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杂谈

列表

谈谈呵五欲

文化杂谈“谈谈呵五欲”。禅修要具备五种外缘,即持戒清净、衣食具足、闲居静处、息诸缘务和近善知识。初学时当以外境适合为基础,但若进而执外境为实为必须则失道义。有修学者认为外境不好就没办法修行,比如认为在家里没办法修行,一定要到庙里,又或到了庙里还要选择这个房间向阳舒适,那个房间隔音好等。这样修学佛法的人,他的心停留在对外物的...

释迦牟尼与早期佛教的基本理论

文化杂谈“释迦牟尼与早期佛教的基本理论”。释迦牟尼与早期佛教的基本理论一、释迦牟尼的生平在早期佛教的典籍中,没有关于佛教创始人生平的完整记录。释迦牟尼主要事迹散见于佛教各个部派后来编成的经律中,而且往往与神话交织在一起,有许多荒诞的成分。剔除这些神话虚构,大体可以找出一些较为可信的史实。佛教创始人名悉达多,姓乔达摩,出生于古印度的迦毗罗卫城...

漫谈灵魂的转世

文化杂谈“漫谈灵魂的转世”。每个生命都有一个相伴相随的灵魂,死亡并不是一切的结束………………这人自打莫名其妙来到这个世界,总觉得着自己大有来头,可提起前身后世的去向,其实说不出个所以然。循规蹈矩之余,想起死后归处不免凄惶,漫漫人生路带上几许惆怅。心有不甘,弄出一个转世投胎的说法,前身后世有了安排,人生圆满无所缺憾。可见转世这个...

浅谈佛学中的唯心观

文化杂谈“浅谈佛学中的唯心观”。浅谈佛学中的唯心观佛学中的心性学,是大乘佛学核心,是为正修者首先要搞清楚的一个重点。但由于心性虚空而难言,一直让人感到难以琢磨或似是而非,特别对于接触佛学不多或修习不深者,感到如入一头雾水,越想弄明白,但越感莫明困惑。本文想针对希望了解佛学或对佛学正在入门的朋友,浅谈一下心性观,以期以后能有机会能引...

浅谈佛教对科学研究的理论指导意义

文化杂谈“浅谈佛教对科学研究的理论指导意义”。浅谈佛教对科学研究的理论指导意义现代社会是一个开放的时代,平常我们听到最多、也是最为提倡的口号可能就是“相信科学,反对迷信”。这一口号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由于它比较切合实际,而且能够深入人心,所以已经被社会大众所广泛接受。但是,就我个人的观点而言,如果从反对迷信的角度来看,这一提法虽有可取之处,但...

刍议儒释道之“和”

文化杂谈“刍议儒释道之“和””。首届“世界佛教论坛”论文现在是我国的“发展黄金期”,也是“矛盾突显期”。要持续稳定发展,就必须善于化解矛盾,构建和谐。“发展是硬道理”,“和谐”则是“硬道理”后面的道理。构建和谐社会作为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需要最广泛的社会动员,需要人心向善,人心思和,广纳群言,广谋良策,多方发动,多种努力。其中值得去...

中国当代佛教经济的“社会性”刍议

文化杂谈“中国当代佛教经济的“社会性”刍议”。李向平:中国当代佛教经济的“社会性”刍议一。佛教经济之问题缘起∵当代中国的社会变迁和经济发展,佛教大受其益。中国当代的佛教经济[①]就在这样一种社会背景之下得以逐步兴盛起来,建构为一种具有合法性的宗教经济形式,从而备受宗教界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然而,对于中国当代佛教经济的种种现象,学术界乃至社会...

谈佛教自然观

文化杂谈“谈佛教自然观”。谈佛教自然观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人文学院∵荆三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可持续性发展的保证,我们时刻都享受着大自然的恩惠,阳光、风雨、森林、草原,无垠的大地、辽阔的海域、争奇斗艳的花草、形态各异的昆虫、飞翔奔跑的鸟兽,我们与自然同呼吸共命运,如同灵魂与肉体、思想与言行一样密不可分,因此他们的生存状况,对我们来...

浅谈释道安的“洋为中用

文化杂谈“浅谈释道安的“洋为中用”。中国作为一个泱泱大国,早随着西汉张骞出西域,就开始向世界走去,随着印度佛教的传入,世界也开始来到了中国。也就是这些交往,就使世界四大文化主流中的印度的恒河流域文化,中国的黄河流域文化发生碰撞。许多人曾经研究,如何使这两大文化主流形成合流,直到东晋,和尚释道安才解决了这个问题。他采取一系列措施,完成了...

关于阿含经成立之考察(3)

文化杂谈“关于阿含经成立之考察(3)”。∵以上是目前我所能知的有关成道经过的阿含之文均已指出,其间有几分系统的列举,聊以供作发展研究的资料。成道虽说是佛教最为重要的一件事,但说此事件的经过,竟存在有如此多的说法,实在是预想不到的事。当然,若真正是佛之所说,或是实际上虽不如此,但被後来的佛教者信为如此之说,以及真正可说为佛教之说者,纵然是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