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杂谈

列表

谈焦虑(韩桂春)

文化杂谈“谈焦虑(韩桂春)”。谈焦虑韩桂春∵焦虑是由不确定、烦乱、不安以及忧惧等感受组成的不愉快情绪经验。焦虑的表现可以从三方面来观察。一、生理上,二、行为动作上,三、情绪表现上,分述如下:一、焦虑的生理现象∵当个体面对威胁时,他的交感神经系统活动就占优势,而副交感神经系统相对地变成较不活跃。交感神经系统活动导致生理上的变化,有...

法会胜功德∵善愿皆成就∵(下)

文化杂谈“法会胜功德∵善愿皆成就∵(下)”。法会胜功德善愿皆成就∵(下)——传喜法师法会开示2009-07-18∵菩萨诸学处次第勤修学∵∵下面的这个皈依发心比刚才的层次更高了,有发心在里面。为什么我们要成佛?我们今天做这个法会干吗?“为利有情故”,为利益有情的缘故;所以“故愿大觉成”,所以我发愿要成佛,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众生的缘故。三皈受过...

浅谈中观思想与净土的修学(范正风)

文化杂谈“浅谈中观思想与净土的修学(范正风)”。浅谈中观思想与净土的修学∵范正风佛说的般若性空法门为一切佛法的根本,性空大师龙树菩萨被尊为大乘八宗的共祖,乃是不争的事实,龙树菩萨的中观之根本论题--缘起、假名、空性、中道,其意义及内容,既博大又精深。今笔者试图着从如何正确把握住中道思想,帮助净土的修学,以步入佛法真理之门而进行展开,才不揣鄙陋,∵...

浅谈佛教中道的人生观(廖乐根)

文化杂谈“浅谈佛教中道的人生观(廖乐根)”。浅谈佛教中道的人生观∵廖乐根中道是佛教的重要思想理论,它的含义很广、很深,在此无法一一阐述。但作为一种人生观,中道指的是远离对任何二元对立两边的执着,是一种不走极端、不偏不倚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这种中道的人生观,不论是对于佛教徒还是非佛教徒,都是极为重要的。需要说明的是,佛教所说的中道,并不是一般...

浅谈正念与四念处(廖乐根)

文化杂谈“浅谈正念与四念处(廖乐根)”。浅谈正念与四念处∵廖乐根绪∵言在原始佛教圣典――《阿含经》中,正念指的就是四念处,即:身念处、受念处、心念处、法念处。四念处是极为重要而实用的修行解脱法门。本文根据南传长部经第二十二经――《大念处经》(亦名《四念处》),对四念处的具体内容作了较为系统的分析与阐述,并含有某些个人在修学上的体验与感想,...

浅谈佛教戒律的道德思想(释法向)

文化杂谈“浅谈佛教戒律的道德思想(释法向)”。浅谈佛教戒律的道德思想∵释法向∵内容提要:佛教在中国渡过曲折、兴衰的漫长历程,它与本土文化不断地冲突、融合、双方相互吸收、相互改造,演变成为不断世俗化、本土化、伦理化的中国式佛教。其发展除了有其客观的社会基础之外,它的伦理道德对人们价值观念的形成,幸福与完善的追求以及人生的理解和生活的影响,也是极为...

夏会本《无量寿经》小议(释成峰)

文化杂谈“夏会本《无量寿经》小议(释成峰)”。夏会本《无量寿经》小议∵——略谈其四十八愿之“天耳通愿”与“遍供诸佛愿”释成峰∵[内容提要]近年来,民国夏莲居居士的《无量寿经》会集本(以下简称夏会本)在当代净空法师等人的大力提倡下,以铺天盖地之势席卷了大江南北。一时,无数善男信女诵读、印送此本,风靡一时,大有废弃五种原译本而流通会集本之势。后学仅...

对六祖得法偈的一点看法(释昌法)

文化杂谈“对六祖得法偈的一点看法(释昌法)”。对六祖得法偈的一点看法∵释昌法刚开始学佛,就接触到《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当时有道友给我介绍,说《坛经》如何如何的殊胜,要我好好看看,看后虽谈不上有什么大的启发,却也无限欢喜,奉为宝典有时间就诵念,时间长了,总有一种感觉,觉得经文中有前后相违之处,但所学有限,不能很清楚的说明其症结。后来渐渐知道《坛经...

浅谈“一心不乱”(释来圣)

文化杂谈“浅谈“一心不乱”(释来圣)”。浅谈“一心不乱”∵释来圣内容提要现在,修行净土法门求生西方的行者非常多,但求生西方一心不乱是关键。本文试图通过历史的回顾,力求弄清“一心不乱”的意义与内涵、期限与时间及其与散心念佛的关系等问题,从而为净业修行者提供借鉴,增添往生的希望与把握。关键词一心不乱意义期限散心念佛净土宗是中国佛教八大宗派之一...

试论儒佛思想的异同

文化杂谈“试论儒佛思想的异同”。试论儒佛思想的异同释宽容佛教约于东汉明帝年间传入中国,初期与神仙方术相当,只是民间信仰之一。魏、晋期间,士大夫贵玄虚、尚清谈,佛教般若言“空”恰与老庄谈“无”相应,佛学于是才登上士林,当时高僧与名士并称。南北朝时佛教界高僧大德辈出,西来有鸠摩罗什、佛陀跋多罗等,本土有道生、慧远等,无不德学优异,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