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丶本论之要

佛说一大藏教,只是说破「三界唯心,万法唯识」。相宗百法者,正的示万法唯识之旨

也。欲知唯识必要先明百法,以此百法乃识所变耳!且一切众生皆依此识而有生死,三乘圣

人皆依此识而有修证,通名世出世法,即此百法收尽。今此论以门称者,乃入大乘之门,是

知此乃性相二宗之关要,未有不明此论而能穷诸法门者,如欲万里之行,始于足下,未有足

之步不移,而能之万里者,故知百法乃足下之步,明乎此,可入大乘之门矣!

二丶研此之旨

学佛次第不外信解行证,若欲深信万法唯识,则本论有起信之功,以百法乃万法之要,

由斯而明无我之理,则知见正,渐可破执去障,而为念佛助功,达一心之增上缘,迨功夫纯

熟,则当生成就,往生极乐,横超寂光,彻证唯识实性,妙明真心矣!

三丶略述要义

1.造论因缘

诸法无边,曰万以诠,以其广博,修观不易,弥勒菩萨乃择要归为六百六十法。然以众

生根行不等,有乐少文而摄多义能取解者,于是天亲菩萨复于六百六十法中犭成百法,摄尽

如来广大深法,无边义故,而造此论。

2.百法开合

百法依类,可归为五丶曰心丶心所丶色丶不相应行丶无为等法。五依圣凡,复可归二,

曰有为,曰无为,然此二法,仍不离识,故曰万法唯识,即本论所云「一切法无我」也。

3.五位次第

(一)心法─乃一切法中最胜者,由其能为主故,能统一切法也,造善造恶五趣轮转乃

至成佛皆此心也。

(二)心所有法─与其心王常相应,故不离心也。

(三)色法─心及心所二者所现之影,故不离心及心所。

(四)不相应行法─借前三位差别假立,故不离心丶心所及色也。

(五)无为法─乃四所显示者,谓六种无为体性甚深,须约事以明,故藉前四断染成净

之所显示。

4.王所关系

心法有八,通名心王,(以第八识乃自证分,为生死主,其前七识乃属见分,以为心用

)。八识心王无善无恶,不会造业,其作善作恶乃心所也。故五十一心所又名心使,如世人

家之奴仆,主人固善,而奴仆作恶,累及主耳!故必彻明六位心所,以控制念头,断恶修善

达于自位之位!

5.六位心所

(一)偏行有五,谓作意丶触丶受丶想丶思,此乃善恶最初之动念,以其偏一切心,决

定相应而起现行故曰偏行。虽有五法,其实总成一念。此但起念而未作,若肯当下止息,则

业行自消,及至别境,则不能止矣!故禅家令「不容作意」,以断此念,然非利根上智者难

竟其功。而念佛法门则可转此一念为净念,念净念相继,则妄念绝,即与弥陀感应道交,简

易直捷而成功高,故祖师云念佛为上上禅,且为三根普被之妙门也。

(二)别境有五,谓欲丶胜解丶念丶定丶慧,此正是作善作恶之心,以其各别缘境故名

别境。此五法不唯善恶,即出世修行亦须此五乃能成办,若无之,纵有善恶之念,亦不能作

成事业。故欲成办了生死大事者,当除五欲六尘之欲望,而勤依出世法之所乐境,如于极乐

世界之依正庄严生欣慕心─欲,起决定信并发愿求生─胜解,念兹在兹─念,专注一心系於

洪名─定,于往生事了然无疑─慧,则临终必蒙佛接引,当生成就矣!

以下四位,均属造作之业,以善少(十一法)恶多(廿六法),故知众生作善者少作恶

者多,正须圣贤广行教化也。

(三)善有十一,谓信丶精进丶惭丶愧丶无贪丶无絈丶无痴丶轻安丶不放逸丶行舍丶不

害。此十一法,收尽一切善业。以「信」乃世出世业之本,故首列之,经云:「信为道源功

德母」丶「佛法大海,信为能入」,且「信如水清珠,能令染心还净」,故知其要!「精进

」者,乃一切世出世间,自利利人事业,能得成就之因,「不放逸」则能成满一切世出世善

,故云「涅盘以不放逸为食」。「惭」者,惭自,即崇善,「愧」者,愧他,即拒恶,此二

如儒之「耻」也,经云:「惭愧之服,于诸庄严最为第一。惭愧如钩,能制人非法。有惭愧

者,则有善法,无惭愧者,则与禽兽不相异也!」故印光祖师自号「常惭愧僧」,并勉人

「常以惭愧庄严其心」,盖有自矣!「无贪丶无絈丶无痴」名三善根,以能生一切善法,此

三最胜故,又为修一切善法之最初工夫与究竟目标也。「轻安与行舍」为各宗修行止观,成

就戒定之下手工夫及究竟方便。「不害」一法乃修戒定慧及行菩萨道之根本心行也。

(四)烦恼有六,谓贪丶絈丶慢丶无明丶疑丶不正见。此六乃二种我法及二种生死之根

本,一切枝末烦恼从此而生,然「贪丶絈丶无明(即痴)名为三毒,伤法身,断慧命者唯此

为甚。「慢丶疑丶不正见,乃正障道之本,「慢」障无我,「疑」障正信,「不正见」障正

知见,三乘能断三毒而不能断此三法,外道之执邪见更甚,故修行难入正行者,此三法之过

也。不正见复有五种差别,谓身见丶边见丶邪见丶见取见丶戒禁取见。法华名为「十使」,

谓前五为「五钝使」,此五为「五利使」,由此烦恼能使众生漂流苦海,故名为「使」。

(五)随烦恼有二十,以随根本烦恼而生故云随,此分三类,(1)小随(唯于不善中各

别而起,若一生时必无第二,故名为小):谓忿丶恨丶恼丶覆丶诳丶谄丶濠丶害丶嫉丶悭等

十法,其中「忿丶恨丶恼丶害丶嫉」,皆絈一分摄,故知絈之害大矣!昔唐一沙门以沙弥碎

其钵,絈恚死,化大蛇,又西妇哺乳时怒,其乳毒死二儿,故经云「一心絈心起,百万障门

开。」行人当善调之,生絈时或作偿债想,或作慈悲观,又常念观音圣号可消絈也!「覆丶

诳丶谄」皆贪丶痴二分摄,覆者隐自恶,乃小人之行也,君子之心则光风霁月,毫无藏护,

有过则人人皆见,改过则人人皆仰,然为人隐恶,则此覆不可无也。「诳」者以诈欺人也。

「谄」者曲媚于於,人皆以为好,实即「乡愿」─德之贼也!直心是道场乃佛之诚言,行谄

曲心是违师友正教诲也。「濠丶悭」,皆贪一分摄,濠者矜高自恃,一切染法依之而起,悭

者吝惜也,孔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濠且吝,其馀不足观也已!」(2)中随「乃自

类俱起,但偏不善,不通有覆,故但名中。):「无惭及无愧」等二法,无惭乃不自羞耻,

无愧乃不羞于人,此二正障惭愧,皆能生长恶行也。(3)大随(偏于不善及有覆无记之二种

染心,故名为大。):谓不信丶懈怠丶放逸丶昏沈丶掉举丶失念丶不正知丶散乱。其中之不

「信」乃无诚信,既无真实之信,则于一切实事实理不能忍可,于真净德不生好乐,于善功

德不起乐欲,又不信自心可作佛,可为尧舜,唯不信故不勤修治,乃令心田日益荒秽,故曰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然忿等诸所皆名秽法,而不信一法为秽尤甚,非唯自秽兼又秽

人,谓自不信,又坏他之信心也,又于十一善法中,但只无信心一法,则馀诸法,皆浑浊矣

(六)不定有四,谓眠丶悔丶寻丶伺。此四各具善恶二法,故不定于一,如为作善而眠

或于所作恶追悔,则属善法;若为作恶而眠或于所作善追悔,则属恶法。又寻伺二法,于善

则为观照,于恶则为妄想也。

6.色法十一

言色者,谓有质碍之色,如木不能入石,故云质碍,及有颜色之色,如青黄等所显之色

也。十一者,谓眼丶耳丶鼻丶舌丶身五根,及色丶声丶香丶味丶触丶法六尘。此五根乃八识

揽地水火风四大所成内身,为识所依之根也。五尘亦是四大能所八法所造,为所受用境,其

法尘乃外五尘落谢影子,属第六识所变,一半属心,一半属境。此十一法,通属八识相分境

,以唯识所现故,则于外境及自身,岂仍执为实乎?

7.不相应行法二十四

言不相应者,以非能缘故,不与心及心所相应,非质碍故,不与色法相应,有生灭故,

不与无为相应,为拣四位,故名不相应。廿四者,谓得─利害得失也;命根─生命寿夭也;

众同分─种类相似也;异生性─类别不同也,无想定丶灭尽定丶无想报─修定须知也;名身

丶句身丶文身─语言丶文字也;生丶住丶老丶无常─少丶壮丶老丶死也;流转─因果相续也

;定异─善恶因果也;相应─因果相应也;势速─诸行迁流也;次第─顺序不紊也;方─上

下十方也,时─过现未来也;数─一十百千也;和合性丶不和合性─众缘和否也。此廿四法

,不如色心心所实有体相,亦不异色心心所,以由此三法一分一位假立得等之名也。此是我

所执之法,故亦列在有为法数。

8.无为法六

以上九十四种名有为法,以是众生生死之法,乃妄识所计,有造作故,名曰有为,即世

间法也,此六无为乃出世法,谓虚空丶择灭丶非择灭丶不动丶想受灭丶真如等六无为。此乃

无上之有为,假名无为,非更别有一无为之法,在于有为法外而与有为相对待也,故云但是

四所显示。然为既无矣!尚不名一,云何有六,正是四所显故,不妨随于能显说有六别耳!

前五无为皆依真如假立,真如二字亦是强名,此即唯识实性,故皆唯识,决无实我实法也。

9.释二无我

言无我者,略有二种,一补特伽罗无我,二法无我。此正显示一切法无我者,即前五位

百法之中,一一推求,皆无此二种我相也。补特伽罗,此云有情,有情无我,即生空也,法

无我,即法空也。且有情无我者,於前五位中,若云心即是我,则心且有八,何心是我?又

一一心,念念生灭,前後无体,现在不住,以何为我?若云心所是我,则心所有五十一,何

等心所是我?三际无性亦然。若云色法是我,则胜义五根,不可现见,浮尘五根,与外色同

,生灭不停,何当有我?若云不相应行是我,则色心有体,尚不是我,此依色心分位假立,

又岂是我?若云无为是我,对有说无,有尚非我,无岂成我?故知五位百法决无真实补特伽

罗可得也。

次法无我者,依於俗谛,假说心心所色不相应行种种差别。约真谛观,毫不可得,但如

幻梦,非有似有,有即非有。又对有为,假说无为,有为既虚,无为岂实?譬如依空,显现

狂华,华非生灭,空岂有无?是知五位百法,总无实法,无实法故,名法无我也。

是故能于五位百法,通达二无我理,是为百法明门。

四丶结论

判此百法,前九十四乃凡夫所执人法二我,六种无为,乃二乘菩萨所执人法二我,以虽

证真如,犹属迷悟对待,总属生灭边收,故今生灭情忘,圣凡不立,方极一心之源,故皆无

之,此实即相归性之极则,故曰此乃性相二宗之关要也。

参考书目:

一丶百法明门论论义明丶德清大师

二丶百法明门论纂明丶广益大师

三丶百法明门论赘言明丶明昱大师

四丶百法明门论直解明丶智旭大师

五丶百法明门论表解忏云法师

请常念

南无阿弥陀佛



第49期∵公元1975年12月20日发行∵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