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社会中的一分子,无论其思想多么独立,或者个人多么向往避世恬淡的生活,他都无法摆脱其所在的社会。在这以群体出现为重要活动方式的社会里,你要么选择不闻不问,对一切都漠不关心,要么就要尽到社会一分子的责任。不闻不问是自了汉,以这样的身份怎么能够尽社会一分子的责任?在很多人眼里,宗教是神秘的、是边缘的,有的甚至都不给宗教一点社会身份。然而与一般对待宗教的态度大相径庭地是,宗教自身并没有把自身边缘化,隐蔽化,而是将宗教中的精华,一些人生意义,哲理教化传播给大众,在潜移默化中成就了一个道德导向的角色,对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做出了不为人注意的贡献。在正义道德伦理的衡量批判上,佛教没有沉默,他们传承着由古而今的入世重责,在每一个具体的历史时期,他们都为当时的社会发展和稳定做着努力。在今天,他们依旧维护着一些精神领域的基本准则。

尽管在一般意义上,佛教的“出世”的面貌深入人心,不过,当你进入、或者细心体察到了一些佛教之于人间、之于我们周遭生存环境的行为后,即使是我们这些没有剃度的“尘世凡夫”,也完全有理由相信,佛教是以“出世”的面貌,行使着“入世”之善举。存善因、结善果,这似乎是停留在纸面上的空洞的观念,也可以在刹那间被那些事实点亮,成为茫茫人生大海上的座座灯塔。在SARS事件以及东南亚海啸突然给人类带来灾难的时候,作为佛教一个构成分子的玉佛寺更是责无旁贷地、果断地以最为实用有效的方式给予了帮助。同时他们还举行法事,用佛教本身特有的仪式,为那些在天灾人祸中受难的人们献上真诚祝福和祈祷。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文明建设中,我国***的倡导和建议,佛教界更是结合教义做出了积极回应,与时代的步伐相协调。

5月15日上午,当我参加在上海玉佛寺觉群楼多功能厅举行的“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上海玉佛寺觉群佛教文化艺术基金”∵成立仪式时,我更是惊喜地发现,这个相对于佛教而言在一般意义上很容易被“俗化”的、看上去“尘世化”的组织行为,原来依旧与其核心教义一脉相承。建立“机构”,目的是弘扬佛法;弘扬佛法,目的是普渡众生……所以玉佛寺并不避讳借鉴“俗家”的操作方式,他们在早先就开展了各种弘法利生的佛教文化活动,也不避讳用“文化周”、“MBA研修班”、“外语班”等培训方式。我觉得,在佛教的一些深层次理念的映照下,这样的做法一点都不“俗”。并且,当社会各界人士齐聚一堂为了同一个目标而慷慨陈词,激情倡导之时,那种和谐的气氛恰恰完美地体现了我们当前时代的又一大主题----和谐。

在这次仪式上,玉佛寺方丈觉醒大和尚倡导全上海的佛教信众一起来学习胡锦涛主席的关于“八荣八耻”的讲话,从自身做起,知荣辱∵讲文明,树正信,以促进全社会的和谐。事实上,“八荣八耻”作为基本道德底线的厘定,鉴于其通俗易懂且微言大义,必将在人民群众生活中发挥重大的指导性作用。这既有利于公民在其个人行动中把“八荣八耻”这种规范性因素作为决策的参考因素,也有利于塑造良好的社会舆论、风气使之能有效地型塑社会关系,从而达致社会的和谐。

佛教界此次配合倡导的“知荣辱、讲文明、树正信、促和谐”学习必然会在广大佛教信众中发挥很大的作用。不仅如此,加之近年来年轻人趋于回归传统的心理,以及试图在传统宗教中探询生命意义的想法,佛教凭借其博大精深的教义在年轻人的价值观和善恶观的塑造方面具有积极的启发作用。自古以来,佛教也一直是安定社会、稳定人心的一股巨大力量。如何本着佛法慈悲、平等、智慧的原则,积极投入关怀国家,安定社会,净化人心的工作,正是佛教普度众生的弘愿。这与“八荣八耻”一起,构成了一曲安定社会的相互映衬的美妙乐曲,悠扬悦耳,绵延不绝。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李兰)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