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惜福

大荣

我初人佛门时,曾看过智光上人《五灯会元》的节录手抄本,其中有一则公案,提到一位居士问黄蘖禅师:“食禄即是,不食即是。一师答:“食是禄,不食是幅。”意谓“禄”的层次低于“幅”,要我们有昕抉择。

我们可以从食衣住行四个角度来谈惜幅。

第一要“莫食求生肉,莫贪杯中物”,因求生都是父精母血结合而成的生命体,一旦遇到危险,就会产生恐怖、忿怒、仇恨、敌视,产生毒素,如果把毒素装进肚子里,无异是引很人室,必受其害。在家弟子万不得已,也只能吃三净肉:不见杀、不闻杀、不为我杀。现代人不但不懂得惜福,更不懂得“惜禄”。如果懂得惜幅,就要讲求清淡、节约;懂得惜禄,就应该保存应有的“依禄”。寺院中进食必心存五观,“过堂”规矩也是在提醒我们惜福惜禄。

第二是衣着讲求质地结实、款式端正大方,不求怪异,免生邪念。佛制三衣,为出家弟子在作务、接众、法会时所穿,既合乎经济原则,又台乎礼仪,植福惜幅,故称幅田衣。此外,苦行僧穿的百衲六,是惜福的最佳表徽;在家众上佛堂穿的海青,是唐朝的古装,亦肃穆端庄。

在住的方面,在家众先求一个可以容身的“壳”,有了壳才能“聚幅”,才能开创事业。但依佛陀的教诲,最主要的还是要将“心”安住于适当的住所——四念处:(一)身念处--观身不净;(二)受念处—观受是苦;(三)心念处—观心无常;(四)法念处—观法无我。人若能将心思寄托于这四种观念而住,是名正住,才真正懂得“惜福”、“植幅”,其福将源源而来。

行,指的是交通工具,此处不论,只就“行”蕴而言。佛法中有个很适当的比喻,说“行如芭蕉”,行是一层一层的包里着,若将其层层剥脱,最后是空无实体的,这种行相流露出来,就为“利刀断水水更流一。念念迁流的“念”,若顺着好的方向流去,就是好的;若顺着不好的方向发展,那就坏事了!学佛的人,最主要的课题,就是要把这个如洪水猛兽的念头,带向正途发展,带向佛道迈进,这就叫作“修行”。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懂得把念流稳于正业的人有福了!懂得“一念清净一念佛,念念清净念念佛”的人有福了!

末了,谨拈几句作结:

惜福植福,步履踏实;

食衣住行,讲求合度;

心思浮现,朝向觉路;

若要惜福,多多念佛。(摘自《慧炬》第319期)

∵∵∵∵∵∵∵∵∵∵∵∵∵∵∵∵∵∵∵∵∵∵∵∵∵∵∵∵∵∵∵∵∵∵∵∵∵∵∵∵∵∵∵∵∵∵∵∵∵∵∵∵∵∵∵∵∵∵∵∵∵∵∵∵∵∵∵∵∵∵∵∵∵∵∵∵∵∵∵∵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