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杂谈

列表

漫谈现实人生的缺憾(下)

文化杂谈“漫谈现实人生的缺憾(下)”。漫谈现实人生的缺憾(下)——佛历二五三二年(一九八八)七月二日讲于宿雾普贤中学每周佛学座谈会唯慈法师讲施慈山记录㈣∵凡与圣的差异——恋世浮沉生死海;断疲出入圣贤途前面讲人生的珍贵与烦恼,以及消弭人生缺憾的努力。所谓:“修为莫若持心直,学道何如发意初?”此即将生命里最珍贵的直心揭示出来。心地正直,便是...

漫谈中国佛教初传时的佛事活动

文化杂谈“漫谈中国佛教初传时的佛事活动”。漫谈中国佛教初传时的佛事活动道元法师二干五百余年前,佛陀降生于印度。后来经过出家修行,于菩提树下悟道成佛。从此开始了他的传教生活,也就产生了佛教。之后,佛教也随着向各地传播。汉明帝水平三年(公元六O年),束汉明帝夜梦金人。七年,遣使西行求法。十年,同迦叶摩腾、竺法兹,以白马驮经及佛像、舍利回归洛阳。...

再谈佛教徒的社会责任

文化杂谈“再谈佛教徒的社会责任”。再谈佛教徒的社会责任慧静法师每一个人都有其应尽的社会责任。至于佛教的终极责任为何?笔者认为其重点在于:解脱生死、度化众生、净化人心、祥和社会。解脱生死的确是身为佛教徒,无论出家在家都应慎重面对的根本大事。此语并非表示佛教徒是出世的、是逃避社会责任的;相反的,身为一个佛教徒,更应该作为表率,尽心尽力去...

再谈“忍辱”

文化杂谈“再谈“忍辱””。再谈“忍辱”慧静法师有人说,现在的世界是修罗世界。修罗的特性是什么?就是嗔心重。据佛经说,嗔心重的修罗,专喜与帝释斗争。所以斗争与嗔心有密切的关系。放眼观现实世间,不是每个角落都充满着斗争的气氛吗?因而,人心惶惶,社会不安,世界纷扰,确都由于众生嗔心重而来。真正欲得世界和平,社会安宁,人心喜乐,首当...

《宋代士大夫佛学与文学》序言

文化杂谈“《宋代士大夫佛学与文学》序言”。张培锋《宋代士大夫佛学与文学》序言培锋年逾不惑,始负笈门下,养老抚幼,家事丛冗,而三年间孜孜砣砣,不暇稍怠。本来资质聪颖,又勤奋向学,终于以优异成绩结业,贡献出这一篇得到博士学位评审诸位好评的学位论文。身为师长,感到无限喜悦。关心和研究中国佛教学术的人,总会时时痛切地记忆起陈寅恪先生在《陈垣明季滇黔...

如何“见法涅槃”

文化杂谈“如何“见法涅槃””。如何“见法涅盘”释从信所谓“见法涅盘”,又叫现法涅盘,见法涅盘就是见法趣向涅盘,就是现观一切法无常而趣向寂灭涅盘。见法涅盘的“见”有二义,一者观义,眼见色就是用眼观一切色,也叫做见法。若耳听声,就是用耳观一切声,也叫做见法。若鼻嗅香,就是用鼻观一切香,也叫做见法。若舌尝味,就是用舌观一切味,也叫做见...

日本造园历史漫谈之四——近代园林

文化杂谈“日本造园历史漫谈之四——近代园林”。日本造园历史漫谈之四——近代园林刘庭风简介:在宗教园林方面,在王政复古后,1868年三月下令禁止神佛混同,使千年的佛教中心转向神道中心。不但寺院及其庭园建设因政策和经济而停止,大批寺院与庭园荒废,仅京都一地就数不胜数,如大德寺寸松庵庭园、同寺总见院庭园、同寺碧玉庵庭园等等。这种局面维持了九年,在明治...

浅谈持《心经》以降魔

文化杂谈“浅谈持《心经》以降魔”。浅谈持《心经》以降魔企∵愚佛教之修持,要求断结使,出五盖,离诸一切有漏法,方能证得无上菩提。以故佛门常以“降魔”来喻修持,盖谓欲断一切世法之魔障也。佛陀作为拯救众生慧命的伟大导师,他不只是自身堪称“降魔”的表率,而且也是开示众生断诸魔障的“无上士”,以故佛之十大名号中有“调御丈夫”之功德名(见《首楞...

浅谈二谛哲理

文化杂谈“浅谈二谛哲理”。浅谈二谛哲理二谛是佛法的纲要,圣龙树中观学始终围绕这个主题来说明诸法性空,求其自性不可得;设二谛的目的就是要使人们体现诸法的实相,如不假二谛入观,说“空”义就难以理解。二谛是同一内容的两种看法、两种说法,是一法上的两种性质,并非对立的两个东西。佛教认为,宇宙事物虽万别千差,但用二谛统摄便可概括无遗。...

浅谈发菩提心

文化杂谈“浅谈发菩提心”。浅谈发菩提心作者:演新对于修行者来说,只有打好戒律的基础,佛法的深广功德才能如实生起,只有发无上的菩提心,得到圆满的福慧资粮,才可得到真正解脱,出离心是三乘佛法的共同基础,而菩提心是大乘佛法的核心。《华严经》云:菩提心者,如一切佛法种子。故作为一个修行者来说,应时常观察自己有没有发菩提心,如果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