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丧礼的一点建议∵

李绍裘∵

缘起:在加拿大,曾有中国朋友很彷徨,不知如何安排父亲的后事,以其尊翁是虔诚的佛教徒,但家人却不信仰佛教。另有美国、加拿大人朋友,本人信仰佛教,但亲友都是友教的信徒,也常以佛教丧礼询问予余……∵

有生必有死,但很少人会在生前对死后的问题亲自打点。佛教徒如何面对这人生终点的问题:如何处理丧礼追悼,如何能让至亲好友安心,值得探索。

原则上,佛教丧礼之要求是尽量简洁、庄严。肃穆倒不一定。不要多麻烦亲友,多为别人着想。

印度佛教之传统,死后火化遗体,很符合环保精神及节约简洁的原则。如能考虑捐赠健康的器官,给需要移植手术的病人或医学研究应用,就更好了。

丧礼不仅毋须笼罩着悲伤的气氛,相反地,在我们追思及送别这亲友的当下,若能积极地体会生死之无常相续,苦乐之不可执受,更有意义。故此丧礼不妨改名为追思会更恰当。

太浪费金钱和时间过长的仪式,已不适合今日之生活方式;劳烦出家人处理丧事,耽误了他们的正常修行,也是问题。人生的路走到这一点,何不好好地利用它,做些有益于人的善举?例如促进捐助慈善机构,鼓励医学器官移植,及恰好的开解亲友们对生死的忧悲迷误。

修行如实正观的佛弟子,最好能够预早准备自己的身后事。既减低至亲好友的负荷,避免违反佛法精神之仪轨,也保证不会令人误会佛教是迷信的、悲暗的。以下介绍一个简单而庄严的追悼会程序,供大家参考。

邀请一个情绪安隐的好朋友作司仪。最好这个好朋友也是佛弟子。∵

追思会的场地,可以在殡仪馆举行,但也可以租用其他场地如社区活动中心、公园,甚至乎在家中举行亦可,只要不妨碍邻居就好。如采用火葬,火葬应已完成,但骨灰不必放在会上。如不用火葬,遗体也不一定要在场。主要是令会上的人,都感受清净庄严而和谐的气氛。∵

会上布置,可以简单的采取亡者生平所喜好的事物。如摆设适量素净色彩的鲜花,燃点少量之灯火、蜡烛或檀香,及播放节奏缓慢之柔扬音乐。摄影照片、毕业证书、个人艺术品都可以和大家分享。切勿摆放一般民间信仰所采用的冥镪、三牲祭品、供果或雇佣摇铃哭丧、术士道人等。∵

低调地告知到会亲友不要无谓花费,宁可捐赠帛金到慈善或宗教机构。会上可以设置亡者生平赞助之慈善社或奖学金等之签捐簿及信封等。不要人勉为其难。∵

司仪首先解释追思会之大概程序。∵

邀请亲友朗诵亡者喜好的诗文和佛教经论片段。(最多十五分钟)∵

播放几首他生前喜欢的音乐。(最多十分钟)∵

司仪邀请至亲好友讲述亡者生平之轶事。尽量保持情绪安宁,不要有诤恼的话。轻松一点亦无妨。(最多二十分钟)∵

如果早有预备,司仪这时宣读亡者“欲言未尽最后的话”——古语有云: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乎!(最多十分钟!)∵

邀请一个通达佛法之善知识(出家人或在家人皆可),为大众演说人生过程的无常变异,缘生缘灭,及佛教对如何离苦得乐之解脱道理。亦可举出佛经中对如何了解死亡之一二则故事。(最多二十分钟)∵

大众朗诵亡者选择之经文,或简短之佛经,如心经及金刚经。回向于亡者。(最多十分钟)∵

善知识领导大众,调息摄心,观想“慈悲喜舍”四无量心,回向十方一切有情。(最多五分钟)∵

骨灰之安置处理,可于追思会之后举行,或另作安排。∵∵∵∵∵∵∵∵∵∵∵∵∵∵∵∵∵∵∵∵∵∵∵∵∵∵∵∵∵∵∵∵∵∵∵∵∵∵∵∵∵∵∵∵∵∵∵∵∵∵∵∵∵∵∵∵∵∵∵∵∵∵∵∵∵∵∵∵∵∵∵∵∵∵∵∵∵∵∵∵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