酉二、配六力(分三科)戌一、标

当知此中由六种力,方能成办九种心住。

这个「心一境性」,「九心住」这一科讲完了。现在是第二科「四种慧行」。「九心住」这一科分二科。第一科是「征」。第二科是「解释」,「解释」里面分三科。第一科「明」九心住的「体相」,这一科讲完了。现在第二科是「配六力」,这个「六力」配合「九心住」,分三科。第一科是「标」。

「当知此中由六种力,方能成办九种心住。」,应当知道这九心住里边,是由「六种力」量才能成办九种心住的。静坐的时候,成就了九心住是要有「六种力」量才可以成就,这是「标」。第二科是「列」。什么叫做「六种力」量呢?

∵∵

戌二、列

一、听闻力。二、思惟力。三、忆念力。四、正知力。五、精进力。六、串习力。

这是列这六种力量。下面第三科是「配」。就是和九心住配合起来。分五科,第一科是「由闻思力」。

∵∵

戌三、配(分五科)亥一、由闻思力

初由听闻思惟二力,数闻数思增上力故,最初令心于内境住,及即于此相续方便澄净方便等遍安住。

「初由听闻思惟二力,数闻数思增上力故,最初令心于内境住」,这个九心住的第一住,就是内住。这内住是怎么成就的呢?就是开始静坐的时候,你先要有「听闻思惟二力」怎么叫做「听闻」力、「思惟」力呢?「数闻数思增上力故」,你要不怕麻烦,一次又一次的要听闻,修奢摩他止的方法,你要先认识学习这个方法,叫「数闻」。这个「闻」当然是听一个人讲解,也包括你自己阅读在内。「数闻」的时候,你就把这个摄心不乱安住在所缘境上,这件事你就学习会了;然后你就开始这样做,这样做的时候,怎么做呢?「数思增上力故」,你心里面一次又一次的就思惟这个方法,然后用这个方法摄心不乱在所缘境上,这个「思」是这样意思。因为你这样做,「听闻」也有力量、「思惟」也有力量,这个力量也是很强大的,所以叫做「增上力故」。

你有这样的力量,所以「最初令心于内境住」,静坐最初开始的时候,使令这个攀缘的心在这个所缘境上安住下来。如果是修持息念,那你的心就安住在出息、入息上面,其他的所缘境也是一样,总是要安住在所缘境上,不可以没有所缘境的。

「及即于此相续方便澄净方便等遍安住」,这是第一个住,「由听闻思惟力」这样子学习,「及即于此相续方便」,这个「即」,就是另有一种境界,不同于内近住。这个内住是初开始,开始以后「即于此」,就是你这一念心安住在所缘境上,一个很短的时间,短的时间以后要相续下来,叫你的心继续的安住,所以叫做「相续方便」。当然这还是你心的力量,也就是原来的方法继续下去,不是说安住短的时间就停下来,不是这样子,要继续下去。这个「澄净方便」,还要澄清一切的烦恼不要现起来,用这样的方法,「等遍安住」,这个第二住就是等住。这个「等」,这个字当个普遍的意思,所以这个「遍」在时间上说,就是前一刹那、第二刹那、第三刹那、第四刹那,一直地相续下来令心安住在所缘境,这叫做「等住」。也有的文上叫做续住。这里是个「等」,用这个等住;续住就是相续下去安住在所缘境,这个「等遍安住」,就是等住的解释,不是那个第三个住,第三住叫安住,不是那个意思。

∵∵

亥二、由忆念力

如是于内系缚心已,由忆念力数数作意,摄录其心令不散乱,安住、近住。

「如是于内系缚心已」,这是第二科「由忆念力」。前面是「听闻」力、「思惟」力,用这二种力量来成就这个内住和等住,这是第一科。第二科「由忆念力」,就是第三个忆念力。「如是于内系缚心已」,「如是」就是指前面那个内住、等住。在内住、等住之中,你的心「内系缚」把它抓住它,安住在所缘境上。「由忆念力数数作意,摄录其心」,这个思惟是思惟这个方法,思惟这个方法,用这个方法使令这个心安住下来;现在「忆念」,「忆念」和思惟不同,「忆念」就是把所缘境分明的显现在心里面,叫做「念」,这叫做「忆念」,不加其他的思惟。这个忆念所缘境的力量「由忆念力数数作意」,这个「忆念」也是一次一次的忆念,你不可以说忆念一次就不忆念了,你不忆念,你的心就离开了所缘境了。

我们的心安住在所缘境上,所缘境和能缘的心,由这个念的力量叫他在一起安住,由念的力量。就像那胶水,一个东西安在那个地方,中间放上胶,它就粘住了这个意思。这个念的力量要「数数作意」,你要一次一次的忆念要这样子。「摄录其心」,就是约束这一念心令不散乱,叫他不要去跑到色、声、香、味、触去活动,就令不散乱。这是一个静坐的时候,是一个很重要的方法,这个念,「数数忆念」。「由忆念力数数作意,摄录其心令不散乱」,这个很重要的方法!你用这个忆念,念这个所缘境它心就不乱,就安住在所缘境上了。你一直的忆念这个所缘境,你的心就安住在所缘境,他不跑;你不忆念,立刻就跑了,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方法!这「忆念力」。是「安住、近住」,这时候由这忆念的方法,就会成就两个住:第三个是安住。第四个是近住。你常常在忆念所缘境,心就不乱明静而住,慢慢的就和定接近了,就会得定了。所以这个忆念,你要用这个方法才可以。

∵∵

亥三、由正知力

从此已后,由正知力调息其心,于其诸相诸恶寻思、诸随烦恼不令流散,调顺、寂静。

「从此已后,由正知力调息其心,于其诸相诸恶寻思、诸随烦恼不令流散」,这个「念」这个字呢,其实我们平常我们不静坐的时候,其他的时候,时时有这个念这件事。这个念是个心所法,它如果同贪爱心在一起活动呢,那你就是一直缘念这个贪爱的境界,这个贪爱的境界一直出现在你的心里面。现在我们假设用出、入息做所缘境的话,我们对出、入息没有贪爱心。我们散乱,我们有其他的爱着,这个念常随着贪心跑到其他的地方去了;对于这个出、入息没有爱着心,所以这个念它不愿意在这里住,它跑到别的地方去了。这初开始静坐的人就是这样子,忽然间感觉不高兴这个人,就去缘念和这个不高兴的这件事,在那里念。这初开始的困难,修静坐的困难就是这么一回事。

时时都有念,不管什么心所里面都有念,高慢心也有念心所、疑惑心也有念心所。现在若是不要随着贪、瞋、痴去念,就在没有贪、瞋、痴的这个出入息的这地方念,就有困难!有困难呢,特别有困难前面已经说了,就是净行所缘,就是五盖,那你就是须要忏悔,要忏悔!

要忏悔的时候,要把我们对于某一种有特别的爱的时候、有念的时候,那就障碍你静坐这件事!那你要修别的方法来对治那个贪着,对治才可以;不然你想成就奢摩他是不可能的。就得要忏悔!等到没有其他的障碍的时候,这个念就很老实的,它就一直的在这个所缘境上这住。这样长久了,你就得了三摩地了,就得到禅定了。得了三摩地的时候,这个人容易有私心。你求他去做点事,他不愿意去,你妨碍他静坐。他一坐八个小时,你要叫他去做甚么事;耽误他静坐他不欢喜!有这种事。当然这种私心他是想要得圣道,和其他的情形性质也不同。初开始修行的人是一个好的现象!你请他做方丈,我不做!我要在这地方入定,我不想做,其他的事我不想做!所以这个念是入定的一个很重要的方法。

「从此已后,由正知力」,这第三科「由正知力」。这就是表示你这个念有困难的时候,那时候怎么办呢?就是「由正知」的力量「调息其心」,说我这个时候这个瞋心,静坐的时候老来瞋心,或者是这下面说了,怎么叫做「由正知力调息其心」呢?

「于其诸相诸恶寻思、诸随烦恼,不令流散」:「诸相」,上面我们说过就是色、色相、声、香、味、触,还有贪、瞋、痴、男、女这些相,在这色、声、香、味,上起贪、瞋、痴。这个贪、瞋、痴这里面就有男、女的这些事情。这些事情这些相呢,由这个「念」,就是刚才说的这个「念」,老念这个贪、瞋、痴,念这个男、女,念这个色、声、香、味、触,你就不能修止观了!你现在「由正知力」,就是呵斥自己,这是个三恶道的门,你要关闭这个门,才能停止这一切的过患。「由正知力调息其心」,这个「正知」实在这里面有智慧,观察这个诸相是大过患,大灾难,一定要停下来,我不可以这样子妄想。这样子来「调息其心」,调转,这染污心把它调转过来,停止一切染污的念头。这是这个「于其诸相」。还有「诸恶寻思」,亲里寻思,欲寻思,恚寻思,害寻思、亲里寻思、国土寻思;我那个地方冬天又不下雪,很多的护法护持我,我到深山里头住,多困难,这是国土寻思、亲里寻里,各式各样的就打这个妄想!打这个妄想的时候,一个钟头过去了,两个钟头过去了,光阴都空过了。现在「由正知力」知道这些「恶寻思」是错误的,是罪过的!我不要这样子,呵斥自己呀。

「诸随烦恼」,各式各样的「随烦恼」。「不令流散」,我控制我这一念心,不要叫这一念心跑到诸相那里虚妄分别,跑到诸恶寻思、诸随烦恼那里虚妄分别,停止下来。「由正知力」,就是智慧,智慧的观察来呵斥自己。这样子就成就了「调顺、寂静」。「调顺」,就能「寂静」住了。这个内住、等住、安住、近住、调顺、寂静,这是五、六。

∵∵

亥四、由精进力

由精进力设彼二种暂现行时能不忍受,寻即断灭除遣变吐:最极寂静、专注一趣。

「由精进力设彼二种暂现行时能不忍受」,这第四科,「由精进力」。因为你经过呵斥弃舍这一切的虚妄分别,你经过这样的调顺,你的功夫进步了,进步了这个时候静坐可能坐五个钟头,其中有一个念头,只有一点妄想,可能是这样境界。坐八个钟头,可能有两个妄想,妄想很少!但是那个妄想达到什么程度呢?

「由精进力」,你一直努力不怕辛苦,我减少吃饭、减少睡眠、减少一切杂务,其他事都不愿意做。这样精进的静坐呢,就出现一个相貌,出现一种境界。「设彼二种暂现行时」,假设彼恶寻思,诸随烦恼这些「暂现行时」,暂时一活动的时候呢「能不忍受」,你立刻就觉悟了,能够不接受!这个妄想立刻就消灭了它,能达到这个程度。我们常常静坐会感觉到这里,有时候静坐出现一个妄念,很容易就停下来了;但是有些妄念停不下来,知道是不对,已经觉悟了这是不对,但是停不下来!如果你慢慢静坐,还是同样的妄想,但现在很容易就停下来,你就知道你进步了,你的功夫已经进步了。这里说是「设彼二种暂现行时能不忍受」,立刻拒绝,拒绝这种杂念。「寻即断灭」,立刻的就把这个杂念断灭了它,「除遣变吐」。

「最极寂静、专注一趣」,这个时候就成就了这个境界,成就了第七、第八住。第七住「最极寂静」到那个境界。有的时候这个妄念到什么程度呢?它将要现起还没有正式现起,将要现起你就知道了,立刻把它停下来!已经现起了,你才把它消灭了它,那你还不如那个将要现起,就把它停下来,那就是功夫又进步了!若是到了「专注一趣」的时候,就是完全没有妄念了。你坐多少个钟头,坐了一昼夜的时候,一点妄念没有,一直是明静而住,感觉到很舒服,「专注一趣」。这是第四「由精进力」,第五科「由串习力」。

∵∵

亥五、由串习力

由串习力等持成满。

这个串习力,前面这个「精进力」,就是你本身要勇猛精进这样做,才可以成就这个「最极寂静」、「专注一趣」。「由串习力」这个时候这个程度,不需要特别的努力,不用;但是他自然的就可以坐七天、七昼夜不出定,感觉很自在,不是很勉强的!那个时候腿子是不痛了,就是痛也不在乎,他心里面不在乎,就没有腿子痛的问题,实在也还是有痛。但是它有时候痛,痛了一会儿过了几个钟头不痛了,过了几个钟头又痛了一下,过了又不痛了。这还是有痛,但是那没有问题,不妨碍你,你心里面不在乎!所以「由串习力等持成满」,就是不需要特别的勇猛精进,自然的就是明静而住,不惛沈也不散乱,明静而住。这样子你这个三摩地就成功了、就圆满了就成功了。所以由六种力成就这九种心住,是这样。

其中这个「思惟力」和「念力」,这个「思惟」还是很重要!有的时候譬如说:我坐一个钟头,这一个钟头内还可以,过一个钟头就不行了,心里面就感觉到不那么自在。那么你可以「由思惟力」,这时候改变了,说是「由忆念力」也可以,「由思惟力」和「忆念力」合起来,念它七遍大悲咒,或者是背诵不是照本,背诵一遍《金刚经》;然后又恢复过来,这时候又是明静而住了。就是你要调,你要善调!你不要随顺懈怠,放逸去,不要!我感觉不对我就睡一觉,不管!你养成了习惯又是一个问题,你到时候就得要去睡觉,不睡觉就不舒服!所以这个事情就是这样子,他用这几个方法,要「精进力、串习力」,一共有「六力」成就九种心住。

∵∵

酉三、辨作意(分二科)戌一、配九心住(分三科)亥一、标

即于如是九种心住,当知复有四种作意。

这是第三科「辨作意」。第一科是辨这个「九种心住」的「体相」,第二科是「配六力」,第三科是「辨作意」。「辨作意」里边分二科。第一科「配九心住」,又分三科。第一科是「标」。

「即于如是九种心住」,就是前面说的你经过多少岁月的辛苦,成就了「九种心住」。但是你要知道「复有四种作意」。这九心住里面「有四种作意」。这是「标」,下面是「列」。

∵∵

亥二、列

一、力励运转作意。二、有间缺运转作意。三、无间缺运转作意。四、无功用运转作意。

这四种作意前面是讲过了。看这个《披寻记》。

∵∵

《披寻记》一○○七页:

当知复有四种作意等者:三摩呬多地说:力励运转作意皆所不摄。有间有功用运转作意,乃至摄乐作意所摄。自然运转作意,加行究竟及此果二作意摄。(陵本十一卷十九页)由是当知,九种心住,通说未得作意及已得作意诸相差别。

「当知复有四种作意等者:三摩呬多地说:力励运转作意皆所不摄」,这个有七种作意,了相作意、胜解作意、远离作意、摄乐作意、观察作意、加行究竟作意、加行究竟果作意。这七种作意和这四种作意来对比的时候,这个「力励运转作意」,七种作意是不摄它的,不在内。这个「力励运转作意」,不在七种作意之内的。它这个「力励运转作意」是七种作意的前方便,「皆所不摄」。

「有间有功用运转作意,乃至摄乐作意所摄」,第二个作意,就是「有间缺运转作意」。这个第二个作意「有间缺运转作意」在七种作意来说呢,是包括了相作意、胜解作意、远离作意、摄乐作意,包括这四个作意。「有间缺作意」包括这四个作意。那么「无间缺作意」这地方没提。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