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

三‧三九「想」,谓于境取像为性;施设种种名言为业。

【疏翼】

第四别解五心所体性作业中,第四解想心所。文分为二︰一、略出想体业,二、广想业。此即初文。

【述记‧卷十七】

体性可知。

业言「施设」者,安立之异名。建立发起者,亦名「施设」。

【疏翼】

安慧《唯识三十论》卷一云︰

想者,谓于境取相;「境」者,谓所缘;「相」者,谓彼之差别;即以安立青黄等所缘为因。「取相」者,如分别谓此是青,而非是黄。

《枢要》卷中云︰

此中由想起言说中,何因不说为语言因者,以寻、伺亲,想疏故。

【论文】

三‧四○谓要安立境分齐相,方能随起种种名言。

【疏翼】

第四解想心所中,第二广想业。

【述记‧卷十七】

此中「安立」,取像异名。谓此是青、非非青等,作此分齐而取共相,名为「安立」。由取此像,便起名言︰此是青等。性类众多,故名「种种」。诸论说名为其「想」者,从因而说;说想为「名」,从果而说;如世人言︰汝想是何、名是何等[1]。

此业,但是意俱之想,余识俱想,不起名故。设疏起名,亦无失者,第八识想,如何起名?由此,故知此业不遍。

【疏翼】

以上第一别解五心所体性作业中,第四解想心所讫。

--------------------------------------------------------------------------------

[1]∵安慧《大乘五蕴论广释》卷一详解「相」与「取相」云︰

此中「取相」者,谓分别此为青、此为黄。若如是者,则眼等识相应想由无差别分别故,则不成为于境取相耶?

彼虽亦以取相为体性,然由劣弱故,非可分辨。不尔,由先前不取为差别,随后不应分别此为青此为黄。自性虽无殊异,然当知由所依、所缘,故想不同──由所依乃有六想身,即眼和合触所生想,如是乃至意和合触所生想。所缘者,谓有相、无相、狭小、广大、无量、无所有。此中若由声为门增益义体,此即为「相」。

由此世亲与护法义别,亦混遍计、依他二性,与清辨等为近。如其

所作《唯识三十论》卷二云︰

识变者,即分别。谓以增益之义为行相,三界所有心、心所有法,说名分别。

其﹝世亲﹞《庄严经论》卷四〈述求品〉第十二云︰

虚妄分别者,谓不随顺证得法界无分别智所有分别,诸欲界乃至有顶有情所取能取分别,即虚妄分别。

《五蕴论广释》又云:

与此相俱有事自体性,名为「有相」﹝应解为似义相﹞。若诸于此事中以增益为自性想,及谓此即为此声想者,即此为缘于有相。无相者,谓无有增益相。谓事之自体﹝应解为圆成实性﹞、涅盘,及有顶。此中由无增益相,无色受相,及不明了故,此三说为无相。

不知声义相属者,谓虽于体性唯自性想生起,而非谓之为色。是故想于此境,即缘于无相。

涅盘界者,亦由以一切有为相泯灭为性故,缘此三摩地相应想,即缘于无相。

有顶由不明了故,此中毗钵舍那想由于境界不作相故,名缘于相。由于此相不明了故,缘于彼者虽亦由所谓无见女相道理,说为无相,然即由唯此无相故,不说为无相。不尔,想应成过!即由无相故,当成取相亦无。狭小者,谓欲界,由粗劣故;广大者,谓色界,由胜妙故;无量者,谓空无边、识无边处等,由无边际可得故。由任何所取境界无所有故,即尽无所有,名无所有处。由如是故,缘欲界等说名狭小等。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