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色即是空”

释能干

“色即是空”,很多不信仰佛教的人都知道这一句经丈。但是,能够正确理解“色即是空”真实含义的人却不多。

在佛教教理当中,“色”的定义是变坏、变碍、质碍。在《俱舍论》卷一说:“由变坏故……变碍故,名为色。”同书卷八说:“或示现义。”《大乘义章》卷二说:“质碍名色。”比较通用的解释是“质碍”义,也就是指有形状的物质、能够成为障碍的物体。用现代白话丈来讲,色,就是指一切物质现象。

“空”是什么意思呢?绝大多数人认为“空”就是什么都没有的意思。在佛教教义中,这是大错特错的理解,佛教称之为“断灭空”、“顽空”,划入邪见的范围。佛教有句警告的话:“宁执有见如须弥,不执空见芥子许”。须弥,译为妙高,七宝所成曰妙,独出群峰曰高,须弥山是指世间最高的山;芥子,芥菜的种子,颗粒很小。佛教认为,执着诸法实有不能得解脱,执着诸法实无则堕邪见,所以执着顽空比执着实有更可怕。比如:当今社会中的某些人认为钱财、地位、势力、美色等为实有,乃至于认为因果报应为实有,这样的人虽然追名逐利,但畏惧因果报应、法律惩治尚不至于太胡作非为;如果认为钱财、地位、势力、美色、因果报应等什么都不存在,这样的人除了消极之外,就是胡作非为、无法无天了。故而龙树在《中论》现行品中说:“大圣说空法,为离诸见故,若复见有空,诸佛所不化”,意思是说,佛陀所讲的“空”是为了去除众生的一切执着定见,如果再执着于“空”这种道理,不只佛陀没办法教化,就是法界中所有的佛都没有办法教化这样的人。

佛教的“空”是建立在一切事物都是因缘和合产生的基础上,所以《中论》观四谛品中说:“众因缘生法,我说即是空”。“因”是指事物生成的内在的主要的因素,“缘”是指外在的、次要的条件。任何事物的生成都有它众多的因和缘,这是谁也不能否认的,因为一切事物都是因缘所生,因和缘是不稳定的,一旦缘散,则事物就会变坏消失。所以,一切事物都处于不断地变化之中,没有固定的存在形式,不可能永恒地存在,这就是“空”。反过来说,正因为一切事物都是在不断变化的,才有新生事物的产生。如果一切事物是不变的,那么世界将是一片死寂,决不会有新生事物的产生。所以,龙树在,《中论》观四谛品中说:“以有空义故,一切法得成,若无空义者,一切则不成。”

“色即是空”,出自《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是佛陀对舍利弗***讲的。在般若智慧的观照下,一切物质现象界的“色”法都是由因缘所成,没有永恒不变的实体,都是处于不断地变化状态,所以一切物质现象界当下、当体为空。“色即是空”,也就是哲学上所说的一切事物都在不停的运动、变化、发展的哲理。

∵∵∵∵∵∵∵∵∵∵∵∵∵∵∵∵∵∵∵∵∵∵∵∵∵∵∵∵∵∵∵∵∵∵∵∵∵∵∵∵∵∵∵∵∵∵∵∵∵∵∵∵∵∵∵∵∵∵∵∵∵∵∵∵∵∵∵∵∵∵∵∵∵∵∵∵∵∵∵∵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