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唯识宝生论略注

周叔迦

护法菩萨造

唐三藏法师义净奉制译

菩萨戒优婆塞周演济略注

卷第一

△于此论文,总有三分:一序分,二正宗分,三流通分。初序分中,敬赞如来,凡有三偈,文复为三。初赞恩德,次赞断德,后赞智德,各有一偈也。

有情恒为众苦逼,炽然猛火烧内心。

善士意乐起慈悲,譬如自身皆自受。

敬礼善慧诸佛种,于众烦恼皆除灭。

与无依者作归依,能令极烯心安隐。

微笑降伏大魔军,明智觉了除众欲。

于此大乘能善住,深识爱源唯自心。

△窥基大师曰:由此于中文总有二,初正辨本宗破计释难,后结己所造叹深推佛。

就初分中大文有二,初立论宗,大乘三界唯识无境;后即于此义有设难言下,释外所征,广破异执。就立宗中文有其四:初立论宗诸法唯识,二显由经说以经为证,三释外伏难简择唯言,四明唯识义举喻以显。今初。

安立大乘三界唯识。

△释初分中有二:初标,后释。今初。

谓依大乘成立三界但唯是识。

△后释中有二:初释大乘,二释唯识。初中复二:初正释,二引证。今初。

此复何意辄名大乘?本契弘心,坚持禁戒,遍诸生品,拔济有情普令出离,获得难胜无罪之行,极妙吉祥,是诸善逝去而随去无边大路,并所获果圆满尊极,余不能知,由此义故,名为大乘。

初句征也,本契弘心者,境大也;坚持禁戒者,行大也;遍诸生品等者,智大也;获得等者,精进大也;极妙吉祥等者,方便善巧大也;并所获果等者,证得大及果大也。见《杂集论》。由此义故等者,结也。

△二引证。

如经所说,言大乘者,谓是菩提萨埵所行之路及佛胜果。

菩提菩萨所行之路,谓前五种大性;佛胜果,即后二种大性。

△二释唯识中有五:初明观法,二明观益,三明境无,四明利害,五明真妄。今初。

为得此故,修唯识观,是无过失方便正路。为此类故显彼方便,于诸经中种种行相而广宣说,如地水火风并所持物,晶类难悉,方处无边,由此审知自心相现,遂于诸处舍其外相,远离欣戚。

△二明观益中有二:初离凡小益,二成大事益。

复观有海喧静无差,弃彼小途绝大乘望,及于诸有耽着之类,观若险崖,深生怖畏,正趣中道。

弃彼小途绝大乘望,谓弃彼绝大乘望之小途,即离小乘道;弃彼诸有耽着之类,即是离凡夫道。

△二成大事益有三:一正明,二反显,三重申。今初。

若知但是自心所作,无边资粮易为积集,不待多时,如少用功,能成大事,善逝行处,犹若掌中。由斯理故,所有愿求当能圆满随意而转。

△二反显复二:初纵许有境,但修唯识能多利益;二不知唯心,菩提极果永不得成。今初。

纵如所许有其外事,然由内心意乐殷重弘誓力故,能到无边六度之岸。

△二不知唯心,菩提极果永不得成。

若异此者,所舍之物尽持行施,及所遗生,何能总遍。令其欢喜惬顺求心?此即便成无边际境,所为施事无有竟期。

所舍之物尽持行施,谓外财施也;及所遗生,谓身命布施,即内财施也。

△三重申。

又复所有广为利益有情戒等,于诸无障有情之类,随彼乐欲悉能称意,赴彼希望正行施等,逮便收集正觉资粮。

△三明境无有二:初正明,二例显。今初。

由斯但自心,复何须外境?若许外事,复与正理义有相违。故知境无,斯成胜妙。

△二例显。

如仗自心妄生分别,作色等解,起身见等,无实不待外诸有情而作所缘,因生离染,然于施等各随其事而能获果,实不假借识外境事。

如仗自心乃至起身见等者,凡夫分别虚妄也;无实乃至因生离染者,小乘所缘无实也。由此例显大乘修行亦实不藉外境。

△四明利害有二:初正明,二释妨。初中有四:一凡夫执境之害,二小乘执境之害,三大乘执境之害,四大乘唯识之利。今初。

若其识外有别境者,遂便依彼起诸烦恼,既被执取随转而住。

遂便依彼起诸烦恼者,明执也,既被执取随转而住者,显过也。

△二小乘执境之害。

见此过已,心舍离生,深怀厌弃,不烯大觉。既舍有情界,如何欲弘益?由非摄取诸有生类,小心自度,大行难成。

见此过者,见彼凡夫起诸烦恼等过也。见此过已乃至不烯大觉者,明执也;既舍有情界乃至大行难成者,显过也。

△三大乘执境之害。

然诸觉情依斯而转,方能长养菩提资粮,谓于客尘有为之事厌背心故,证无为法;由无为法体不生长故,希余小寂,偏证一边,无上觉山遂便沦退。

然诸觉情乃至证无为法者,明执也;由无为法乃至遂便沦退者,显过也。觉情者即是菩提萨埵。以不知一切有为法,唯自心现故,厌背有为,希证无为,是故偏证一边,谓但着于空,不能空有双运,正趣中道。

△四大乘唯识之利。

若无外境,爱厌俱亡,正觉之处,斯成易得。

△二释妨有二:初责,二释。今初。

岂非大悲常存于念,菩提萨埵极果方成,唯识之言,便为违害!然而大悲要托他身为缘性故,既除外境,但缘白识,此则便成怜自身故。利他为意,大行方竖,唯顾己身,实乖弘度。

岂非大悲乃至便为违害者,标宗以责也。然而大悲乃至实乖弘度者,述因相难也。

△二释有四:初缘自识相起大悲心,二共许无我而兴悲念,三情执虚妄,四定无外境。今初。

虽陈雅责,因斯无过,借外相续为增上缘,于自识中现有情相,缘此为境起大悲心,于有情处而作弘益。此无相违,决定如是,应起信心。

△二共许无我而兴悲念。

假令于彼色声等处一一推求,彼无其我,设使和集,我亦不成。然而本性不可舍故,既同所许无我为宗,当于何处欲兴悲念?

△三情执虚妄。

于世共许当情妄执,为所缘相以为有情,亦不应言情所执事即是外境。

四定无外境。

由此应知,假令不乐,理必许然。但于自识,现有情相,依仗斯事,色相生焉。是故定知无其外境。

△五明真妄,初明妄,二明真。今初。

若离于识,必不可得,是颠倒故。何谓颠倒?本无外境,见为实物。非妄执故,终能获得无上之处。

△二明真。

可为应理唯识之见,是真实故。为彼方便,深成称理。

△自下大文立论宗中第二显由经说。

以契经说,三界唯心。

释此分中有二:初标,后释。今初。

如何得知斯为实见,三界唯心是诠说故。

△释中有四:一述教理二门,二释引经所以,三解阿笈摩名,四辨三界道理。初中复三:初标列二门,二具明互用,三明理必依教。今初。

凡有诤事欲求决定,须借二门:一顺阿笈摩,二符正理。

△二具明互用。

谓欲为彼信证圣人无倒宣说,所有傅教,引阿笈摩;若为此余不信之者,应申正理,或可为彼二人俱陈两事。如所信事令安住故,陈其正理;又为显其所论正理有依仗处,说阿笈摩。

△三明理必依教。

由其正理不依传教,未见真者,所有言说,无非谬故,名强思构。是故应知阿笈摩者,便成正理所托之处。

△二释引经所以有三:初总释,二据义释,三据文释。今初。

或于自部有力用故,为此先陈阿笈摩教。

△二据义释。

尔来据义依大乘说,即第七声。目其所为,谓欲证得彼大乘理,说唯识观,是真实故。此不虚性,以阿笈摩善成立故。

据义释者,谓训依作为。言大乘者,乃指大乘之理,即是为彼大乘理故,说唯识也。尔来据义乃至是真实故者,明以大乘理为自部也。此不虚性以阿笈摩善成立故者,明引经力用也。第七声者,即八啭声中第七声也。

△三据文释。

又若唯据言说大乘,犹如于义假名乘者;依第七声所说声也。谓即依托大乘言教聚集之处,真实句义而成立之,但唯是识。为欲明其所立宗义,于大乘教而引一隅,显所立宗不于自教有相违背。

据文释者,谓训依作于。言大乘者乃指大乘教言,即是据大乘教立唯识宗也。又若唯据言说乃至但唯是识者,明以大乘教为自部也。为欲明其所立乃至有相违背者,明引经力用也。

△三解阿笈摩名,有二:初问,后答。今初。

此复何故名阿笈摩,辄自引证说斯言耶?

△后答有二:初明根本义,后明假借义。今初。

谓从能说如理教者,假彼相续为增上缘,此教方生,于其听者识之差别,体有功能现前而住,或是亲闻,或复传说,于所诠事当情相状次第而生,犹如笔画,章句形段晒然明现,从他来故,名阿笈摩。

△二后明假借义。

若复有时自生忆念,随顺本相识方生者,从彼生故得阿笈摩名。犹如自说名为佛语,德者义相为智因故,名智资粮。

△四辨三界道理有二:初关责,后诠释。今初。

岂非一切但唯有识,此违所许故,及自语相违,

△后诠释。

理固不然。非由于色有别异故,依识差别而为建立。如五色界所有差别,如五色界实无其色,但依于识分为四种,立空处等,余界亦然,设复说三,于识何妨。犹若有情虽无差别,然而安立欲色界殊,据其所系色差别故,色虽无异,别立无过。

非由于色乃至于识何妨者,举无色四处五色唯识喻,释违所许难也。犹若有情乃至别立无过者,举欲色界有情无异喻,释白语相违难也。自语相违者,既言一切,不得复言唯也。

△自下大文立论宗中第三释外伏难,简择唯言,于中有二:初释伏难,解识字;后释唯言。今初。

心意识了言之差别。

△释此分中有二:初释自教相违难,后释四名重叠难。初复有二。先征难,后释妨。今初。

岂不诠教,言唯有心!今此立宗言唯有识,说违本教,谅在凭虚。

△后释妨。

义有所归,诚无斯过,由其先许心意识了是名差别。

△后释四名重叠难。

由同体事,名不俱陈,故以异名而宣其义。即此唯了之言,非众共许,欲今解义,取共知声,更陈余号。复更显与经不相违,重说意识二声。况彼二义知体不别,即是其果。若欲要明不违经者,心了二声同其一义,明不违教。释妨已周,何须更说意与识耶?

谓说心意识了四名重叠者,第一欲以异名宣义,第二欲显与经不违,非只为明不违教也。况彼二义知体不别者,谓以共许意识同体之声,比况心了二义相同也。

△后简择唯言。

此中说心,意兼心所,唯遮外境,不遣相应。

△释此分中,有五。复各有二:先难,后答。初心所别体同遮难,有二,先难后答。今初。

若说了声心异名者,心望心所是别有体,犹如于境同生之类,念昔睡等,便成是无,此则前后理相违背。

于境同生之类,谓诸心所有法,念昔即念心所,睡即睡心所,由此二法证彼心所定别有体。今言唯心遮心所,则此等法便应是无。

△后释。

实无此过,有所由故。此中心言许有相应,即是了言兼摄于彼。

△二心聚缘境取遮难有二:先难,后释。今初。

若如是者,识外之境心意诠故,于其心处更置唯声,意有取遮以为其界。境若无者,遂成无用。

识外之境心意诠故者,谓物不自知,由心故知,故言唯心,以显知界。若总无境,唯声何用。

△后释。

唯声不遮,可如来责。现遮所缘境,如何言无用?

唯声正表无境,非为取遮心界。三遮境而许心所难,有二:先难,后释。

若由斯解,由同生法及所缘境,俱是离心别有其体,一便遮止,一乃见留,岂得事无由绪而空谈自爱!

△后释。

若无别意,诚如所诘。然由于境心聚共缘,决断等事同类性故,于心所处假说心声,复为遮其非所许事,故于心处更置唯声。

△四一处不诠二法难,有二:先难,后释。初复有二:初正立难,后立异宗。初中有四:一举牛声喻,二依俗论例,三引经说证,四借教论譬。今初。

纵有所谈,此还非理。便成亦是不取心言,非一处显真假二事,俱能彰显有力用故。如牛等声,于心所处,置此心言,说心声时,真事便舍。如于边鄙,假说为牛,垂胡等事,理定应弃。

△二依俗论例。

有言本意二事俱说,亦应更作一种声用表斯义。或可摄声撮略而显,依俗论法,犹如欲声而为辩释,非唯自意能为巧释,元其绪系生决定耶。

欲者梵云啰伽,有红色义、情爱义,彼土诗人恒用以言吟咏花草,兼寓情好。厶三引经说证。

亦复不由有染等言,苏咀啰中有染等说,于其遮遣无有力用,于彼亦有有境言故,境亦不遮,所说唯声,便成无用。

△四借教论譬。

若言外境非理须遮,无阿笈摩摩咀啰声二处同故,随遮一事无决定因。

阿笈摩者,此翻云教,又云传,谓展转傅说故,古云法归,谓万法之归趣也。摩咀啰者,亦作摩但理迦,此云本母,谓生理之母;又云行母,谓行法之母,即是论也。论属于教,虽不相离,然于遮遣力用。以二名同说,不能决定属于何者也。

△后立异宗。

是故须依异宗之见,心心所法体不相离,但位有别,即此唯声能遮外事,同生之法无不遮故。

△后释。

凡总相声所有诠名,于其自事必不差别,非为决定而并现前。由其不遮,理便总摄。为欲述晓如是道理,故说心言许有相应,若离心所,独心非有,故不应难,亦遣同遮。作是释时,唯遮外境,实有功能。述已义成,故说唯言。以理准余,但遮境事,岂非所引!

△五识声不摄心所难,有二:初难,后释。初中有九:初识蕴不兼余蕴难,二想等非是识分难,三若立色差色非心位难,四若立位差便拨识聚难,五心位之外有色位难,六若立位差五蕴杂乱难,七识总余别亦成杂乱难,八唯识不能遮境心所难,九心所别体与心更互难。今初。

有此中言,明知于余有除心所复是容有,如六识身名为识聚。若言此中说识蕴时,兼摄心所,理定不然,想受及思诸心所法余蕴无故。

△二想等非是识分难。

若言犹如于色蕴者,由如取其仳喏那分立为色蕴,想等同然,非相似故。

仳喏那者此云识、谓若言犹如色蕴,虽非识蕴所摄,而是识之相分,想等亦然。同是识之分者,理实不然,以想等与色不相似故。

△三若立色差色非心位难。

若言许取由色差别,便以识声说其识蕴,非色等法是心位差,犹如于想。

若谓建立五蕴,全由色之差别,理亦不然,以想受等是心位差,色声等法非心位差故。

△四若立位差便拨识聚难。

若以位差简有差时,随其色类为简别已,以色等声于识而立,此亦非理。斯乃便成拨其识聚,由彼被斯色受等声割其分故,非位差外别可得故。

若谓建立五蕴全由心位差别,犹如受想时,若识若色总名为受想时,若识若色总名为想。既简别已,若识若色总名为色,如此便无识蕴。以既分割为色受想等,此外无所有故。

△五心位之外有色位难。

离仳喏那位差之外,别有色位,犹如乐等所现相状,忧悉苦恼。于斯相处,安置识声,随牛犊理。若如是者,识六识身为其识蕴,义乃相违。

△六若立位差五蕴杂乱难。

眼等诸识色等相现故,由其并是色聚所收,复更有余杂乱之过。若其青等相现之时,或违或顺,色行二蕴便成杂乱,如是复成于乐等位,受等相杂。

眼等诸识乃至色聚所收是色识相杂,复更乃至杂乱,谓色行相杂,如是乃至受等相杂,谓色受相杂。

△七识总余别亦成杂乱难。

准斯道理,亦是破其总别之义。有说识能遍故,是总相声,犹如初相,此之别相谓是色等,彼乃是其现相位差之因性故,此亦如前受等便有杂乱之过。

谓识为初相,故名总相。色等乃是现相位差,故名别相也。

△八唯识不能遮境心所难。

是故除其心所性言,犹如成立所有色聚,唯心之声,表唯识耳。此亦不能于其心所及以所缘,令疑断绝,言唯字者,有何所遮?

△九心所别体与心更互难。

虽言心所不离于心,此成虚言,由其相状体各别故。所言识者,唯观现境杂染等性,但是爱着,体非照察,如何能见?此即于彼体成殊别,及以更互。

识之照察,由心所力,是故二者体定别异。

△后释。

上来所述道理既多,然于本宗未为的要。且息傍论,应辩正宗。心及心所设令体别,以其心字亦得相收,应知此义共成已久,若于其处诸心所法,不以自名而显说者,应知此中即是总目所有心聚,如调心等,但道其心,此谓共成,故知唯声,但遮其境。

△自下大文立论宗中。第四明唯识义举喻以成。

内识生时似外境现,如有眩翳,见发绳等,此中都无少分实义。

△释此分中总有两重难释,初略后广。初中初略难后略释。今初。

若无境者,如何于青及甜味等而了别之,由理不能拨现见故。

△后略释。

谁言拨其现见之境,但于自识境相生焉,由自识相领受之时,遂即计执所有青等如外而住,但为是其邪妄之解,犹如眩目见发绳等。

△后广难释中,先广难,后广释。难中有二:初若无外境识何别生难,后要有本相可得言似难。今初。

斯乃但是识之相别,现其绳相,即便妄执为有绳耶?然而在外曾无绳等自性可得,如何作境令识别生?此若无境,如何得云识似于彼相状生耶?

令识别生者,谓于自识差别相生也。

△后要有本相可得言似难。

要有本相,似彼相生,可于此时得言似彼。如斯之事,世皆共许。如于阳焰,谓言似水,非无其境亦能见故。

△后广释中有六:初有情无实唯想,二众事覆俗故有,三常倒唯识无境,四似相乃是倒情,五我倒依身见生,六述成唯识无境。今初。

如于萨埵有觉相生,而非离于色等体外别有萨埵实事可得,亦非色等或总或别有其白性,变坏等性而简别故,于心实事亦复不能舍其本性。

见萨埵时,非五蕴外别有萨埵,彼五蕴者亦无自性。而见者识中有萨埵相,变坏等性而简别故者,谓色以变坏为性,受以领纳为性,想以取相为性,行以造作为性,识以了别为性。五蕴本无白体,但随其性而简别耳。

△二众事覆俗故有。

或可萨埵是覆俗有,如斯道理,我亦同然。于色等处,谓从于识生差别性,是覆俗故,如依色处,执为车等。然而但由情所计执,于其色等覆障实性,于众缘处作自相状而安置之,如在于外,即于是处见车等故。未审覆俗是何义耶?是覆障义,顺俗情故,由彼于其车乘等处计执自性,是覆俗有,覆其实体生余执故。故彼妄情施设其相,先于斯事而执取之,虽无实相,妄生境想。

△三常倒唯识无境。

又如常等情所现相,何有本相而随顺之,是故虽无识外实境,识所现相,其理善成。

常等情所现相者,谓凡夫无常计常,苦计为乐,空计为实,无我计我,四颠倒也。

△四似相乃是倒情。

或可此中言似相者,乃是随顺颠倒事义。如阳焰处,翻作水解,便作水想,识亦于其色等相处,生起倒情,故言现相。此不相违。有说其颠倒境,亦依实事方始生心,此亦同前悉皆征责。

△五我倒依身见生。

复有外律作斯异执,离色等外别有我体。此复依何而生于倒?经云依内,此亦无违。谓于俱生所起身见密而说故,故云于我正可用心当见现见。如其亲近恶友等人,即云于我故作是说。然彼凡小妄生其识,遂起颠倒为外境相。

于我正可用心当见现者,谓依于身见正用心时,即便执取见外境相。言如其亲近乃至故作是说者,谓彼恶友不解如来密意,执我为实也。然彼凡小乃至为外境相,即是释上于我正可用心,当见现见之义也。

△六述成唯识无境。

或可随顺他共成事而为言说,即如世间所共许事,将为境者,即于其事唯识生起。是故由斯似境相故,缘色等识不取外境,如眩翳人见发绳等,此外境空,但唯有识,是其宗义。

他共成事即是境也,谓若假借境声而言说者,此境即是唯识生起也。

上来总辨初立论宗,唯识无境。

△窥基大师云:自下第二释外所征,广破外执。于二十颂中大文有七:此下第一有十四颂,小乘外道四事难,议境无征实境执,二诸法由量刊定有无,下有一颂半,释小乘等以现量征境有,返破忆持执;三若如梦中虽无实境,下有半颂,释小乘外道以梦例觉时,应知境无失;四若诸有情由自相续,下有半颂,复释外难二识成决定外境非无失;五若如梦中境虽无实下,次有半颂,复解外难梦觉心无异造,行果差失;六若唯有识无身语等下,次有二颂,又释外难无境杀等无返诘他宗失;七若唯有识诸他心智下,次有一颂,又释外难不照他心智识不成失。〇就第一中文复有四:初有一颂,小乘外道四事难,境无证知非唯识;第二非皆不或下,次有五颂释四难非理,故知是唯识;第三此教非因下,次有三颂释有情法二无我教,引教难不成,故知唯有识;第四复云何知佛依如是下,次有五颂返破外人外境非实有,故知唯有识。

△释初分中有四:初立二难责翳喻,二立四难责境无,三广征余部异执,四申翳喻成识理。今初。

即于此义有设难言:

即由此义而为难曰,此喻不成,于光明分妄生发想,斯由其眼根亏力故,有说有别大种生而可见,遂令情执为其发等。

△二立四难责境无有二:初略颂,二广难,三总结。今初。

颂曰:

若识无实境,即处时决定。

相续不决定,作用不应成。

相续者即有情异名也。

△自下广难,于中有二:初牒大乘义别为四难,后牒大乘义总为四难。初中亦二:初牒大乘义,后正申难。今初。

若离识实有色等外法,色等识生,不缘色等,

此牒大乘义云。若许离识实有分色等法。但是识生。不由缘于外色等者。

△自下正申难有三。初总难处时定不成。二难相续不定不成。三难作用不成。今初。

何因此识有处得生非一切处,何故此处有时识起非一切时?

△释此分中有三:初立境有识缘境生,二难不由外境生识,三出宗过自宗相违。今初。

如其所有色等诸境离识别有,即于色等定其方所,所现形量分局之处,其识于彼形量决断,方隅决定,似彼相生,斯成应理。

△二难不由外境生识。

若如所许不由外境,但唯内识起妄所执色相生者,于余无处,如何不随形量决定处时现识相耶?随于方处见其处定,如随处有,非一切处,境既无定,即于余处亦应可见,或不可见。然彼所立定不取其外境生识,于非有境所生之觉,曾无决定处时可得有其实事,说境空故,决定时处所现之相便成非有,然不如是,此既无定,见色等心与彼乃是不相离性,是故不应执境空无。

言若如所许乃至或不可见者,难处定不成,言境既无定者,谓境之或有或无,于识之生起无关也。然彼所立乃至然不如是者,难现相不成。境若空者,便不应有决定时处所现之相,而实不然,故知境无,是不定过。由此证知,见色之心与色是不相离性也。

△三出宗过白宗相违。

既无重执有有分者,此显立宗有相违过。

此难前牒大乘义中若许离识实有色等也,重执者谓许缘境生识,不取外境生识,故云无重执。既云识生不由外境,不许离识实有色等外法,便与一切唯识之宗相违也。

△二难相续不定不成。

同一时处,有多相续,何不决定随一识生?如眩翳人见发绳等,非无眩翳有此识生。

若言其喻有成理者,身不定属理有相违,相应时处和会共观,不偏属一,咸觌斯境,此不应理,许境无故。此既境无,或复异类。言异类者,见异相时,此是根坏为其缘故。如眩翳人,亦不应有诸能观者咸皆患翳。然于时处现相应者,于诸身处不定而生,并于色等能见识生,准此应知外境无故。于所量事,在不定身,不见生故。此则同前难斥宗过。

△三难作用不成。

复有何因诸眩翳者所见发等无发等用,梦中所得饮食刀杖毒药衣等无饮等用,寻香城等无城等用,余发等物其用非无。

又诸事用亦不应理,诸实发等现见能为磨镜等用,何不用此识之发相?虽无真实事而作用转生,此此非理,无功能故。若其识分有功能者,眩目所觌何无发用?此之同有似发相故,斯亦同前所量之境作用功能不可见故。出其宗过三喻为依三事不同于不实境,而作三喻由依根境功能差别,应知根有二种:一是色根,二非色根。即此初根由暗损故,妄见其事,故为初喻;次第二根,于彼梦中见有差别,述第二喻;由其彼境有功力故,能生倒见,引第三喻。此则是其一家异释。

△自下广难中,第二牒大乘义。总为四难有二:初牒大乘义,后总为四难。今初。

若实同五色等外境,唯有内识似外境生。

谓牒大乘无境许识起也。八后总为四难。

定处,定时,不定相续,有作用物,皆不应成。

△释此分中有三:初总难处时决定不成,二别难相续不定不成,三别难作用不成。今初。

有余复言,处时决定,故缘色等心是依托,非内现事而为其境,犹如缘彼章句之心。然于心内,据最初起随现有事而执取故。又且诸觉容有定时,然而于心,如何定处。非无方处?物有方处定及不定,故此据境上所有法,于其心处而假说之,斯亦无过。此处能作现相事故,说为定处。凡由彼事心得生者,即名为境。此谓成立别有外境。

△二别难相续不定不成。

取共许者将以为喻,于其相应时处住者,咸共生其无异相故。缘色等心以外一事而为其因,如同学类依教者心,依增上识此得生起,随其自相作用生故。故知离识别有色等。∵∵:

△三别难作用不成。

此不应有,更应成立无发等用。彼相之觉犹如梦觉,是觉性故。

△三总结。

上来所述众多成立相违道理,意欲障他不定之过。

△三广征余部异执有三:初相符因难,二相违因难,三但遮遣难。初复有三:初时处有实时处决定不成,二于识所现时处决定不应成,三时处差别时处决定不应成。初中有二:初难,后释。今初。

有余复言,谓即于斯时处二种有其实义,即于此处时处决定应成非有。仁既不许有其境事,依彼差别亦不许故。

△后释。

何劳为他作便成过,此若非有便即相符,如贼被捉,唱疮痛言,强作前宗,诚为粗浅,不应理故。

△二唯识所现时处决定不应成有二:初难,后释。今初。

若言于识所现相状为所许者,

△后释。

不应道理,虽呈雅思,不异前释。

三时处差别时处决定不应成有二:初难,后释。今初。

或复随于时处差别所有之事,即于此处见其时处许为决定。

△后释。

纵于所许有实外境,然而色等永为定者,此亦非理,异时异处有时见故。设令于此常时见有,然他不许,如何于他不共许境,此之能别决定道理可遣许耶?故但于识而现其相。

△二相违因难有二:初难,后释。今初。

复有别作相违,因难而为诘责,犹如成立境是空无,我还成立时处决定,令非有故。

△后释。

若其时处是共许者,便成共许而遮遣之。由其无违,方可得作相违之言。若言不是众所共许,斯乃全无,我所不爱。由斯理故,成无力难。

△三但遮遣难有二:初难,后释。今初。

复有自许但用遮遣,于无境处,缘空之识无定时处故,彼之决定于色等处共见有故,成立外境是其实有。

△后释。

此亦应知离彼随成,但有遮遣,不应理故。但用此一,不能令他生其正解,斯非真实。

△四申翳喻成识理有二:初释于光明分妄生发想难,后释有别大种生而可见难。初中有二:初牒,后释。今初。

且如前宗所立之义,由底蜜椤之所损故,于眼睛上有其疏膜,如罗纲目,外观白色,于彼隙中明相斯显,便生妄解将为发等。即此之喻,于其所立随成理阙。

△后释有二:初光无异相释,后因非所缘释。今初。

今应问彼,若光明相发等形状,此不应理。此光明相有见为黄,或见为赤,然于发等见为纯黑,或见众彩如铄羯罗弓等。然其明目总能见者,于彼光边不观异相。如事见之,能作斯语,在隙光处倒为发解。此即便成,见发等心境空无性,光明支分非发相性故,及此似发等相现故。

△后因非缘难。

非但为因能为生者,遂令作其所缘性故。勿令缘其色等诸识,便成缘彼眼等诸根,因义同故。或可更有如斯别意,托实事因方生颠倒,余则不尔。斯言是实,此亦便依在内安布种子成就,不待外境。凡论境者,要须自相安布在心,然后方得成所缘性。其光明分起不关心,如何得作所缘之性?此亦未堪发生欢悦。

△后释有别大种生而可见难。有二:先牒,后释。今初。

次有计云,其患目人大种失度,睛生翳眩损其眼分,由彼损力便生异相,令于外境别大种生,依损根识便能见彼,是故定知羝蜜梨迦所有觉慧,缘实外境。

△后释有三:初无颠倒释,二无命碍释,三非质碍释。今初。

如斯计者有大过失,凡邪倒事所起觉心皆来设难,于乐等倒托诠为缘,而生是相作其境也。虽无外境然有妄见,此则颠倒便成非有。若言世俗不共许事,我即将此以为邪倒,还有大过。若空等见缘萨帝时是彼类故,此则不劳功力能见非倒,诸具缚者咸皆悟真。如来出世宣扬正法,此即便成空无果利。何处得有如是定判,偏令翳目独受迷邪?

△二无命碍释。

又复于彼情有相状,见其有情飞行住还,令诸觉者观其摇扬。此诸萨埵许大种生,何不计命?设复百千群翳同聚,遂于一处各观别形,此时如何有对碍物,而不更相共为排摈?若言此亦由其臀力,则底蜜椤多用其功,于所学门喜修幻术,能令诸法自性迁移。

△三非质碍释。

或应见许彼非质碍,非质碍故,如无贪等,便非色性,斯乃何殊唯识论者,又复何劳非处呈力?彼许大种于其斯乃何殊唯识论者,又复何劳非处呈力?彼许大种于其一一非青等性,但由种合因缘力故,眼等诸识缘彼相生,此本宗义,凡是聚合,非实有物,即此之识缘非实物。不劳深构,无违诤故,讵烦辛苦而为成立!

卷第二

△窥基大师曰:自下第二释四难非理,故知是唯识。于中有

二:初总答不成,后别显不成。今初。

非皆不成。

△自下别显不成有二:初有二颂答非不成,后何缘不许下。复有三颂破外救义:初中复二:初有一颂答别难不成,后有一颂答总难不成。初又有二:初总颂,后长行。今初。

颂曰:

处时定如梦,身不定如鬼,

同见脓河等,如梦损有用。

△后长行文中有三:初以如梦喻合解处时二难,二以如鬼喻

解相续难,三以如鬼喻解作用续。今初。论曰:如梦。意说如梦所见,谓如梦中虽无实境,而或有处见有村园男女等物,非一切处;即于是处或时见有彼村园等,非一切时,由此虽无离识实境,而处时定非不得成。

△释此分中有三:初牒本文,二显正意,三释妨难。今初。复言处时定如梦者,谓如诸觉,虽无其境,共许有定。若时决定,而有方处见村园等,复有定时现前可得,然非彼有。诸觉者谓诸梦觉也。

△二显正意。

斯言为显虽有决定时处之觉,而无境故,彼于他成因无用故。即彼因云,诸无境者,便成时处不决定故。由斯道理,既有其定,故知所言,彼之决定非显有言,欲令成彼境无非有不应道理,此即全无宗之过也。又成立时能有功能,有功能说,所立既无,能立非有,能遍无故,所遍亦无。方能与他出其宗过,犹如于称无其重故,无别有分。此既共计,说无重故,便舍别物,然非于此翻彼便成,时处定故能得成立,令境是有无随成故。犹如耳识所听闻性,不能成立声是其常,虽无不闻性,然不遮无常。他所成立外境是有,今欲显其是不定因,纵非外事,于情亦复见其时处有决定义。

全无宗之过者,宗遍非有也。以境无故,今云境无非有,故遍无也。

△三释妨难有四:一梦解由心惑乱,二梦中无实决定,三梦心以念为境,四梦有实事生起。初中复二:初难,后释。今初。

有说由心惑乱,遂乃便生时处定解,然于梦中无其实境决定可得,故世共许,如何将此比余定事为作过耶?若此梦想欲同觉者,理应梦心便是错解。

△后释。

斯则但是判在自应而为嚼咽,实不能知他之本意,非是他不许事,于此更令置其差别,而难于他,成正理故。此已于前善为通讫,由此所有时处定心外境非有,不应致难,心带相生何不合理?

△二梦中无实决定有二:初难,后释。今初。

又向所说,应言惑乱为定解者,许离识外无定时处,曾无非假,遂令简彼。安能别言,望所余事斯为应理?然许如斯色类咸非外境,何须非处令安能别为出其过?尔者于彼梦中实亦无其处时决定相状在心,由何得知,如有颂言:

若眼于夜里,见日北方生,

参差梦时处,如何有定心?

△后释。

此但不委前后所述,朋党旨趣,空爱巧词。由于时处不许,但言唯于此处,故不应诘处时决定,于他所许不相应故。如前已述。

△三梦心以念为境有二:初难,后释。今初。

复有立言梦心有境,是其念故,准知处等是其决定,此即缘彼曾境起故。于其梦中多有所见,设在空中见其流水,或于宏海都大火然,此亦是其昔时曾见若水若空若炎若海,各于别处观斯事物。梦中起念,为一处解执为空河。若不尔者,应许生盲忆青等故,若不许此于其梦中是忆念者,生盲之人就忆青蓓,凡为忆念是曾受故。此辈于青不能生想,应成道理。又复梦中自观斩首,此亦是念合其余事而有功陈,如何陈说。或中有位亲见自身被他斫截,观彼前作自心解。曾受而舍,今持尚忆,此固无违。

△后释有三:初梦唯倒想,二梦觉明白,三梦境非有。今初。

岂不如先所经之物名为忆念,彼便梦中生其异见,非同昔时所观之物,非不定故,非唯一向曾所领事生忆念耶?即如多年曾所学业,所有书疏,后起忆念,或倒次第,或复增言,或于其文而有忘失,若尔,此之忆念便成非有,忆念之境遂是空无。非余实物别事相属,于其决定实事想心而为施设。如于马首曾不观角,然于忆时见其境事,如曾领受为自解相,于其念处生其异解,不缘外境。然于梦中见马有角如牛角者,准此应知于寤所见,遂在梦中起颠倒想,成立空河生其忆念,此亦如是。纵有非倒之见,于彼梦内相续识中,而生其执,所见之相固非识外。是故当知梦中忆念有真实境,道理不成。

△二梦境明白。

然复梦者,所见之事如在目前,睹江山等。然非寤时所有忆念,能得如斯分明显着。既无异相,何意不同?于其梦内被睡乱心所生忆念,于境分明见在目前。然非于梦觉寤之后,平善心中得有斯见。由如是故,而于梦中分明显现,彼此决断,犹如觉时见境明白。准彼梦心所见之物,非关忆念。先于梦中曾见有物,后时梦内忆前梦事,然斯梦忆如彼觉人,虽念其境状似障隔,处遥远时,不能显着观其色等。

△三梦境非有。

又如所言生盲之类,于其梦中无所睹见,虽有巧词理应不成。此亦随其自种功能至成就位,遂于心上梦观青等。然此未曾而作计会,如余流类,虽梦青等,遂令言说启发无由。又梦所见,多是今生不曾经事而现在前,是故梦心不关忆念,纵令是念缘过境故,此则成立念境空无,过去未来非现在故,犹如非有据实事故。此中意言,其能缘觉境虽非有,然而时处决定可得。故知所计以境为先,方能见者,未能于我作无利事。

△四梦有别事生起有二:初虽,后释。今初。

有余复言,由梦障心有力用故,于其别事暂得生起。

△后释有五:初识体无碍现,二梦生死不实,三梦。境无对碍,四梦心多奇异,五圣教量所无。今初。

识体清净无碍现前,犹如定者三摩地力,清净光明观无碍故。如于小室梦觌象群,及睹诸余广大之物。

△二梦生死非实。

又梦见自身于别界趣等在彼托生,然不能言于彼余体,非执受身为我身解,如非梦时受用之体。然非不舍此趣之身,更执余处得有斯理。复非此时有其生死,便成见有亡尸之过。又复纵许有其生死,生然于重生有其违害。后时觉寤,其旧体曾无毫厘亏损处。又于卧时,傍人不曾见身有异,然此渐顿于受生时有相违失。由此应知但唯是识,于彼熏习功能现时,即便观见种种相貌,分明在心,斯为应理。

△三梦境无对碍。

又复纵于平田广石藤蔓虚县,寝卧于斯梦观大境,此亦非色,无质碍故,犹如受等。又此所许于地水等是其色性,体应质碍,若不许者,失对碍性,复非无表,有不定过。由斯与彼道理同故。

四梦心有奇异。

此之梦心有何奇异,营大功业不假外形,而能巧利构斯壮丽?或见崇墉九仞,飞甍十丈;碧条口蘼,红华璀璨,匠人极思亦未能雕。若言于他同斯难者,彼无此过,不假外色功力起故。但由种熟仗识为缘,即于此时意识便现。

五圣言量所无。

又未曾见有经论说,于彼梦中生其别色,是故定知畏难巧说,于己所宗盖其穴隙,纵为方便,终亦不能令其梦中有别色起,是故理善成处时定如梦。

△自下二以如鬼喻解相续难。

说如鬼言,显如饿鬼;河中脓满,故名脓河;如说酥瓶,其中酥满。谓如饿鬼同业异熟,多身共集,皆见脓河,非于此中定唯一见。等言显示或见粪等,及见有情执持刀杖,遮扞守护,不令得食。由此虽无离识实境,而多相续不定义成。

△释此分中有三:初牒论文,二显正理,三释妨难。今初。

身不定如鬼者,实是清河,无外异境,然诸饿鬼悉皆同见脓满而流,非唯一睹。然于此处实无片许脓血可得,何容得有溢岸而流?虽无实境,决定属一,理定不成。

△二显正理有三:初业习成熟故相从识生,二同分别业故各别而见,三观业不异趣同见。今初。

此即应知观色等心虽无外境,不决定性于身非身,遮却境无,即彼成立有境之因,有不定过。于无境处亦有多身共观不定,如何实无脓流之事,而诸饿鬼不别观之?由其同业,咸于此位俱见脓流,悭倍业熟同见此苦。由昔同业,各重自体,此时异熟,皆并现前。彼多有情同见斯事,实无外境为恩益故。准其道理,仁亦于斯共同造作,所有重习成熟之时,便无别相色等相分从识而生,是故定知不由外境识方得起。

△二同分别业故各别而见有二:初述疑,后正显。今初。

岂非许此同一趣生,然非决定彼情同业!由现见有良家贱室贫富等异,如是便成见其色等应有差别,同彼异类见成非等,故知斯类与彼不同。

许此同一趣生者,此谓人类也;与彼不同者,彼谓鬼也。

△后正显。

彼亦不由外境力故生色等境。然诸饿鬼虽同一趣,见有差别,由业异相,所见亦然。彼或见有大热铁团融煮进溃,或时见有屎尿横流,非相似故。虽同人趣,薄福之人,金带现时见为铁锁,赫热难近;若见是蛇吐其毒火。是故定知,难在人趣亦非同见。若如是类无别见性,由其皆有同类之业。然由彼类有同分业生同分趣,复有别业,各别而见。此二功能随其力故,令彼诸人有同异见。

△三观业不异,故异趣同见有二:初述疑,后正显。今初。

彼以此义亦答余言,有说别趣,有情鬼傍生等应非一处,有不别见,由别作业异熟性故。

△后正显。

此虽成趣业有差别,同观之业还有不异。即诸有情白相续中,有其别异业种随故,彼任其缘各得生起。

△三释妨难,有二:初鬼见缘实河境,后饿思见缘实脓境。初中复二:初立难,后释妨。今初。

有余复言,诸饿鬼等同见事时非无外境,由此器界,是诸有情共增上业之所生故,要假现有河水澄流,方于此处见脓流等,由其薄福悭贪垢故,遂见如此不可爱事。若其彼类不见水者,即诸有情同增上力感得共果,理便阙失,故知此类有其实境,脓血等识要假其事此方有故。如于相续,身邪倒执执为我解,由无别事同见脓等,是故不定属一身生者,此由不能善了所缘,故有斯见。

△后释妨有九。初不见不得作所缘,二别相则本非所缘,三非为因则非所缘,四但为因亦非所缘,五共业所感非必见,六余生见故为共业,七后时所须为共业,八我见不缘有为事,九境无由业而妄见。

要待心心所了前境相,故说为所缘,然非饿鬼见其流水,如何不见得作所缘?

△二别相则本非所缘。

若以别相即于水处睹脓流者,何处得有如斯定判观其本水?然于水相曾无片许为所观察,但睹其相而为境界。有说由似相状识许此名为境,脓血之识无彼相故,方知不缘水等为境,犹如梦觉。

△三非为因则非所缘。

亦非为因成所缘性,有大过失,前已申述。然此外境于所缘心曾无恩益。

△四但为因亦非所缘。

若但为因,亦大过失,前已说故。

△五共业所感非必见。

又如所言,由共相业之所感故,必须见者,此亦不然。未生天眼及以远方,不能观故,生五色者亦应得见。

△六余生见故为共业。

若言非彼业力生者,转向余生亦应不见。

△七后进所须为共业。

若言后时是所须者,我亦同然,如无色界趣余生时非无益故,然于饿鬼理亦同然。

△八我见不缘有为事。

又复缘我所生邪见,即如次前所引道理,不缘色色等有为之事,不缘彼相故,如无为觉。

九境无由业而妄见。

是故定知自不晓了,必不令他能为解悟。然诸论文极分明故,如有颂云:

纵使河流鬼不见,设有所见别为形。

明知彼皆由故业,业障瞳人坏明睛。

境虽非有,由业过故而令眼见,体是现有而不能见。斯即自许,故所见物便有别形。由此应知实无脓血,便有妄见。

△后鬼见缘实脓境有二:初立难,后释妨。今初。

有余复言,然诸饿鬼由其非爱恶业力故,遂令其眼见如是相,虽同一时余有福类所不见物,此遂谛观可厌之境,由此故知诸饿鬼心缘其实境。

△后释妨有二:初征二计,后破二计。今初。

今应问彼,为由眼根作斯妄见,虽无前境见非爱事;为当前境实有斯事,眼识依此生了别耶?

△后破二计有二:初破妄见计,后破实境计。今初。

初且非理,许不爱境无,妄心成故。若言此见由想差别,实不相违,前境空无是所许故。

△后破实境计有二:初重征,二历破,三结成。今初。

其第二计,如何彼境能现此形?

二历破有二:初一处不得共居,后相人应悉同见。今初。

若言由其恶业生者,如何一处众多同类共居耶?不许碍物,此得共余同一处故,如石与瓦许有同居。故知脓水体是别方,令同处见,是其应理,质碍性故,犹如乐等,成非碍性。若言脓等是质碍性,不应一处可见,如石。由此故知一处见者,与理相违。

△后相人应悉同见。∵∵.

若言聚物多有间隙,于彼空处共相涉人,多者暎余。设令相似不可别见,犹如水乳遍皆合者,又极坚硬金刚石等,火分人中是相违故。又复定者业力,眼药所发,眼根决定能观前境之事远近粗细,不论可意及不可意,随其力用悉能见之,应有诚悦。由此不能作如是说,于彼隙中更相涉人。虽在一处,除可念水,见非爱脓,此则许有外境实事。余人所观曾无缘碍,及其睹水应见余形。鬼亦同然,俱瞻于水,如煮香油,咸皆共嗅。

△三结成。

若言虽彼无别因缘,但由其业不能于境水脓俱见,斯固是其暂违共许,非理爱脓。然仗自识一类同业自种熟时,随缘现前起诸相貌,斯之妙理何不信耶?又复更有诸防护者,容像可畏,慑胆摧心,拔利刀,执了鳎闱穑涣畹媒W菔勾耸痹馄渚弈眩嗖荒艿们孔鞣质瑁源松嘤杀硕褚滴ぴ倒剩涓聪任蓿鋈欢校思幢愠煞鲋ㄊ叮擦⒄孀凇S纱说览恚端窒喙涛尬ズΓ缡怯χ欢ㄊ羯恚湮尥饩吃谑冻删汀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