,有效地提高教育和教学质量。同时增设学院研究生班,完善紫竹林学院女众部建设,使闽南佛学院成为全国男女学部兼备、设施完整、教学质量较高的知名佛教最高学府。

厦门南普陀寺慈善事业基金会,1994年12月14日,在原厦门佛教协会会长、南普陀寺住持妙湛老和尚亲自倡导下正式成立,是中国大陆第一家以佛教界人士发起并且具有法人资格的慈善机构。1995年加入中华慈善总会,为总会的创始会员和特邀理事。基金会从成立至2003年底,向社会慈善捐款共1700多万元,兴建了19座“南普陀寺希望小学”,义诊40多万人次。多次得到党和***的表彰,赢得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

(黄德展)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