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出经济大权

转一个角度来看世界,世界无限宽大;

换一种立场来待人事,人事无不轻安。

一位委员向我诉苦,说:「师父!我不把经济交给媳妇管理,她好怨我。但是,我是为他们着想啊!」

我告诉她:「既然为他们好,为什么不做好人呢?趁现在你的身体还很健康,把权交给媳妇,让她自由发挥;这样,你不但可以减轻责任,她也会感激你!现在你守着这些钱使她怨你,将来有一天你若是病了或一口气接不上来时,钱不会为你请医生;倒不如现在欢欢喜喜地将权送给媳妇,她在感激之余,自然会听你的话。」

第二天,她真的这么做了。媳妇就问她为什么改变主意了?

她说:「我想通了。现在是你先生赚钱,由你来持家是最适当的;你只要给我一项自由:当我需要钱时,你能给我就好了。」

媳妇说:「妈妈不必您伸手,我每个月固定给您两万元。」

第二个月见面时,这位委员说:「多谢师父!我现在才是真正的快乐人生,一来我不必担负责任,二来媳妇每个月都会给我两万元,要做事也够了。以前我连两万元都没有,因为我不敢超出预算啊!」

国王的智慧

天灾起于人祸。众善聚集,自能破除灾难。

有一位仁民爱物的国王,有一年,他所统治的国家忽然干旱不雨。不仅地上的草木都已枯萎,连井水也都干涸了。

国王便召集大臣一同商讨对策,他说:「究竟是我做错了事?还是人民触怒天神?」

大臣们说:「国王统理国家几十年来,一直爱民及物,从不以牲灵祭天,可能因此触怒了天神。所以,我们必须做一次牲灵大祭典。」

国王认为人乃是万物之灵,应有爱护万物之心,如果为了求己活命,而杀害牲灵来取悦天神,这岂是天道之理?但是大臣们认为除了大祭典之外,天是不会降雨的。

国王无可奈何地说:「好吧!为了祈求天降甘霖,我只好做一次大牺牲。既然为了求得人的平安,也唯有用人来做牺牲品,而不该用无辜的畜生来牺牲。但是我不忍以善良的人民作祭品,你们去集合全国的罪犯来作祭品吧!」

大臣说:「大王啊!用人来祭祀,不但天不高兴,反而会引起人民的惶恐。」

国王说:「你们依我的意思去做。」

不久,国王就向全国人民宣布:「天不降雨,可能是我国的民心善念不足、违了天理,故天时不顺,风雨不调。由于大臣们认为需要祭天求雨,所以我决定以犯五戒、没有爱心的人来当祭天的牺牲品。因此从今天起,全国的臣民都要好好守规戒、互爱互助;如有违犯者,将做为祭天的牺牲品。」

从此,全国人民都十分谨言慎行、不敢违法犯纪,因此全国一片祥和。

有一天,天空祥云密布,国王就向大臣们说:「你们看吧!天上、人间到处一片祥和。你们的爱心,就像法雨一样滋润地上的生物,一定可以感动上天降雨的。」

当时国王就把皇冠、龙袍脱下,跪在祭坛前说:「天神啊!您看我国的人民如此善良,如果一定要杀生才降雨的话,那就牺牲我吧!一切的罪业由我来承担。从今天开始,我身不着龙袍、头不戴皇冠——与人民同等,苦人民之先,乐人民之后。愿天为我作证,降一场甘霖吧!」

国王祈祷后,果然甘霖普降,人民无不欢欣鼓舞。

国王就趁机对人民说:「因为你们的爱心与善的表现,才破除了这场大灾难;假如当初我们以杀生来求雨,不但得不到雨,反而会造下更大的罪业。」

一笑解千债

微笑是一种面相,皱眉也是一种面相;

微笑能解决问题,皱眉却紧锁问题。

有一对年轻夫妇,因为替人作保而被连累。由于对象是他们的长辈,使他们有口难言,又要面对债主天天上门逼债。他们才刚要起步,什么都没有,太太又怀孕了,面临这种困境,夫妻俩本来想走绝路。

我告诉他们:「我们要时常为自己祝福,世间没有解决不了的事。人与人之间都是有感情的,感情也是需要藉由形态表现。大家都知道你们是被长辈拖累,绝不是有心要拖欠,没有理由让你们三条人命走上绝路。」

这位妻子说:「债主一上门就是生气地逼债,而我们只有哭泣的分。」

我告诉他们:「当他们上门时,你们要内心平和地念观世音菩萨,同时要面带微笑;以佛菩萨的精神力量来加持你们,让你们的心有着坚定的人生意志。你们若整天皱着眉头,心情老是处于烦恼的状态,一听到有人来,就面带苦相开始忧愁。这一苦,就会失去冷静与理智而无法解决问题,动不动就要以死要挟,别人怎么能够接受呢?」

他们说:「今晚又会有债主上门。」

我回答:「有人上门,你们更应该回去等,不可以逃避。债主一再找不到,就会以为你们是在逃避,当然会生气。」

在回家的路上,太大就告诉先生:「从今天开始,我们要打消死的念头。师父教我们要以笑来迎接幸福,以笑容来与人说话。」

回到家,债主果真上门来。他们就以乐观、微笑的面容来迎接债主,双方好好地谈了一晚。当天晚上,债主答应他们:「你们好好去奋斗!还款期限可以延后,能还多少算多少,不必勉强。」

第二天他们告诉委员:「感谢师父救了我们一家三口的命。我们非但打消死的念头,还要用爱心实施胎教,希望腹中的胎儿将来在人间能富有爱心,去做利人的事业。」

微笑,是人类共通的语言,放诸四海皆备。

重拾欢乐的癌症患者

忍受身病,可以消业:放任心病,却会造业。

有位患者,十年前就患了鼻咽癌,目前癌细胞已蔓延至肺、肝、腹腔。原本她已毫无求生的欲望,躺在床上不吃不喝、见了人就哭。

有一次我去看她时,她说:「师父,我想要学您。」

我说:「你一定能和我一样。不过,首要条件就是要勇敢,不要认为自己正在生病。」

我问:「你知道我的身体状况吗?」

她说:「我知道。我看过师父的书,又听人家说您很瘦、经常生病。」

我说:「对呀!我是个经常生病的人,还可以来看你;你若要学我,一定要学习这种勇气,不要承认自己有病。」

她说:「师父,我一定学您。」

她马上坐起身来。

有一天她向医师请假,到精舍来看我。

她问:「师父,我勇敢吗?」

我说:「是的。你一个带病之身,从医院到这里来看我这个健康的人,你很勇敢。」

她欢喜地告诉我:「师父,自从您去看过我之后,我每天都起来走动。」

虽然不能全愈,但是果活得快乐!她做到了。

普陀山的修行者

别人对不起我们,便怀恨在心,就是愚痴;

生活申能时刻观察因缘,便能破除愚痴。

古时,在中国的普陀山某一寺院,有一位老修行者。他本是个独生子,父亲开了一家铁工厂,并把全部的技艺传授给他。

父亲过世后,他便独立门户、成家立业。后来,他觉得铁工厂打制刀枪等武器会杀伤人命,与他的理想不合,于是就放弃工厂而从事农业。他每天拿着锄头到田里认真地工作,过着安逸的田园生活。

但是他的妻子却不安于本分,觉得这种克勤克俭的生活非常苦,而与人私通。他知道妻子的行为却也不生气,反而更认真从事农作、努力赚钱,并且利用时间亲近佛法。

有一天,他就对妻子说:「我可能要离家十几天,请你好好照顾家里。」

他离家这几天,一直住在附近一家寺院等侯时机。他的妻子以为他真的会离开一段时间,就约了姘夫来家里住。他认为时机已经成熟了,就到市场买一些酒莱,高高兴兴地回家去。

妻子一听到他回来,赶紧将姘夫藏到房间的床下。他故意不进房里,只高兴地对妻子说:「我在外面赚了不少钱,我们夫妇俩好好来庆祝一番。」

说完,他就把所有的菜带进厨房,亲自下厨作菜。

当他把酒菜端到餐桌上时,妻子摆了两副碗筷,他看了就说:「你应该摆三副碗筷才对。」

妻子问:「只有我们两个人,为何要多一副碗筷呢?」

他说:「我们有客人啊!而且是个贵宾,也是我的恩人,所以你应该准备三副碗筷。」

妻子觉得非常疑惑,就问他:「你的客人呢?」

他说:「在房里啊!」

妻子答:「房里怎么有人呢?」

他就对妻子说:「你放心去把贵宾请出来吧!」

妻子说:「你是不是精神不太好?」

他答:「我没有精神不好。今天是个良辰吉日,你不必害怕,赶快去请他出来。」

夫妻俩就这样你一句、我一句。最后,他生气地说:「如果你再不请他出来,敬酒不吃,就吃我一刀。」

妻子吓坏了,躲在床下的人更是害怕,就赶紧爬出来。

他把妻子的姘夫当成贵宾,非常有礼貌地请他上座,向他磕头跪拜,并感激地说:「你是我的大恩人,我要感谢你。今天是你们的良辰吉日,从今天起,我要把我的妻子和所有的财产都送给你,请你接受我所缚的『业』。」

他就抱着欢喜轻松、万业放下的心情离开了家,跑到普陀山修行。

这对姘夫姘妇成为正式的夫妻后,这位后任丈夫不务正业,一天到晚在外吃喝嫖赌,回到家里便打妻子。邻居都说她遭到报应,使她投诉无门!这时她想起前夫的好,便跑到普陀山,想求前夫原谅,和她回家重修旧好。

已经出家修行的人,怎么可能接受她的要求呢?前夫苦口婆心地劝她回家好好与丈夫和睦相处。

但是后夫变本加厉,把田地、房屋都卖掉了。她只好去当乞丐,到处乞讨。

不久,她又到普陀山再次要求前夫回家;但是前夫依然心如止水,一点都不起波澜,她只好又失望地回家。回到家后,她仍不死心,想尽办法要博取前夫的欢心。她想起前夫昔日在家时,最喜欢吃鲤鱼。于是买了一条黑鲤鱼,用心烹煮成前夫最爱吃的口味,然后将鱼送到寺院去。

前夫看她送这条鲤鱼来,高兴地接受下来,并对她说:「你既然记得我当初的喜爱,并且布施给我,我就接受这条鱼,将牠放生。」

她问:「已经煮熟的鱼,怎么可能放生呢?」他就回答:「既然死去的鱼已经不能复生,那么已逝的感情又怎能复活呢?」

残缺中的完美

能互补所需则少匮乏,心眼明亮则身心轻安。

有一次我到屏东,适逢发放日,正好看看当地的发放情形。

当天,有一部改装的三轮板车,缓缓地由远而近驶向分会。我仔细看清楚,车上一位眼盲的老先生,手握方向把手,他身旁坐着一位老婆婆。那位老婆婆的手脚畸型,只有眼睛正常,她就指挥着眼盲的老先生行进的方向;而且,后座上还载着另一位既盲又聋的老先生。

当他们抵达分会的门口时,车子就停了下来。坐在后座的老先生问:「怎么停下来了呢?」别人大声地告诉他:「因为分会已经到了。」想不到两个残障的老人,不但能够合而成为一个健康的人,同时还可以载运另一位残障的老人。

我问他们:「你们为什么还要搭载另一个人呢?」

他们回答:「他又盲又聋,如果不载他、让他自己走,万一出了车祸怎么办?」

他们三人把原本残缺的图片,拼成一幅完美的图画;把身体的功能发挥得淋漓尽致,非但四肢健全,同时心眼明亮。

这种残缺中的完美,更令人感动。

要记住你的愿

不被病所苦的人,就没有病苦。

勇于承担,才会「痛快」!

十几年前,台中有一位委员的女儿患了喷射性癌症——全身的癌细胞一直扩散,无法开刀。她在一次打佛七时,发愿再给她两年的时间深入佛法。

她告诉我:「师公!我认识佛法太晚了。我想跟随您,不知是否跟得上?」

我说:「你若能多了解佛法的精神,体会慈济的宗旨,一定跟得上我。」

她说:「我要用两年的时间来了解佛法,体会慈济的宗旨。师公,我有办法再活雨年吗?」

我说:「只要你有信心、忍得住病痛!你过去生中有这么多业,只要痛一阵就消一分业;就像你身上扎了刺一样,每拔去一根就痛一次。每次一痛,你就起欢喜心——『痛快!痛快』,它便会痛快地过去。」

她说:「痛即是苦,要怎么快呢?」

我说:「有时候我的心绞痛发作,别人是用呻吟的方式,我则是用说话的方式。因为既然有力气呻吟,为何没有力气说话呢?你若大声地说出来,就会忘记痛感在哪里。所以,若能抱着将痛当做快乐、当做享受,它就会很快过去了。」

两年来,她每次痛起来就打电话给我:「师公!我又痛了。」

我告诉她:「痛就是快过去的时候,你要勇敢。」

她临终时,刚好台中有事,我就顺道去看她。

我一到那里,看到她的嘴巴、舌头都肿胀了起来,真是可怜。她一看到我,由于无法说话,便拉着我的手放在她的胸前,用手比画出她的心和我的心,密切的合在一起,我告诉她:「我了解,我知道你的心和我的心已经贴在一起。」

她从床头取出一包东西交到我手里;这包东西是她所有的积蓄,有黄金及一张支票。她用手比画着,表示要完成我建院的愿。

她先生在一旁告诉我:「她这分坚强,是师公所赐与的。每次看到她爬楼梯时,我就知道她又痛了。我总是叫她省点体力,她就会说:『痛快!痛快!让我出一点力,用爬楼梯来分散那痛的感觉。』」当时我告诉她:「你过去生的业,是如此的重:若此生消了业,来生要跟随我就容易了。」

在我看过她之后第二天,她就往生了。

委员们为她念佛时,我也为她念了几句,对她说:「惠贞!要记住你的愿!」

有福的老太太

该做的事,常常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无异耳聋目瞆。

有一位老太太,她的媳妇是我们的委员。不久前,她在媳妇与女儿的陪伴下,到花莲本会。她在感动之余,发心帮我建院,在媳妇与女儿的鼓励下,拿了十万元来给我。

她的耳朵重听,媳妇告诉她:「妈妈,您拿十万元去可以接受师父的祝福。」

她说:「我已经很有福了,就是因为有福,才能见到师父,能见到师父,才有机会做好这件事。」

临走前,她再一次告诉我:「师父,我非常感激您,我真有福气,能见到您,同时做好这件事。」

恩爱生悲恼

诸苦所因,贪欲为本;若灭贪欲,无所依止。《法华经》

佛陀常说:「爱欲是烦恼的根源。」

波斯匿王一直无法体会其中的道理。

王后末利夫人智慧深厚,她看到国王无法醒悟,就利用机会向国王说:「王与某国交好,如果该国惨遭灭亡,大王你作何感想?」

王说:「我会为之忧恼。」

夫人又说:「你最爱的人是琉璃太子与金刚公主二人,假若他们之中有一人忽然死亡,大王又会怎样呢?」

王说:「我会痛不欲生。」

末利夫人又说:「我有幸当王后,承王爱护,假如有一天我生病将死,大王又有怎样的感觉呢?」

王说:「我会悲痛欲绝。」

夫人说:「那就对了,这就是佛陀所说的『恩爱生悲恼』啊!」

病床上的兄弟

每天能从床上苏醒过来、下床活动,就值得感激;

多一分感恩,少一分抱怨。

在宜兰有一对五十几岁的兄弟,大哥在九岁那年,身体开始产生异样,两只脚长满了斑点。父亲曾带他到皮肤科诊治,一直未见好转。后来还变卖田产为他治病,却未能挽回他的健康,终究还是变成小儿麻痹。

做父母的,转而将所有的希望寄托在次子的身上。没想到次子到了九岁那年,还是发生和哥哥同样的情形,虽尽力延医诊治,终究无法挽回健康。

两兄弟终日躺在床上,手脚僵硬不能动弹。

我问他们:「你们躺在这里多久了?」

他们说:「四十年了。」

「可曾出去过?」

「阳光是什么样子,我们已经没有记忆;月亮是什么模样,我们也不知道。」

他们的精神很好,却不曾看见外面的世界。从九岁到现在,两兄弟躺了四十年的青春年华。他们是无奈的!他们无时无刻不想挣脱那张床,立足大地。还好他们有位叔公,为他们处理大小便,他们的叔公已经将近八十岁了。

「自己下床走路」原是多么简单的动作啊!但是他们却渴望了四十年而不可得。

冬阳

人间的苦难是一面镜子,安让我们看到世间的苦状,

而起警惕心、感恩心和精进心。

有一个曾因车祸伤及脑部的人,他有两个孩子,一男一女,都患了进行性麻痹症,我们鼓励他将孩子送医治疗。他把孩子送到长庚医院,交给我们照顾后,竟然没有钱可以搭车回家。第二次送孩子去住院检查时,我们的委员去看他,问他吃过饭没有?他说,吃过了。

后来隔壁床位的人才说:「真是可怜,他只喝水而已,并没有吃饭。」

他在回家途中,不慎从楼梯上摔下来,脑部再次震荡,由于家里还有个体弱多病的妻子,他必须赶回家去,便硬撑着爬起来,回到家就昏迷不醒了。家人打电话给台中委员,委员立即将他送到荣总台中分院,医生为他紧急开刀。

我到台中去看他的时候,他说:「这一切都是功德会救我的,否则我早已不在这人世。」

我安慰他说:「不用太为两个孩子烦心。」

他说:「怎么不烦呢?幸好社会上有这么多爱心人士的帮忙,使我感到十分安慰。」

乐生菩萨

不要把阴影覆盖在心里,要散发光和热,生命才有意义。

台北「乐生疗养院」的院友知道我要建医院时,即要求慈济停止资助他们的生活。而且,他们每个月还捐出六、七千元,后来更增至两万多元。他们甚至发起「一人一万」的募款活动,帮我建院。

当中有一位重残的老太太,八十多岁了,她耳朵重听、两个眼珠都没有了,鼻子也塌了、手掌也没了、手臂被开水烫伤,因为已经丧失痛觉,所以伤口溃烂了也没有知觉;两只脚有一只膝盖以下完全脱落,另一只则缺了脚趾头。

她捐出了六万元。

事后我问她:「老菩萨,您捐那么多钱,您存了多久呢?」

她回答:「三、四十年。」

她从民国四十二年住进乐生疗养院后,就把每天六角半的菜金存起来。她原是准备作为身后要用的钱,现在为了慈济要建院,只留下四万元,其余的全部捐给慈济。

我接过这钱,感觉它好重、好重!心里真是既感恩又感动!

袁盎斩晁错

经云:「假使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

果报还自受。」净心才能无业,无业才能自在。

古时候,有一位悟达国师,很受当时皇帝的敬重。

每次悟达国师讲经时,皇帝一定会亲自列席听法。为了表示对国师的恭敬,皇帝还特地造了一张檀香座椅送给他。此时尽管悟达国师的修持很好,也难免生起一股欢喜与骄傲的心。

国师心想:「国王如此看重我,我真了不起呀!」

他正欢喜地准备上座时,一不留神,膝盖被椅子撞了一下;没想到膝盖从此瘀血,不久竟化脓溃烂。

由于他是国师,皇帝特下诏书,将天下的名医全召来为他医治,但是没有人能治好他的脓疮。

这是个「人面疮」,溃烂得很像人的面孔,有眼睛、鼻子、嘴巴,令悟达国师苦不堪言。

就在这个时候,他想到初修行时,有一回出去参访,到一座寺院挂单。

他的隔壁房,正好住着一位生了重病的客僧。这位客僧全身又脏又乏人照顾,悟达国师看了生起怜悯之心,便前去为他洗澡、喂食汤药,直到他完全康复。

临别时,客僧告诉悟达国师说:「谢谢你的照顾!将来你有困难时可以来找我,我就住在九陇山两棵树之间。」

于是,他千里迢迢赶到九陇山去。到了那里,真的在两棵松树间发现有一座很大、很堂皇的寺院。当他抵达时,这位几年前曾经相处过的老出家人,已经出来迎接悟达国师,并将他搀扶到里面,告诉他:「你不必担心!现在天色已晚,明天我叫小沙弥带你去洗一洗就没事了。」

第二天天未亮,就有一位小沙弥引导悟达国师到山崖下,有一股清澈的溪水流下来,这位小沙弥告诉他:「你只要将水拿来洗脓疮就会好了。」

当他欢喜地舀起水准备洗脚时,突然间好像听到有人在叫:「且慢洗,且慢洗。」

他愣住了!

接着又有声音传来:「不知道国师是否听过袁盎斩晁错的故事?过去你就是袁盎、我就是晁错。十世的冤业,我一直跟随你;因为你的修行高深,所以我不得其门而入,无法报仇。今天你受皇帝宠爱,『我慢心』一生,我才能够乘隙而入报复你。现在迦诺迦***用三味水洗冤业,从今天开始,我的冤业也解了。」

他听了之后,如大梦初醒,全身冒冷汗,赶紧将清凉的水拿来洗脚。

一阵痛彻心肺的感觉,使他昏了过去,醒来之后,疮也已经好了。

当时,他才深深感受到业力的可怕。因为十世的修行,竟然无法逃不定过往昔所造下的业啊!

清净庄严的清洁工

凡夫只看到别人外在的污点,却看不到自己内心的垃圾。

有一天,佛陀出去托钵时,看到一位贫妇,她是清扫街道的工人,身上很脏,穿的衣服又破烂。当她看到佛陀走过来,立即自惭形秽地躲到一处角落。

佛陀便走到角落把她找出来,慈悲地问她:「你为何要逃避我呢?有很多人一看到我,或听到我的名字就很欢喜,急于想亲近我。为何你看到我,却跑得远远的呢?」

贫妇回道:「佛陀,我敬仰您!但我是一个低贱的人,身上又这么脏,怕污秽了您的清净,所以才不敢接近您。」

佛陀说:「在我的心目中,没有脏的人,也没有卑贱的人。你回去沐浴更衣,再来听我说法吧!」

贫妇非常高兴地跪下,向佛陀磕头说:「佛陀啊!我真的可以跟其它人一样去听您讲经吗?」

佛陀说:「蠢动含灵,没有所谓的高下分别,你尽管来吧!」

在一旁的人,看到佛陀接近一个穿着褴褛的贫妇,很不以为然;觉得佛陀这么做,有辱身分。

佛陀就说:「我说的清净并不是指形态,而是指心的清净。今天街道上能这么干净,是从何而来的呢?是因为有这些清扫工人啊!她的身上虽脏,但是她的心比你们清净。第一,她没有骄慢;其次,她无所求又有一分谦虚的心。」

佛陀接着又说:「你们自以为是社会上有地位的长者,所以骄慢自负,对人起分别心。因此,你们的心地一点也不清净。」

佛陀刚说完,对面走来一位容光焕发、穿着端庄的庄严妇人。佛陀问大家:「你们看看她是谁?」

众人一看,原来她就是那位清扫街道的贫妇。佛陀因此说:「现在她与你们又有什么差别呢?」

以三轮车为家的老太太

父母是儿女的根,根露则枝寒。

有几位委员告诉我,有一天晚上在回家途中,天正下着蒙蒙细雨,一位老太太蹲在一辆破旧的三轮车上,车子旁边用三夹板随便钉着,上面盖着塑料布。委员问老太太家住哪里?她说她没有家;问她是否有儿女?能否打电话联络他们?她说不要告诉她的儿女,否则会挨儿女的骂。

雨不停地下着,委员们要她暂时到走廊下避雨,她说怕被人驱赶。这辆三轮车平时是用来捡破烂的,无法躺下休息;她只能蜷缩于角落,等待天明再继续捡破烂。

委员问:「老太太,我们能帮助你吗?」

她说:「不必了,只要帮我找间让我租的房子就可以了。」她的儿女难道不知道在这个世间,还有一个流落街头、靠捡破烂维生的母规吗?

杯子的水满了

为人要谦虚礼让、尊重别人,才能有所成就。

日本有一位祖师,名为南隐,这位大禅师是一个老实修行的人,全心研究禅理。

当时有一位在日本学术界非常着名的学者,他除了社会、文学等学识丰富外,也研究禅学。

他认为自己的学问已经很高了。但是天外有天,当他听到有人夸赞南隐禅师时,心里很不舒服,就想与南隐禅师比个高下。

有一天他美其名说要参学,其实是满心骄傲、千里迢迢地来到南隐禅师的禅堂,向禅师说:「我是来参学的。」

南隐禅师非常客气、谦虚地请他入禅房,并亲自为他倒茶。这位学者坐在禅师的对面,眼睁睁地看着茶水从杯里满溢出来,而禅师仍不停地倒着。

最后,他忍不住叫道:「好啦!好啦!水满了,装不下了!」

禅师就说:「对呀!杯子的水满了,就装不下了;你来参学,心里却像这只杯子一样,满是骄傲、我慢,又怎能听得进去呢?」

秋之卷∵

佛陀的遗产

气大则咄咄催逼,终至气尽而衰。

量大则气来顺受,终能气足而圆。

有一次,罗睺罗和他的师父舍利弗出去托钵,途中,有一群无赖汉看他们一老一少,就前来戏弄。有人把泥沙放进舍利弗的钵内,舍利弗视若无睹也继续往前走;罗睺罗走在后面被打了一拳,顿时,血从面頬流下来。但是,他俩仍继续向前走。

当远离那些无赖汉后,舍利弗对罗睺罗说:「你不要生气!佛陀教我们要怜悯众生、起慈忍心,这正是我们修行的对境啊!」

罗睺罗流着泪回答:「师父,我没有生气,也不埋怨,我很感谢佛陀遗传给我慈的心念、忍的功能。佛陀一生为了众生。辛勤地教化,而众生仍充满憎嫉、逞强欺弱,以致造成社会的祸害,天下的动乱。我是因为悲悯他们的无知才流泪啊!」

明日黄花

在生命的白纸上,圣人每天题上一篇好文章;

凡夫却匆匆翻过每张白纸。

佛陀在过去生中,有一世身为国王。当时他即对佛法认真钻研,并经常思索:何谓人生无常?

有一天,他带着许多宫女嫔妃到御花园散心。一朵朵黄花正艳丽地盛开着,令人赏心悦目。国王让宫女嫔纪们四处嬉戏游玩,自己走进凉亭休息;不一会儿,他竟睡着了。

不久,国王醒来,见宫女嫔妃们在不远处嬉笑玩耍,就好奇地走过去;到了她们身边,国王长叹一声:「唉,原来这就是无常啊!」

宫女们听到国王的叹息声都觉得奇怪,赶紧跪下问:「国王,您为什么叹息呢?」

国王说:「刚才来时所看到的郁郁黄花,待我一觉醒来,它已飘零满地了。无常这么迅速,我们却因耽于乐而不知自己的生命、权势、财富随时都有可能产生痴变化,多么愚痴啊!」

国王回宫之后,就舍弃王位,出家修行了。

诚恳的求道者

佛言:知佛恩者,见师则承事,不见则思维教诫;

如孝子念父母,如人念饮食。

有一位年轻人,以非常诚恳的心拜师求法,。虽然师父都没有传受他一点道法,但是多年来,他仍然死心塌地追随师父。

有一天,师父出门办事回来,因为非常疲累,就往床上用力一坐,然后倒头呼呼大睡,没想到竟然把床脚震断了一只。他看到师父的床铺只剩下三只脚,就赶快蹲到床下,用肩膀支撑折断的床脚,让师父能安稳地躺在床上。

第二天师父醒来,看到了弟子蹲在床边,就问他为何蹲在那儿?他把事情的原委禀告师父,师父听了深受感动,也感到很惭愧!因为这么多年来,他都没有教授弟子一点道法。从此,他开始认真地将自己的法门传授给弟子。

过了一段时间,师父试试弟子的诚意,于是有一天,他将盐拌在水里当酒,拿起盐水对弟子说:「我想喝酒!」

然后将整桶盐水统统喝下,不久,他就开始呕吐;吐完之后,他假装酒醉,然后像说醉话一样告诉弟子:「你若敬重我,就把地上的东西吃下。」

说完,就假装睡着了。

他一面装睡,一面偷偷观察弟子的反应,没想到弟子真的蹲下要把他吐出的东西吃下去。

他见状,赶紧伸手将弟子拉起来,非常感动地说:「你这一念诚心,令我无比感动!我全部的道,你已经学了八分;其余的二分,我会再传授给你。」

天堂的钥匙

经云:若有善业,自然力故,受好业报;

虽国王党援力,不如业力。

几年前我到总统府,当时的李副总统和我谈起宗教问题。

他说:「这个社会,为什么会这么乱?大家都不肯牺牲,你争我斗,到底要争到什么?斗什么?到头来还不是一场空!就像我,目前我是副总统,但是即使到了天堂,这副总统的头衔也与我丝毫不想干。地位再高、钱再多,都与天堂无关;只有一样是和我们息息相关的,那就是要做一个好人;也就是要做一个『你爱人人,人人爱你』的人。这种行为才会与在堂有关系。」

人活在这个世上,希望别人爱你,就必须先去爱人;争斗是不能达到目的的。

哪里是东方

要检讨自己,不要依赖风水。

有一位地位和教育程度都很高的人士对我说:「师父,我最近可能不会到花莲。」

我问他:「为什么呢?」

他说:「最近一位摸骨先生为我摸骨后,说我近日不宜去东方,包括日本、花莲都不能去。」

我说:「如果东方不可去,那房子的东方可不可去呢?你只往西或往南北走,那你如何回到原来的地方呢?更何况普天下的东方本来就难定,在台北说花莲是东方,在花连则认为台东才叫东方,东方的过去才是东方,西方的过去才是西方,到底哪里才是真正的东方呢?人只要心正则气盛,自然随时随地都吉祥。何必被这些莫名的惶恐,束缚我们的心?」

巴西人的终身大事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使是人间好时节。

中国人有许多规矩,如结婚要合八字、看时辰;有人往生也要看时辰,以避免犯冲。其实,这些都是我们自设的规矩。

有一次我有个俗家亲戚从巴西回国,他告诉我:「由于平时大家都有忙,因此巴西人有个习惯:结婚都是利用星期日;另外,人若往生,必须在二十四小时之内出殡。」

又说:「巴西人的墓地不必看风水,因为当地的墓园都是花园公墓。由***规画之后,请建筑师设计。楼下是大厅,在假日可以提供全家人作为休闲之用,楼上则是放棺木的地方。在度假休闲时,可与自己的祖先们相聚,多亲近啊!」

巴西人民,不也生意照做、家庭生活过得美满幸福吗?

公妈喜坐摇摇椅?

迷信不如不信,要平安,先要心安。

有一个人告诉我:「师父!我家常常不平安,地理师来看了之后,说神位的方向不对,我就把它移向另一方。但是另一个地理师来,又说放这个方向不对,前前后后共移了六次,我该怎么办呢?」

我说:「你家的公妈怎么这样难侍候,整天椅子坐不稳?这也不好、那也不好。人生就像是一个舞台,下台后把装饰、配件拿下来,你是你、我是我,彼此再也没有台上所扮演的关系了。」

「我们的厅堂上有『公妈牌位』,最主要是要让我们的子孙知道以前的祖先是从何处来?籍贯在哪里?姓名是什么?这是人生的根,让我们知道如何寻根、常常回报父母恩,而不是要我们常常挂虑『公妈』的位置。所以,你只要心安就好了。」

孔子的小老师

无一事而不学,无一时而不学。《朱熹》

孔子七十多岁的时候,有一次乘坐马车经过一个地方,正好有个孩子在路上用泥土筑起一座城。

子路很急躁地对孩童说:「小孩子,你没看到马车来了吗?怎么不赶快闪开呢?」

小孩子很安然自在地抬起头说:「喂!自古以来,应该是马让城呢?还是城让马呢?」

孔子在马车上听到,便赶紧下车,双手打恭作揖地说:「孩子,你真是我的老师啊!我这个七十多岁的老人都没想到这个问题,竟让你教我体会到这个道理。你真是我的老师啊!」

卖米粿的夫妇

看淡自己是般若,因有般若而自在;

看重自己是执着,因生执着而烦恼。

有对中年夫妇从台南来,他们是做小生意的,推着小推车,在路边卖炸米粿。

去年,他们看到「慈济」的报导后,当天整晚都睡不着觉。太太建议说:「我们辛辛苦苦参加的两个互助会,是不是把它标下来给师父建医院呢?一来不怕被倒会,二来又是真正在种福田。」

先生听了,非常赞成太太的建议。

太大又问他:「我们的小摊子一遇刮风下雨就无法做生意。如果我们把会标下全部给师父,你的心会怎样?」

先生回道:「别人吃三餐,我们可以只吃两餐啊!两餐不继,就吃一顿吧!」

有一次他们专程来花莲,到精舍已是傍晚时分。由于我的脚部扭伤,所以没与我见面。因为隔天晚上还要做生意,他们第二天一早就搭六点多的车子回去了。

有人问他们:「你们不是要见师父吗?」

他们说:「早***父出来吃早餐时,我们已经远远地看到了,这样我们就很满足了。」

延迟订婚的年轻人

能舍私利,才得公益。

在筹建「慈济医院」时,有一位年轻人让我好感动!他一听到慈济要建院,就和母亲商量,准备将订婚的金饰全部捐出,以响应建院。

他说:「慈济建院只有一次,而今年不订婚,还有明年;明年不娶,还有后年。真正愿意嫁给我的人,绝不会只看在金饰的分上。」

一对感人的夫妇

宝物不用如废物。有智慧的人,能利用它而得福德。

有一对夫妇,将他们储蓄的珠宝盒捐献出来。

我问先生从事什么行业?

他说:「我白天上班,晚上开出租车。」

他是在一次听我讲经之后,深深觉得:慈济工作,人人有责。所以,他一回到家便和太太商量,太太马上将戒指、项链、手镯和孩子的帽花取下来交给他。

她告诉先生:「我们有没有这些东西都一样;但是捐给师父,却可以变成救人的事业。我们虽然没钱,但是还有这些东西,就把这些金饰统统捐出去吧!」

高雄也有一位帮人糊纸袋的年轻妇女,家境并不富裕。她从我讲话的录音带中,得知我们要建医院十分感动,便将脖子上的结婚项链和孩子弥月的金帽花,连同现金一万元,托委员带来给我。

他们都不是富商巨贾,维持三餐温饱并非易事,但是他们却点燃了人性爱的光芒——照亮别人,也照亮自己。

蜜汁的迷思

众生处在危如深井的三界中,无常如狂象,昼夜如二鼠,

生命难保常安;若迷于世乐,则难逃堕落之苦。

佛经中有一则故事:

有一个人在旷野中,被一只狂象追逐。他惊慌地逃到一口空井时,发现有一条树根伸入井中,便顺着树根躲入井里;快到井底时,看见有一只大毒龙正张着血盆大口等他,旁边还有四条毒蛇对他张舌吐信。他被眼前的情形吓坏了,立即抓住树根往上攀爬。不料,他的头顶上方却有一只黑鼠和一只白鼠正在啮吃树根。这时候,他真不知该如何是好?

在惊惶无助之际,井上的一棵大树忽然滴下一滴蜜在他的嘴里;他细细品尝那滴珍贵的蜜汁,竟迷于它的美味,而忘了要赶紧离开这口险井。

我们可以借着这则譬喻反观自己:是不是也常被世间的欲乐所迷惑呢?

屋漏偏逢连夜雨

生活在幸福天地的人,经常无病呻吟,

因为他不了解真正的病痛。

宜兰有一对李姓夫妇,每天将孩子打点妥当就一起上山工作;结束一天的工作,又一起回家。虽然贫穷,倒也享受了天伦之乐。

但是好景不长,有一天两夫妻上山工作时,孩子到海边玩水,不幸惨遭灭顶。做父亲的深感因工作而疏忽小孩,才使孩子遭到不幸,因此在事故发生之后半年,他就不再上山工作,而就近从事捕鱼的工作。

但是,他上船工作的第三天,船在海上遇到大风浪,从此再也没有回来。这位妇人半年前失去一个儿子,半年后又失掉丈夫,精神上受到很大的打击!但是她为了抚养其余的四个儿子,不得不强打起精神与毅力,继续到山上工作。

当她上山工作时,家里两个幼小的孩子,一个三岁、一个七岁,由于乏人照顾,在家里玩火柴,不慎将一间茅屋烧毁。当时的她,真是痛不欲生!村里的人,看到这位李姓妇人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接连遭遇三次不幸,十分同情她。于是,村人便合力为她在海边简单地造了一间房子。但是房子盖好不到三个月,又在一次台风造成的水灾中被冲毁了。

就在这位妇人贫穷无助时,我们发现了这个个案,就和村人合力再为他们在头城造了一间房子,并且按月资助他们的生活费用。

有一天,我到宜兰复查贫户,心想:我们为她盖的房子,大概也差不多完成了,便决定去看看她。到了她家,房子已经盖好,墙是用砖砌的,屋顶覆盖黑油纸,看起来满坚固的,不过门却锁着没人在。

我们正想打听妇人的去处时,邻居们问我:「师父!您是不是从花莲来的?」

我说:「是啊!」

他们说:「这位妇人真可怜,还好有您的帮助!昨晚她的孩子被毒蛇咬伤,现在人在医院,可能很快就会出院回家了。」

我说:「是不是伤势不要紧?」

他们说:「不是!是因为没钱住院。因为医生说要注射血清,但是她没钱缴费,听说今天早上她去办出院手续。」

我和委员不敢再久留,便马上赶到医院去。到了病房,看到这位妇人一脸「无语问苍天」的无助模样,真是令人同情。

我问她:「孩子的情况怎样了?」

她手上拿着一张单子回答我:「我想办出院手续。」

我说:「你不能办出院手续。」

「若不办出院手续,我根本无力缴交血清费及医药费。」「孩子的脚都肿起来了,怎么可以出院呢?你要让他继续住下去,慈济会帮助你的。」

经过我们的劝说,她才为孩子办了继续住院的手续。我松了一口气,但是心却隐隐作痛!为眼前这对可怜的母女,也为这人间的苦难众生。

饱与饿

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因为没有人能离群独居。

曾经有人问:「地狱的众生想吃饭,却因为筷子太长、手太短而吃不到饭,因此他们都饿得很痛苦;天堂的天人,他们的筷子和地狱众生的筷子一样长,却能吃得又饱又快乐。这是为什么呢?」

我说:「因为地狱的众生,心地都很自私,谁也不愿意为别人付出,所以永远也吃不到东西;而天人彼此都能互助、喂食对方,因此大家不但能吃得饱,同时也吃得很快乐。」

可悲的是,前者的现象在人间社会却也处处可见。

谁比较爱谁

儿女的欢笑,是父母的冬阳。

一位八十多岁的老太大,随着儿子和媳妇来花莲看我。我向她说:「老菩萨,你真的好有福哦!」

她非常高兴地说:「我这样就是老菩萨哦?」

我说:「是啊!因为你用爱心栽培这个菩萨子,所以他才能奉献人群、利益社会;能够奉献人群、利益社会的人,就是菩萨啊!他既然是菩萨,你就是老菩萨了!」

她说:「师父,您真好,我很感谢您!因为您让我的儿子和媳妇处得很好,我再也不用操心了。」

我问她:「以前不好吗?」

她说:「以前他们两个很会吵架。」

听说以前两夫妻吵架时,常说谁怕谁?有一次我对他们说:「不要说谁怕谁?要说谁比较爱谁?」

从此,这对夫妻如果有冲突时,就会同时想到「谁比较爱谁?」而互相有爱的竞争,能够彼此礼让、体谅对方,因而相处得很好。

母爱的升华

能藉事练心,才能节制心灵无止境的饥渴,

并体验付出后的快乐与满足。

有一位才七岁的小孩,将他所有的储蓄,以父亲的名义捐给慈济。

这位妈妈才三十出头而已,长得很秀气。她听了小孩对我说的话后,感动得流泪!

她说:「师父!我什么都满足了。过去,我总觉得人生缺少了什么,永远有不能填满的感觉;然而今天,我觉得自己是天底下最幸福的人。」

她接着说:「我儿子有这分爱父亲的善心,身为母亲的我,怎能不如孩子呢?我要用我儿子的名义捐出三十万元。」

后来这位妈妈到美国学医,希望将来学成,能为病苦的众生服务。她在留学期间利用时间打工,以筹足她当初发心捐献的三十万元。

她写给儿子的信中说道:「妈妈没有打越洋电话给你,忍着没有听到你的声音,是想节省电话费捐给『慈济』。虽然我们的时空距离隔得那么遥远,但心却是牢牢地连在一起。孩子!你要体谅妈妈!」

我们可以想象:她初到美国,人地生疏、举目无亲,生活一定非常艰苦,然而她却能克服思念爱子之心,将私情升华起来,化为奉献的大爱长情,实在令人感动!

老人的斧头

「我有明珠一颗,久被尘劳关锁,一朝尘尽光生,

照破山河万朵。」

佛经上有一则譬喻故事:

有一位孤苦无依的老人,一生贫困,只靠伐木来维持生活,手中的斧头已经跟随他几十年。

有一天,一位从外地来的商人,无意中看见老人手中的斧头时,忽然眼睛一亮!因为他看出这不是一把普通的斧头,而是世间少见的宝物;可惜的是,这把斧头被老人拿去劈薪砍柴,以致磨损了一大截。尽管如此,这位识宝的商人还是对老人说:「老伯,您手中的这把斧头能否卖给我?」

老人说:「怎么可以呢?我这一生都靠这把斧头伐木、劈柴,维持三餐啊!」

商人又说:「那我用一百匹的锦缎和你交换,好吗?」老人听了,心里很不舒服,以为商人在和他开玩笑,便不理会他。

商人以为付出的还不够,就说:「老伯,你是不是嫌我给的太少了?那我就付给你两百匹吧!」

老人听了,很生气地说:「我现在正忙着,你却在此纠缠我、浪费我的时间!」

老人脸上露出不悦之色,商人看他这么不高兴,以为这种价格仍然不够,就马上改口说:「那五百匹!五百匹好吗?」

老人见他如此认真的态度,于是开始相信自己手中的斧头,能换得五百匹贵重的布,竟然忧伤地哭了起来。

商人以为老人舍不得卖斧头,就安慰他说:「老伯,你不要再哭了!如果这样还不够的话,我再加到一千匹好啦!」

老人听了,呜咽地说:「太多了,实在太多了!只是这几十年来,我竟然不知宝物在我手中,还用它来伐木、砍柴。如今,这么宝贵的东西磨损了大半截,叫我怎么不伤心呢?」

跑道场

不先培养爱心和耐心,则学佛难成。

有一位佛教徒经常跑道场打佛七,她第一次到精舍时就说:「师父,我今天能来很高兴,差一点就来不成了。」

我问她:「为什么来不成呢?」

她说:「先生不肯让我来。因为几天前,我接连打了两次佛七。回家后,先生责备我不顾家庭,因此不让我出来。」

我说:「你难道没告诉他吗?是不是家里很忙?」

她说:「家里是做生意的,但是我认为精进比较重要。人生无常,修行这条路不赶快走怎么行?所以,第一次打佛七时,我就不告而别;回去后,先生骂我出门也不说一声。两天之后,我告诉他要到高雄打佛七,先生又骂我家里都还没有整理好又要出去。前两天回到家,两人大吵了一顿!事后我的心情很不好,知道花莲有打佛七的活动,心想来拜拜佛,心情或许会开朗些。」

我说:「对不起!你来这里拜佛,心情是无法开朗的。因为你来这里拜佛时,家人正在起烦恼。由于你的信佛,使全家人反对佛教,他们又会在社会造下多少口业?这都是因为你没做好家庭主妇的本分,难怪先生会反对你。」

痛苦与痛快

人在痛苦时会发出呻吟;呻吟是声音,笑也是声音;

呻吟给人忧愁,欢笑却给人欢喜。

有一位从嘉义来的脊椎瘤患者,右手脚已经稍有萎缩了。他在慈济医院办好住院手续后,便和太大到精舍看我。

他说:「几年前,我们就参加『慈济』了。我一直有个愿,希望能来看看『慈济』:这次开刀,正好两愿一次完成。」

他要离开之前,要求我以最简单的一句话,告诉他如何消掉业?

我说:「你要专心。做事业时,就专心做事业;现在生病了,就要专心治疗;有病障来时要欢喜接受。」

他开完刀后,我去医院看他,正问医生:他醒了没?真凑巧,他就在我说话时醒过来了,马上开口说:「师父!您好!阿弥陀佛!」

我问他:「有没有信心?」

他说:「我有信心,我要专心调养!」

前天,我又去病房问他:「开刀后,还痛不痛?」

他说:「还会痛。」

我告诉他:「种苦因就得苦果;种乐因就得乐果。痛有两个字:一个是痛快,另一个是痛苦。你如果要消业,痛就不要苦。如果病了,觉得既痛又苦,你就种了苦因,就会常常痛苦,你应该放开心胸,高兴该来的终于来了!欢喜地接受它,在病中就可得到健康、快乐的果。」

当我再去看他时,问他:「觉得好一点了吗?」

他回答得很有智慧,说:「师父!我很痛快。」

病中的笑容

病申的笑容,恰似乌云散尽后的煦日。

有位二十一岁的女孩,家住中坜,罹患心脏病多年。当她在桃园的医院检查出必须做开刀手术时,即坚持转诊「慈济医院」。她开刀后第四天,我前去探视,只见她精神奕奕地坐在床沿,和照顾她的姊姊谈笑风生,看不出丝毫的病容。

我问:「你来开心啊?」

「对呀!我来开心。」

「你开心,我们也『开心』。」

她听了又是一脸的笑意,在旁边的姊姊也欢欣地表示:「看到她笑,我们全家都非常高兴。」

六尺巷

愚痴者常在心地筑起坚固之墙,禁锢自己;

智慧者却能拆掉这堵墙,让人事更圆融。

古时候有位进士张英,德学深厚,深得皇帝器重。

有一次,他随皇帝巡行四方。隔壁邻居便趁机将两家共享的一墙打掉,将自己的房子扩大了三尺。进士的儿子无法制止,只好写信请父亲回家处理。

张英看过儿子的来信以后,并没有动身回乡,只写了一首诗寄给儿子:

千里家书只为墙,

让他三尺又何妨?

万里长城今犹在,

不见当年秦始皇。

儿子收到信后,就不再追究。这位邻居辗转得知张英写了这样的信,心生惭愧!不但退还原来的三尺土地,还自动退了三尺。

张英回乡后见到这种情形,也不愿收回自己应得的三尺土地,于是成了邻里皆知的「六尺巷」。

手术枱上的诵经声

身病心不病,苦时能舍苦,痛时能舍痛,自然无痛苦。

有一位委员的妈妈患了乳癌,来慈济医院就医。

她开完刀隔天,我去医院探视。当病房的门打开时,没看到病人在床上,原来她坐在窗户旁的椅子上。

我说:「你昨天才开刀,怎么现在就坐起来了?」

她说:「我不觉得不舒服啊!昨天要进开刀房时,就一直听到精舍诵经的声音;醒来时,手术已经完成了,且身体也不觉得痛,晚上我就自己上厕所了。这里的医师不但医术高明,而且很有爱心。」

我说:「精舍和医院距离十二公里,精舍的诵经声,你竟能听得了了分明而忘记手术之痛,这是你的诚心感应啊!」

再生缘

原谅别人是美德,原谅自己是损德。

多原谅别人一次,就多一分福。

多年前的某一天,母亲打电话到花莲,告诉我一件令她非常伤心的事——我的小弟在军中被人失手打死了。母亲问我该怎么办?

当时,我很冷静地安慰母亲:

「弟弟已经走了,再做任何举动也无法起死回生。佛教讲因果,若非过去世中有某种冤业,今生就不会遇上这种境况。您应该转换心态,为那个失手杀人者的母亲着想,她的心情一定比您更痛苦!因为她的心里除了万分愧疚之外,更害怕她的孩子会遭到严厉的处置。她孩子的命运正操纵在您的手中;只要您一念慈悲,设法替那个孩子脱罪,就可以放他一条生路。弟弟已经过世,您要以佛心普爱天下众生,别人的孩子也是您的孩子啊!您一定要护着那个失手错杀您儿子的人。」

母亲接受了我的建议——化悲痛为爱,以德报怨。

在军事法庭上,她告诉法官:「我儿子的精神不太好,可能因此才被误杀,我不恨对方。」

后来,母亲保释对方出狱。母亲这种「化仇为爱」的菩萨心,令对方的父母万分地感激;更给那位年轻人一个自新的机会。

看轻病痛

看重病痛,就是看轻自己;看轻自己,就不得超越。

有一位因肺癌往生的慈济委员,她在未闻佛法以前,一直埋怨自己的遭遇;接触慈济后,常听我说:「病的时候,就要欢喜接受;专心地调养,把痛苦转为痛快。」

她听了我的话,就想:「对呀!同样是痛,为什么不痛得快乐,而要痛得那么辛苦呢?愈是苦,精神上的负担就愈沉重,若能将痛转为快乐,精神就轻松多了。我应该听师父的话。」

后来她的癌细胞开始扩散,但是仍表现得与常人无异;直到往生前两天,才住进医院。她一再告诉家人,不要将她送进加护病房。

她说:「师父说过,来就自由地来,去就自由地去;不要将我送进加护病房,我要你们陪在身边。」就这样,她轻轻松松地走了。

她病危时,女儿从巴西赶回来看她,她还一再提醒女儿要来见我。

她的女儿告诉我:「妈妈再也见不到师父了。」

我说:「十分病,你妈妈用七分精神来支持,而克制癌细胞的侵袭,使自己有如常人一般,我很安慰!她真的做到不被病所苦,而能病得快乐、病得潇洒!」

诸行无常

信心、毅力和勇气三者俱备,则天下无难事。

佛陀出家历经了三大阿僧只劫,他的心非常切切。在佛陀《本生经》和《般若经》中,有一段经文描述佛陀过去修行时,身体力行的精神。

在雪山地方,有一位求道者独自隐居在深山中追求真理,但是长时间以来,他的心中仍有一分无法启开的矛盾。虽然如此,他仍然不断地在寻找启开心灵矛盾的方去。

有一天,天帝忽然看到一道毫光从雪山地方直冲天宫。他看到了觉得非常奇怪,就问天神:「这道毫光是怎么来的呢?」

天神回答:「雪山中有一位真修行者,可能是他的德行之光冲射到天上来。」

天帝听后说:「奇怪?自古以来,娑婆世界虽然出现很多修行人,却都无法长久继续这分恒心,没多久就动摇了初心;就像倒映在水面的明月一样,水动月就破。难道雪山那位修行者,是真心在修行求道吗?」

天神答道:「自古以来,虽然有无量无数的众生发菩提心要修行,却都很快就退了道心。但是这位修行者却不一样;他生生世世都在菩提道中再接再厉,从未退转过。」

天帝听了说:「既然有这么持之有恒的修行者,我就去试试他的求道心。」

天帝说完,就化身到雪山,果然看到这位修行者。那时天将黎明,这位修行者坐在大树下的石头上,诵念着古代圣人所留下来的经文。他正为无法突破矛盾的心灵而感到苦恼之际时,突然听到一股非常柔和清净的声音。他仔细地听,听到很清楚的一句偈文:「诸行无常,是生灭法。」

他听了之后,觉得好像有一道光注入他的心灵,长久以来的矛盾苦恼顿时消失了。他发现自己所要追求的法就在这里,心中有如「久旱逢甘霖」般地欢喜!可惜,这句偈文只有一半而已,他想再听下半句,却再也听不到任何声音了。他急忙地四处找寻声音的来处,结果发现在深涧中,有阵黑烟向上浮动;不久,就出现了一位面相丑陋的化鬼;他眼大如铜铃,脖子非常细小,却又肚大如鼓。

修行者看到此鬼时,心中一点也不害怕。他想:既然四周都找不到人,那么,刚才的声音一定是这位化鬼发出来的,他既然会得到半段的偈文,一定是过去生中曾接受过圣贤之教。

所以,他很虔诚地说:「大士啊!刚才那半段偈文,是不是从您口中歌颂出来的呢?如果是,请求您再把另外半段偈文教授给我好吗?」

化鬼说:「那句偈文,是从前一位在山中修行的贤者告诉我的。不错,刚才的偈文只是前半段而已,你要我教授另半段当然没问题!但是我很久没吃东西了,肚子很饿!我哪有力气传授你另半段偈文呢?」

修行者回道:「你是肉体饥饿,需要食物来维持生命;而我是精神的饥饿,需要妙法来延续慧命。我愿意以我的身体,来交换另半段偈文。」

化鬼听了之后,同意交换条件,便说出另半段偈文:「生灭灭已,寂灭为乐。」

修行者听了非常欢喜,他悟到世间一切都是无常,不管有形无形、是声是色,皆是生灭无常啊!能透彻无常真理,则得自在永恒之乐!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