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杂谈

列表

谈如何做一个真正的优婆塞

文化杂谈“谈如何做一个真正的优婆塞”。谈如何做一个真正的优婆塞智∵铭“优婆塞”是梵文的音译,若义译则有多个名词,如“清信士”、“近事男”、“善宿男”等。是佛弟子中以在家之身而亲近奉事三实的男子,就名之为“优婆塞”。但是,我国佛教界对在家的佛弟子,不称“优婆塞”而称为“居士』,真正说来,“优婆塞”与“居士”的意义,是有些不同的。在梵语中,...

谈惜福

文化杂谈“谈惜福”。谈惜福大荣我初人佛门时,曾看过智光上人《五灯会元》的节录手抄本,其中有一则公案,提到一位居士问黄蘖禅师:“食禄即是,不食即是。一师答:“食是禄,不食是幅。”意谓“禄”的层次低于“幅”,要我们有昕抉择。我们可以从食衣住行四个角度来谈惜幅。第一要“莫食求生肉,莫贪杯中物”,因求生都是父精母血结合而成的生...

谈三乘总持门

文化杂谈“谈三乘总持门”。谈三乘总持门智∵铭佛弟子共分为三乘人,那就是声闻乘、辟支佛乘、菩萨乘。由甚么来认定谁是声闻乘、谁是辟支佛乘、谁是菩萨乘呢?那就是看他们所依的佛法及在修持时的作为,如声闻乘所依的佛法,是闻听了佛说的小乘法并依法而行者,所以名之为声闻乘,或被称为小乘人。有些缘觉辟支佛乘人,他们出生时不值佛世,但具有宿世...

谈十二因缘

文化杂谈“谈十二因缘”。谈十二因缘周叔迦佛教的大纲就是教、理、行、果四件事,有这一种教,解说一种真理,根据此理去修行,得到一种结果。现在研究哲学和一部分研究佛教的,只知谈理,却不知行和果,因为不知行和果,所以他说的理不能彻底、圆满、究竟。至于佛教所谈的理,是以行同果作基础,此理才能叫作真理。佛教谈真理有二种:一、俗谛,一、...

谈修不放逸与精进

文化杂谈“谈修不放逸与精进”。谈修不放逸与精进智∵铭不放逸与精进,是学修佛法的二大原动力,在百法明论中,是属善法十一法中的两法,十一法是:“一者信、二者精进、三者惭、四者愧、五者无贪、六者无嗔、七者无痴,八者轻安、九者不放逸、十者舍、十一者不害。”慈恩寺大乘法师释“精进”说:“心勇不退,精勤策励,求诸善法,名为精进。”释“不放逸...

谈三无漏学中的戒无漏学

文化杂谈“谈三无漏学中的戒无漏学”。谈三无漏学中的戒无漏学智∵铭三无漏学者,就是增上戒学、增上意学、增上慧学。其中“增上意学”,是修“意”入“定”,所以即是“增上定学”,也就是平常所说的戒、定、慧三无漏学。在这三无漏学中,“戒无漏学”居其首,最为佛陀所重视。首先,要说明如何修三无漏学,在这三学之中,是有着连锁反应的关系存在着的,所谓“...

谈世间空与六入处灭

文化杂谈“谈世间空与六入处灭”。谈世间空与六入处灭智铭世间!世间!这个名词,被人叫个不停,但什么是世间?一般的人认这包括了所见的山河大地,以及其内所包的一切,尤其是人与人之间交互织成的一个错综复杂的社会。有的人把这个社会称之为“世间相”。但佛陀对“世间”一词,另有其解说,他认为六入处触,即成世间,若无六入处触,世间即不存在。以眼来...

谈鸯掘摩的追佛、杀佛、观佛与赞佛

文化杂谈“谈鸯掘摩的追佛、杀佛、观佛与赞佛”。谈鸯掘摩的追佛、杀佛、观佛与赞佛智∵铭鸯掘摩一心要想杀满一百人,在日将偏西之前,完成一百指的华鬘,所以他很想杀佛取揩,凑满百指之敷,可是总追不上佛陀,所以在佛陀之后放开喉咙大喊,下面是鸯掘摩喊佛的叫声,他叫着说:“请停住一下呀,大沙门!你这位白净的王太子,我是鸯掘摩,想要向你借一指。“请停住一下呀,...

谈往与无住

文化杂谈“谈往与无住”。谈往与无住智铭在“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中,须菩提向佛陀提出了一个很严肃的问题,他问:“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读这句经语如果不以较深的思惟去理解的话,会觉得这三句话不无矛盾。盖所谓“善男子、善女人”者,即是具有了“善根”之人,如果又发了“阿耨多罗三藐三菩...

谈以七觉支修断五盖

文化杂谈“谈以七觉支修断五盖”。谈以七觉支修断五盖智∵铭五盖者,是谓贪欲、嗔恚、睡眠、掉悔、疑等五种心理污染,这五种心理污染能覆盖行者清净心,使其不得开显,就如同灯光被物所罩盖,不能使其光明显耀一样。这五盖依佛陀解释,是依食而立,就如同身体依于食而立一样。但五盖依食而立,不是依于段食和触食,而是依于思食、识食。兹分别说明于下: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