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中的人物分析

姜越

摘要:名着《西游记》中的许多人物,刻画的都是佛门的人物形象。本文将从禅文化角度对《西游记》中主要人物进行分析。

关键词:西游记禅文化人物分析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09)-20-0004-1

名着《西游记》在当今可谓是家喻户晓,老少皆知。《西游记》连续剧让世人百看不厌,而人们只爱看故事情节,却很少有人体会到作者是在借假说真,阐述走向解脱之道。本文将《西游记》中的人物从禅学角度进行分析,或许让人有耳目一新之感。

《西游记》的作者,直接化用了禅宗许多人物。如唐代的道林禅师,见秦望山有一棵高大挺拔的松树。盘屈如盖,便住在松树上,后来竟有喜鹊在树上作巢,与禅师相邻而居,故人们称之为“鸟巢禅师”。而《西游记》中的“鸟巢禅师”,也是住在树上。《西游记》第二十九回有:“却说那禅师见他三众前来,即离了巢穴,跳下树来,然后授唐僧以《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唐僧又名“唐三藏”,是《西游记》中主人公,他精通佛教“经藏、律藏、论藏”,故名“唐三藏”,是佛教中修行人的代表,可谓唐代高僧玄奘大师的化用。《西游记》描述了唐僧西行参禅访道,破迷开悟,见性成佛的全过程,他在西行途中每天持颂的是禅门日颂之《般若般罗密多心经》,这表明了他修行的法门是禅宗,参禅的话头即是《般若般罗密多心经》。其修行的目标是:“明心见性,顿悟成佛”,修行方法正如《般若般罗密多心经》所说:“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证悟“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参禅下手之处重在观心,此心性人人本有,个个圆成,不生不灭,不垢不净,近在内心,无劳远求,成佛作祖,是此一心。正如《西游记》中禅诗所述:“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只在汝心头,人人有个灵山塔,好向灵山塔下修。”此诗道明了唐僧参禅的下手之处。又《西游记》中禅诗“休逞六根多贪欲,顿开一性本来源,无爱无思自清净,管教解脱得超然。”此诗道明了唐僧参禅的目标。禅宗的解脱,靠自悟自了,“顿开一性本来源”,直接诠释了《六祖坛经》“顿悟见性”的顿教思想。再《西游记》中禅诗“本来自性佛前修,迷悟岂居前后,悟既刹那成正,迷而万劫沉流。”也是《六祖坛经》中所强调的”前念迷即凡夫,后念悟即佛”;“若识自性,一悟而至佛地”的顿教思想。

从唐僧收徒弟过程中也可以看出他修行的次第。唐僧先收了孙猴做徒弟,表明他修行先从收心开始的,即先“锁心猿”。孙猴的神通正是心的体现,心可上下几千年、纵横几千里,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万般神通皆从心变,这表明孙猴是“妄想心”的代表,妄想断尽真心方能显现。唐僧给孙猴取法名为“悟空”,也正说明他修行的目标是“证悟空性”。乱用神通,是佛家大忌,禅宗讲求明心见性,更视神通为细枝末节。孙猴学成法术以后,在师兄弟间表演神通,被先师须菩提***逐出门墙,其原因也正在这里。须菩提是释迦佛的十大弟子之一,且是“解空第一”的大阿罗汉。但孙猴在须菩提***那里没有顿悟空性。后随唐僧渐悟成佛。

唐僧收的第二个徒弟是白龙马,白龙马表示的是“意马”,寓意为唐僧“锁心猿”后“栓意马”。

唐僧收的第三个徒弟是“猪八戒”,“猪”是无明、愚痴的代明词。收“猪八戒”寓意为持戒是净化身心的保证。云何名八戒?经日:“一者不杀生,二者不偷盗,三者不淫,四者不妄语,五者不饮酒,六者不过时食,七者不处高广之床,八者远离作倡伎乐、香华涂身。”从《西游记》中始终可见唐僧持戒严谨,不越雷池半步,体现了唐僧佛门清净福田僧的形象。

唐僧收的第四个徒弟是“沙悟净”,喻意为唐僧通过前行的修习,方才进入“净、定、观、悟、真”的修行次第。

唐僧师徒历经千头万苦,越过千山万水,战胜千难万险,方见西天佛祖,表明他们明心见性后,见到的心性(佛祖)都一样,见心性即证法身,此心性在佛不多一点,在众生也不少一点,即所谓心、佛、众生平等,人人都可以见性成佛,并且就连猿猴(悟空)、马(小白龙)、猪(八戒)这些畜生及水怪(沙僧)皆有佛性,都可以见性成佛,正说明了禅宗的大平等法。

唐僧师徒见到佛祖后,佛祖传给他们的经是无字经,也正是禅宗所谓的“无字真经”,即禅宗“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诠释。心性靠参悟,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借文字介绍永远难体会水的味道。禅法,靠自悟自解,若用言辞解说,那就落于第二义,六祖日:“诸佛妙理,非关文字”,“一切万法,尽在自身中。何不于自身顿现真如本性,明心见性,自成佛道。”

《西游记》作品中,不仅充满了大量禅宗术语,还涉及了许多中国禅宗着名的公案,化用了禅宗人物,表现了禅宗教理等。可见,作者深受中国禅文化之影响,使作品禅味浓郁,韵味无穷。同时可知中国禅宗在当时极为兴盛,文人墨客也无禅不成文。

【参考资料】

[1]《西游记》吴承恩着

[2]《心声录》黄念祖着

[3]《六祖坛经》慧能大师

[4]《佛法概要》明阳法师

出自:∵《青年文学家∵》∵2009年20期

∵∵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