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杂谈

列表

周叔迦:《涅槃》三经之研究法

文化杂谈“周叔迦:《涅槃》三经之研究法”。《涅盘》三经之研究法周叔迦《涅盘经》者,佛于灭度时最后之教诫,是中有大、小乘之分,各有三部。小乘经者,一为《长阿含经·初分游行经》,凡有四译;一为《遗教经》,惟有单译。大乘经者,一为《大般涅盘经》,凡有八译;二为《方等般泥洹经》,凡有二译。今所取者小乘之《遗教经》,大乘之《大般涅盘经》,益以《金光明...

《西游记》中的佛与道

文化杂谈“《西游记》中的佛与道”。《西游记》中的佛与道---迟文化看到许多人骂《西游记》,想提醒一下,没有真正读进去的东西不要妄加评论。这里面是一整套的象征体系。整个故事是一个隐喻,既有佛教的思想,也有道教的思想。没有相关的知识,连每一回的标题你都搞不懂是什么意思。假如以为一个小说靠呆板的情节就可以成为名着,那是实在说不过去的。只简...

佛法甘露——改变人生习惯经验谈

文化杂谈“佛法甘露——改变人生习惯经验谈”。佛法甘露——改变人生习惯经验谈佛研所/释德闻从小,我就驼背,虽然认真的挺直身体,“驼背”还是如挥不去的阴影,陪着我一路成长。由于家族中,确实有部分的亲人体格都这个倾向,所以“遗传一就变成当别人好意要我调整驼背时,作为努力无效及自我安抚的有力借口,而我也不再对我的驼背能够矫正抱持任何希望。出家之后,我...

与日本洋和尚谈日本

文化杂谈“与日本洋和尚谈日本”。中国禅师说:“佛性常清净”,其主要意思莫过于让人本心顿悟,一举达到“识心见性、自成佛道”的境界。这话放到日本人那里往往变得十分具体,比如:知了的鸣叫渗透了岩石,或者是,青蛙跳进了一口老井,溅出了水滴声。总之,从细节上非让你抓到一个具体的形象不可。要不然,日本人连思维甚至都会停止不前!∵这么说的不仅是...

读了“一九三三的古籍发见”后的感想

文化杂谈“读了“一九三三的古籍发见”后的感想”。读了“一九三三的古籍发见”后的感想郑振译先生在文学新年号上发表一篇一九三三的古籍发见,其中有一段是关于佛教圣典的发见,发见的原因是徐森玉先生从山西赵城县广胜寺藏经宝库中选出供影印宋迹砂板藏经的需要带来北平被郑先生发见,使郑先生心理上起了很大的触觉,徐先生带来一共有三百卷在郑先生认为其中有两点极要:第...

敦煌本《六祖坛经》“獦獠”刍议

文化杂谈“敦煌本《六祖坛经》“獦獠”刍议”。敦煌本《六祖坛经》“獦獠”刍议邓文宽迄今为止,“獦獠”一词以见于《六祖坛经》者为最早,英藏本、敦博本以及经后世修改补充而流传下来的惠昕本、契嵩本、宗宝本文字均同。但对其含义,人们措意不多,即便有所论列,也颇多分歧。现将个人所见略述如次,以便促进对这个问题的深入讨论。一、研究史概述近人对“獦獠”一词提...

读《沈家桢传》后之心得感想

文化杂谈“读《沈家桢传》后之心得感想”。读《沈家桢传》后之心得感想柳美华一、沈家桢先生的生平启示沈先生是一位成功的企业家,也是一位虔诚的佛教徒,天生具备企业家的才干,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展现出与众不同的智慧和风采,才能如此圆融处理所有大大小小繁杂的事务,之后更深入佛法,对世间物质不贪取、不执着、不依恃,放下种种享受和娱乐,专心护持佛教事业,...

大乘起信论料简驳议答辨

文化杂谈“大乘起信论料简驳议答辨”。大乘起信论料简驳议答辨王恩洋《学衡》杂志编者以常惺君“大乘起信论料简驳议”见示。读之,佩其于贤首宗义寝馈深沈,为《起信论》作辩护,斯为有。惟念该文于鄙作料简所明尚多,未能详悉,又其立义亦多需讨究者,特揭出之以质世之乐法者。王恩洋附识(本志编者按王恩洋君《大乘起信论料简》载本志第十七期。常惺君《大乘起...

从佛教博物馆谈起

文化杂谈“从佛教博物馆谈起”。从佛教博物馆谈起启悦童子·弘法佛教是东方文明的一座宝库,也是文明的象征,佛教在人类历史上所创造的成就是无比的灿烂辉煌。佛教起源于印度,∵自汉代传入中国后,经过几个朝代的传播发扬,到了唐代达于极盛,佛教的鼎盛,给社会人群带来了富强与祥和。在中国不同的历史时期,思想和文化上的表现都各有其特征或主流,诸如...

从广钦老和尚的修行历程谈起

文化杂谈“从广钦老和尚的修行历程谈起”。从广钦老和尚的修行历程谈起林清玄居士虽然未曾与广钦老和尚谋面,却仍不减孺慕之情。林层士讲述广老生平,归纳广老箴言,名家风范,果然不同凡响,听众咸感受益匪浅。为了纪念一代高侩——广钦老和尚一百晋四诞辰,金色莲花杂志社举办一系列的讲座。一月七日邀请名作家林清玄讲“开悟与念佛:从广钦老和街的修行历程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