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杂谈

列表

小议雍正皇帝学佛记

文化杂谈“小议雍正皇帝学佛记”。小议雍正皇帝学佛记清世宗雍正皇帝(1678—1735),名胤祺,自号圆明居士,在位十四年(1722—1735),是康熙皇帝的第四子、乾隆皇帝的生父。康熙、雍正、乾隆三代之隆盛,在中国历史上可比于汉唐盛世。后人大多知道汉唐盛世得益于帝王内用黄老之术,而很少有人知道清朝帝王实深通于佛教禅宗心法,尤其是这...

谈谈罗汉

文化杂谈“谈谈罗汉”。谈谈罗汉(一)十六罗汉∵十六罗汉是释迦牟尼佛的弟子。据经典说,他们受了佛的嘱咐,不入涅盘,常住世间,受世人的供养而为众生作福田。古代译品中如北凉道泰译的《入大乘论》说:「***宾头卢、***罗睺罗,如是等十六人诸大声闻散在诸渚……守护佛法。」但是未列举出十六罗汉一一的名字。此外,西晋竺法护译(一云失...

浅谈吕澄对玄奘翻译的评价

文化杂谈“浅谈吕澄对玄奘翻译的评价”。浅谈吕澄对玄奘翻译的评价(作者:高振农)∵吕澄(1896-1989)是我国着名的佛学大师。他精通英、日、梵、巴(巴利文)、藏等多种文字,对印度佛学,中国汉地佛学和***佛学都有深刻的研究。他毕生以佛学为科学研究对象,在研究方法上勇于探索和创新,终于闯出了一条新路,在整理研究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一,攀登...

小议八识

文化杂谈“小议八识”。唯识之接触,方解开胸中弥漫多时的雾障,使人豁然开朗。人的八识即眼、耳、鼻、舌、身、意、末那、阿赖耶等八识,其中前六识就是人的六根缘尘境而形成的虚幻执着,那么第七识是第六识所依之根,它常随四烦恼——我慢,我爱,我见,我疑,它内执取阿赖耶识,向外认识境界为实法,阿赖耶识华译为藏识,为能藏,能含一切法的种...

惠空谈短期出家

文化杂谈“惠空谈短期出家”。∵出家乃大丈夫之事,非将相之所能为。须知众生长夜生死轮回,即是未发出离心,不知修出离法;而出家守戒即是发出离心、修出离法。以居士身修出家行的八关斋戒,尚且具大功德,何况修出家法。经言:若人于释迦法中出家,则将于弥勒法中成就。又论云:有人劝王妃、贵夫人出家。女云:我等久习娱乐欢愉,恐出家而破戒。告之:...

生死涅槃∵犹如昨梦

文化杂谈“生死涅槃∵犹如昨梦”。生死涅盘犹如昨梦南怀瑾【善男子!此菩萨及末世众生,修习此心得成就者,于此无修,亦无成就。圆觉普照,寂灭无二。于中百千万亿阿僧祗不可说恒河沙诸佛世界,犹如空华,乱起乱灭,不即不离,无缚无脱。始知众生本来成佛生死涅盘,犹如昨梦。】佛再度告诉吩咐普眼菩萨,以及未来末世的众生,如何才能达到圆满觉性呢?很简单...

更无杂念挂心头

文化杂谈“更无杂念挂心头”。浙江天台山的国清寺,近几年香火渐渐旺盛了,随着大唐盛世的光芒,上山朝圣的路一天比一天平坦。寺旁的岩窟中,住了一个名闻遐迩的诗僧,诗才十分好,人却有些疯疯颠颠的,说起话来三四四三,常教人摸不着头脑,猜不透他的玄机。他就是有名的寒山子。对于寒山和尚颠颠倒倒的言语,有人说他是隐含禅机,因为看透了人间的种种...

略谈“感恩心“

文化杂谈“略谈“感恩心“”。感恩心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却不一定容易。感恩心是什么泥?感恩心对人又有什么影响?感恩心为什么又是学佛人必备的条件呢?学佛人为什么容易疏忽感恩心呢?这些问题,留待同修们细细省思。“有感恩心的学佛者,必得成就。”有感恩心,便会念佛;有感恩心,就懂得上求佛法,下化众生;有感恩心,便会效法佛菩萨利益众生;有...

从谈死亡看生命教育

文化杂谈“从谈死亡看生命教育”。前∵言生命教育在***近几年来才开始较常被讨论的话题,生命教育在***的学校教育中不是课室中的一门课,但它对人的影响却远大过于课室中的任何一门课。生命教育中的‘生命’是何等的珍贵,一个人如果连生命都没有了,如何谈好坏、如何谈喜怒,如何谈过去与未来,***的新闻中出现小学五年级的姐姐与弟弟发生争执,因...

来去自如─谈佛教的生死观

文化杂谈“来去自如─谈佛教的生死观”。各位菩萨大家好!根据刚刚的调查,在座各位的平均年龄约三四十岁左右;很好,都是成年人了!因为唯有思想成熟,经历一些人生酸甜苦辣、各种百态,练就儿童、青少年所没有的智慧,始有资格来探讨这个重要而高难度的问题││生死。清朝顺治皇帝曾说:“未曾生我谁是我?生我之时我是谁?长大成人方是我,合眼朦胧又是谁?”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