亥三、所依(分二科)天一、标列二依

入息出息有二所依。何等为二?一身、二心。

这是第三科「所依」。第一科是辨入出息的「种类」,第二科是「因缘」,现在是第三科「所依」。「入息出息有二所依」,我们的生命体上有入息、有出息,这个入出息有二个事情、有二件事是它的依止处;就是它在什么地方入出息呢?就是这么一句话。「何等为二」是那二种事情呢?「一身、二心」就这身体和心,这二件事是入出息的依止处。这是「标列二依」。下面第二科,「释其所以」分三科,第一科「标义」。

∵∵

天二、释其所以(分三科)地一、标义

所以者何?要依身心入出息转,如其所应。

「所以者何」?这个「身」和「心」为什么是入出息的依止处呢?「要依身心入出息转」,事实上就看出来,「要依身心」为依止处,才有入息出息这二件事的出现。「如其所应」,但是另外还有个「如其所应」;看《披寻记》。

《披寻记》九一六页:

要依身心入出息转如其所应者:入出息转非唯依身、非唯依心,是故前说有二所依,然亦非唯依身心转,由诸有情业差别故,或时不转,是故说言如其所应。如下妨难,其义可知。

「要依身心入出息转如其所应者:入出息转非唯依身、非唯依心」,我们的入息出息的活动,不但是依赖身体,不但是依赖心里。「是故前说有二所依」,所以前边还有二个说法,有「牵引业」还有「脐处孔穴」有这样事情。「然亦非唯依身心转」,这就看出来,不但是依身心活动。「由诸有情业差别故」,由于一切众生他所创造的业力不一样故。「或时不转」或者有的时候他就不活动了。譬如说:是色界的第四禅就没有息的活动、是第四禅,无色界的四空定还有灭尽定,都是没有出入息的,是他另外一种业力。「是故说言如其所应」,所以随他的不同的业力,就会有不同的情况的。「如下妨难,其义可知」像下面文会提到这件事,也有这个困难,可以明白了。

这是「标义」,以身心为依止处的道理。下边「遮非」。

∵∵

地二、遮非

若唯依身而息转者;入无想定、入灭尽定、生无想天诸有情类,彼息应转。若唯依心而息转者;入无色定、生无色界,彼息应转。若唯依身心而转、非如其所应者;入第四静虑、若生于彼诸有情类、及羯罗蓝頞部昙闭尸等位诸有情类,彼息应转。然彼不转。

「若唯依身而息转者」还有个「如其所应」,若是唯独这个息在身上活动,这样子。「入无想定、入灭尽定、生无想天诸有情类,彼息应转」,这个众生得到初禅、二禅、三禅、四禅,在四禅里面修无想定成功了的人,成功了以后他入了灭尽定,他的心不动了,但身体还在;你说「唯依身」转,他有身体的存在,他应该有出入息啊!但是没有。「入灭尽定」也是没有这个息,也没有这个出入息的活动,但是他身体还是存在的。「生无想天诸有情类」,入灭尽定是在人间,他若死掉了以后生到无想天去,生到无想天前半劫入无想定,以后就是一直在无想定里面。他五百大劫的寿命他一直在定里边,他也没有息的存在,但是身体是在。所以这个入无想定的有情,入灭尽定的有情,生无想天的「诸有情类」,「彼息应转」他的出入息应该出现才是对的,因为他有身体啊!所以从这里看呢,不可以「唯依身而息转」的。

「若唯依心而息转者」,如果是唯独是依赖有心的活动,就有出入息的活动,若这样的话。「入无色定、生无色界,彼息应转」,这个入无色定的人就是无色界天,入了无色定生到无色界天的人,他是没有身体了,他这心还是有,这个第六意识还是活动的。「若唯依心而息转」那么他们「彼息应转」,那些人应该有出入息的活动,但是事实上没有。

「若唯依身心而转,非如其所应者」,如果唯独是又有身、又有心就会有出入息的活动。「非如其所应者,入第四静虑,若生于彼诸有情类,及羯罗蓝頞部昙闭尸等位诸有情类,彼息应转」。这个入第四静虑的众生,他的身体也是有,他也有第六识活动,是「唯依身心而转」,那么入第四静虑的人应该有出入息,这个入第四静虑是在人间得第四静虑的人。「若生于彼诸有情类」,就是得第四静虑的人死掉了,生到色界第四静虑去,所以「若生于彼诸有情类」也应该有息转。「及羯罗蓝頞部昙闭尸等位」,这是在我们人间这胎生的众生,一共有八个阶级,现在说出来第三个位子,「羯罗蓝、頞部昙、闭尸」三个位子,这「等」就等其余的五个位子。这些众生也是有身有心的,那么「若唯依身心而转」,他们「彼息应转」,他们的出入息也应该都有,「然彼不转」然而这些人没有息的出入;这可见这小孩子降生以后才有出入息,在母腹里面、在母胎里面是没有出入息。

∵∵

地三、结成

是故当知要依身心、入出息转,如其所应。

这是结束这一段文。所以应该知道这个出入息是要依赖「身心」才有出入息转;但是还要「如其所应」,就是有的众生还是,他有身有心而没有出入息,有这个事情。

∵∵

亥四、行别(分三科)天一、标

入息出息、有二种行。

一共是分六科,第一科「种类」,第二科「因缘」,第三科「所依」,现在第四科「行别」,分三科,第一科「标」。这个入息和出息有二种行相。这是「标」,下面是「征」。

∵∵

天二、征

何等为二?

∵∵

天三、列

一者入息向下而行;二者出息向上而行。

「一者入息向下而行」,这是第三科「列」出来。这个「入息」,是由鼻或者是口「向下」,向脐轮那个方向去走、去活动。「二者出息向上而行」,是由脐轮向鼻、向口,向这方面活动。这是列出来。下边是第五科「地别」,分四科,第一科「标」。

∵∵

亥五、地别(分四科)天一、标

入息出息、有二种地。

这个入息出息有二种地;这个「地」也就是所依靠的、所依止的地方。

∵∵

天二、征

何等为二?

这是「征」。

∵∵

天三、列

一粗孔穴、二细孔穴。

这以下第三科列出来。那两二个地呢?这个「粗孔穴」是一个地,二是「细孔穴」这是又一个地,这二个地。下面第四科解释,先解释「粗孔穴」。

∵∵

天四、释(分二科)地一、粗孔穴

云何麤孔穴?谓从脐处孔穴乃至面门鼻门;复从面门鼻门乃至脐处孔穴。

「云何麤孔穴?谓从脐处孔穴乃至面门鼻门」,这是「粗孔穴」,从这个肚子上脐这个地方有孔穴,乃至到面门,一直通到口通到鼻。「复从面门鼻门乃至脐处孔穴」,那么这个就是「入息」,又从面门的口和鼻门的孔,又入到脐处的孔穴。

这是说「粗孔穴」。现在第二说这「细孔穴」。

∵∵

地二、细孔穴

云何细孔穴?谓于身中一切毛孔。

「云何」叫做「细孔穴」呢?「谓于身中一切毛孔」都是气息出入的通道,都有息的出入的。

∵∵

亥六、异名(分四科)天一、标

入息出息、有四异名。

这是第六科「异名」,分四科,第一科「标」。「有四异名」标出数目,第二科是「征」。

∵∵

天二、征

何等为四?

∵∵

天三、列

一名风,二名阿那波那,三名入息出息,四名身行。

这第三科是列出来,列出来这四个名字。一个名字是叫「风」。「二名阿那波那」,「阿那波那」翻个持来持去。「三名入息出息」,这是第三个名字。「四名身行」,你有入出息你这身体才能动,这是「身行」。

∵∵

天四、辨

风名一种、是风共名;余之三种是不共名。

「风名一种」。这第四科是「辨」,再解释一下。这个四个名字里边第一个「风」的名字,「是风共名」,是这个息风共同的名字,不管阿那波那也是风,入出息也是风,身行也是风,都是共同的名字。「余之三种是不共名」,其次持来持去、入息出息、身行,这是不同的名字,是有点不同的意思。

这个阿那波那叫持来持去,是说你用这个方法修行能令你的心不乱,所以叫做「持」,是这个意思。这个入息、出息,只是说这个息入出。第四个说身行,因为入出息,身才能活动,其实都是这一回事情。这是第六科说完了。

∵∵

戌二、明修过患(分四科)亥一、标

修入出息者、有二过患。

这是第二科说这入出息的过患。第一科「辨入出息」,现在第二科「名过患」。

「修入出息者」,就是我们佛教徒感觉到有这个需要,或者喜欢用这个方法来摄心,可是有二种过患,有二种过失令你不舒服。这是「标」,下面第二科「征」。

∵∵

亥二、征

何等为二?

∵∵

亥三、列

一太缓方便,二太急方便。

这是列出来。下面第四科解释,分二科,第一科先解释「太缓方便」。

∵∵

亥四、释(分二科)天一、太缓方便

由太缓方便故生起懈怠,或为惛沈睡眠缠扰其心,或令其心于外散乱。

「由太缓方便故生起懈怠,或为惛沈睡眠缠扰其心」,这个「太缓方便」就是,你不是认真的修这个入出息,你心里面不那么注意这件事,那么就会「生起懈怠」,就是不修数息了;本来打的主意是修入出息,结果你没有认真的关系,就是懈怠了。那么你这心不念这个入出息;你心不念入出息的时候,这时候会出现什么现象呢?或者是「惛沈」了,或者是「睡眠」了。这个「惛沈」,你是盘坐、盘腿坐想要修这个入出息,正在修这个入出息,那么这「惛沈」来了,你这个念不能念这个入出息了,这个念力减退了就惛沈了,就不知道所缘境了。这个「睡眠」,就是惛沈厉害了,就根本就放下去睡觉去了;其实睡眠和惛沈是一样,但是有一点不同。「缠扰其心」,这二种随烦恼缠扰这个人的心,令他迷迷糊糊的。

「或令其心于外散乱」,如果你修入出息的时候,你「太缓」的关系,你这念心所不念这个入出息了,就会出现或者就会「令其心于外散乱」,这个念入出息是内,现在不念入出息了,就对外边的色声香味触去攀缘去了,所以心就散乱了。这是由于「太缓方便」,就是你没能认真的念这个入出息,所以叫做「太缓」。

∵∵

天二、太急方便(分二科)∵∵地一、标

由太急方便故;或令其身生不平等,或令其心生不平等。

这是第二科「太急方便」,先是「标」。「由太急方便故」,就是你用心用的太厉害,用的心力太过了。太过的时候,你念这个入出息的时候念得不自然,你特别的用力。「或令其身生不平等」,你念过头了,会有什么现象呢?就令其身体生出来一个「不平等」不自然的境界,或者就是紧张了。「或令其心生不平等」,你身体不自然了,这心也就受到生理的影响,也就紧张,这身心都有一点不自然、不调和了。

这是第一科是「标」。下面第二科解释分二科,第一科「令身生不平等」,先是「征」。

∵∵

地二、释(分二科)玄一、令身生不平等(分三科)黄一、征

云何令身生不平等?

怎么我太用力念这入出息的时候,身体会不平等呢?这是「征」。

下面第二科解释,分二科,第一科「明因缘」。

∵∵

黄二、释(分二科)宇一、明因缘

谓强用力持入出息。由入出息被执持故,便令身中不平风转。

「谓强用力持入出息」,「谓」你用过头了,用的心力特别强了,来持这个「入出息」来控制这个入出息。你念这个入出息的时候你应该自然一点,但是他是控制这个入出息;入的时候要控制它、叫它入,出的时候、叫它出,你这样子就太过头了。就是因为这个关系,入出息不可以控制它的,你就是它要入就入要出就出,你不要控制它,你只是知道就好了;但是他不是他要控制它。「由入出息被执持故」,由于你的入息出息被你控制它,「便令身中不平风转」,你这身体就有一个不平和、不和平的风就动起来;你管它,它不受你管的时候,就有这个反应了。

这是第一个是「因缘」,下面第二个「出过患」。

∵∵

宇二、出过患

由此最初、于诸支节皆生战掉,名能战掉。此战掉风若增长时、能生疾病。由是因缘,于诸支节生诸疾病。

「由此最初、于诸支节皆生战掉」,你这身体全部各部份都掉动,就会动起来。「名能战掉」,这个过患就是「能战掉」,使令你身体掉动;就是那个风不受你的控制,反抗的一个现象,就是这个意思。「此战掉风若增长时、能生疾病」,若是再过了的时候,使令你会有病。「由是因缘,于诸支节生诸疾病」,诸支节都不舒服。

∵∵

黄三、结

是名令身生不平等。

这是第三个结束。下面第二科「令心生不平等」,先是「征」。

∵∵

玄二、令心生不平等(分三科)黄一、征

云何令心生不平等?

∵∵

黄二、释

谓或令心生诸散乱,或为极重忧恼逼切。

这「令心生不平等」,这个第二科解释。怎么叫做「令心生不平等」呢?

「谓或令心生诸散乱」,你一控制这个入出息身体不舒服了,身体不舒服你的心也不念入出息了,就会发出各式各样的妄想,就害怕了。「或为极重忧恼逼切」,因为生理上受到伤害、等于这样说,你心里想:我本来作如是的修行会得到禅定的,现在令我有病了;你心情就是有这种矛盾,为极重的忧恼逼迫所苦恼。这个「切」就是像刀切似的,就是表示苦恼的意思。

∵∵

黄三、结

是名令心生不平等。

所以这个修入出息的时候,不能够太缓也不能够太急。太放松了、太缓太放松了也不可以;你太急、控制它也不可以。是这样意思。

∵∵

酉二、五种修习(分四科)戌一、标

又此阿那波那念,应知略有五种修习。

前边第一科辨这个入出息。现在第二科辨这「五种修习」,五种的修入出息的方法,分四科,第一科「标」。又这个「阿那波那念」这个法门应该知道,简单的说有五种的方法修习,这是「标」。下面第二科「征」。

∵∵

戌二、征

何等为五?

那五种呢?

∵∵

戌三、列

一、算数修习,二、悟入诸蕴修习,三、悟入缘起修习,四、悟入圣谛修习,五、十六胜行修习。

这是列出来。第一个是「算数修习」,第二个是「悟入诸蕴修习」,第三「悟入缘起修习」,四「悟入圣谛修习」,第五「十六胜行修习」,这五种修习,这是列出来。

下面第四科解释,解释分二科。第一科「别辨五种」,一样一样的解释这五种修习,这里分五科。第一科解释这个「算数修习」分二科,第一科「征」。

∵∵

戌四、释(分二科)∵∵亥一、别辨五种(分五科)

天一、算数修习(分二科)∵∵地一、征

云何名为算数修习?

怎么叫做算数修习呢?这是「征」。

下面第二科解释分二科,第一科「依法辨」,依这个「算数修习」的方法来说。第二科是约人说;现在是约法说。分五科,第一科是「标」。

∵∵

地二、释(分二科)玄一、依法辨(分五科)黄一、标

谓略有四种算数修习。

这个算数修习「谓略有四种算数修习」,有四种不同。这是「标」,下面第二科「征」。

∵∵

黄二、征

何等为四?

怎么叫做四呢?这是「征」,下边第三科列出来。

∵∵

黄三、列

一者、以一为一算数,二者、以二为一算数,三者顺算数,四者逆算数。

「一者以一为一」这是一个算数,「二者以二为一」是个算数,「三者顺算数,四者逆算数」这四种,这是「列」。下面第四科再解释,分二科,第一科是「算数的差别」,这个数的差别。第二科是修习还不同,修习的差别。这算数的差别分二科,第一科是「四种算数」,分四科,第一科「以一为一的算数」分三科,第一科「征」。

∵∵

黄四、释(分二科)宇一、算数差别(分二科)宙一、四种算数(分四科)

洪一、以一为一算数(分三科)荒一、征

云何以一为一算数?

这句话怎么讲?这个方法是怎么用呢?这是「征」。下面第二科解释,解释里面分三科,第一科是「一数」,第二科是「二数」。「一数」,什么叫做「一数」?或者是「一数(ㄕㄨˇ)」念「数(ㄕㄨˇ)」也可以。「云何以一为一算数?」

∵∵

荒二、释(分三科)日一、一数

谓若入息入时,由缘入息出息住念,数以为一。

这就叫做「一数」。「谓若入息入时」,就是假设你这时候是入息,就是由鼻至脐,这是「入息」。这个「入息」在入的时候,「由缘入息出息住念」;这个「入息」在入的时候你要有一个念,念这个息在入,就是明明了了的显现出来「入息」在入,它正在由鼻至脐,这个入的现象显现在你心里面,就是你念心所念这个入息。「由缘入息出息住念」,「由缘入息」的时候,就是出息停下来了,这时候不是出息,「出息住」,出息停了入息的时候。由缘这个念「数以为一」,你这念同时还会数数,数这个数;这时候是一,这在入的时候,你这个念心所念这个入息同时数一,记个数,数一,是这个意思,这叫做「以一为一」,就是入息是个一,叫做「以一为一」。

∵∵

《披寻记》九一八页:

由缘入息出息住念者:内门风转,始从面门鼻门乃至脐处,是名入息。于尔所时出息已住,是故能缘彼念,名缘入息出息住念。

「由缘入息出息住念者:内门风转」,「内」就是向里边去,就是由鼻、鼻也是门、口也是门,这个风从内门向里边动,「始从面门鼻门乃至脐处,是名入息」。「于尔所时出息已住」,就是你这个入息由鼻至脐,用那么多的时间,那么多的时间出息已经不动,「住」就不动了。「是故能缘彼念,名缘入息出息住念」,能缘这个入息的那个念,就叫做「缘入息出息住念」,就是这样。缘入息的时候出息不动,这是这个意思。

这是「以一为一」这个数。

∵∵

日二、二数

若入息灭、出息生,出向外时、数为第二。

这是「二数」。「若入息」,它由鼻至脐这个入息,它时间不是很久,它就停没有了,这个「出息」出来了,出息生出来了。「出息」是「出向外」这个时后,就是由脐至鼻,是鼻之外、向外,向外这时候「数为第二」,你这时候这个念心所念这个「出息」,这时候数它是「第二」。前面入息是「第一」,出息是「第二」。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