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口”的修养

文/∵微言

在菩提寺三宝殿旁挂着一方面积不小的告示牌,上头写着云老禅师告诫弟子们切莫造口业的警语。初次见到,内心不免感到些许诧异,想着为何老禅师要如此作为呢?由于该处回廊是到寺者必经之处,“彷佛寺中的师父们都爱说长论短似的!”难道不怕居士们这样想?

实乃因口业于三业中是最容易犯的,稍不注意就会冲口而出,甚而至出口伤人。于身口意三业的造作行为中,区分为身三口四意三共十种,言语即含括了“两舌、恶口、妄言、绮语”四项。云老禅师于《老禅师的话》书中说道:“佛陀的教法中,以‘人’而阐述法要,即在针对‘人’的缺失而广宣;所谓‘应病’而‘与药’。”可见关于言语方面,我们是该好好警惕自己,尤其是女众于此方面的习气向来较男众为重,我们可从世俗对于爱说是非者称为“三姑六婆”、“长舌妇”,而非说“三叔六公”、“长舌男”稍见端倪。

近日于“言语”方面有些许体会,发现“说话”真的是要很小心谨慎,稍不注意,即会引起是非或是误会,因为自己向来崇尚司马光对言语的态度:“生平所言,未有不能对人言”这是何等的光明磊落啊!若是我们在与任何人谈话时,尤其关系到他人时,都能想到所说的内容,既使传出去也不用担心,自然话出口前会多加考量,如此就能减少口舌是非。然而,现代人极重隐私,很多事自己觉得没什么,毫无警觉的说出去,即会造成自他的烦恼。所以说,要避免因口舌造成的是非烦恼,除了说话的当下要注意外,也要记得不向此说彼,不向彼说此。

丛林生活,僧众为数多,每个人来自不同的家庭,拥有不一样的成长背景,无论于想法、表达及沟通方式皆很不同。有时候一句话出口,可能未思考周延或是用语不对,亦或口气不够恭敬,就得罪了对方,此时,只能向对方道歉,先熄灭他的无明火,避免结下恶缘。过后再自我检讨,为什么会这样?

戒律是修行人的防护,让我们不造恶业,云老禅师于《老禅师的话》中有云:“言语的尊严,全归:

不两舌,无有是非。

不妄语,交往互信。

不恶口,彼此无怨。

不绮语,是善知识。

能如是的言说,即是道的修养。”

但究竟如何能做到“不”呢?!我想此中除了戒,还须有定及慧的功夫方能做到圆满无缺失。想行之间没有间隔,当下的直觉反应几乎都是业的显现。记得佛学英文中提及,关于言语,佛陀他不说没有必要的话,他只说平和语、柔软语、让人心起欢喜的语及让世界和平的话语。

什么话能说?什么话不能说?关系到合宜的时间、地点,说的方式,表达的技巧以及听话一方当时的身心状态,这些都必须考虑到,此中学问繁复,我想不擅言词的我,还是学习佛陀他老人家,不说没有必要的话,以免,无意中造下恶业,伤人又伤己啊!

我想,三宝殿前的告示牌,是老禅师慈悲的作为,为的是给弟子们一个警示,不仅仅是出家众,而是每一位佛弟子都须谨记于心,避免不小心而形成口业的造作才是。

附录:远离“两舌、恶口、妄言、绮语”的种种殊胜,于《佛为娑伽罗龙王所说大乘经》中有载:“龙主,士夫补特伽罗,远离妄语获得天上人间八种善法。云何为八?所谓得口处清净常如青莲华香,又得世间一切正见,得天上人间一切爱乐,得身口意清净,化彼一切有情令住三业清净之行,得清净已咸皆欢喜,得真实语言必诚信,得过人辩所出言辞咸有方便,于天上人间离诸过失。龙主,士夫补特伽罗,远离妄语,获得如是天上人间八种善法,而彼善根获得口业清净诚实正行,当得无上正等正觉。

龙主,士夫补特伽罗,远离绮语,当得三种一向之法,云何三种?所谓得知法者一向爱乐,得一向真实,复生智能得一向,为人天师天上人间一切信乐。龙主,士夫补特伽罗,远离绮语,获得如是三种一向之法,以此善根回向菩提,得一切如来授记,当证无上正等正觉。

龙主,士夫补特伽罗,远离恶口,获得八种口过清净,而得八

种善法。云何为八?所谓实语、爱语、依义语、软语、离取语、多人爱乐语、善语、有义利语。龙主,士夫补特伽罗,远离恶口,获得如是八种清净口业,以此善根回向菩提,当来证得无上正等正觉,复得最上清净梵音。

龙主,士夫补特伽罗,远离两舌,当得五种坚固,云何五种坚固?所谓得身坚固,当得远离一切怖畏之难故。得眷属坚固,不为他人之所贪故。得信坚固,获得信业果报故。得法坚固,获得果证坚牢故。得善友坚固,常得爱语摄受故。龙主,士夫补特伽罗,远离两舌,获得如是五种坚固,以彼善根回向菩提,当证无上正等正觉。

∵∵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