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识

列表

瑜伽师地论讲记∵卷第十∵(14)

唯识“瑜伽师地论讲记∵卷第十∵(14)”。酉二、释差别(分五科)戌一、缘起道理别(分二科)∵∵亥一、问∵问:何因缘故说缘起支非自作、非他作、非俱作亦非无因生耶?∵这是第九科「缘起诸经」的第四科「释别别说」,这一科分三科,第一科「释妨难」解释完了,第二科「释差别」。「释差别」里面分五科,第一科是「缘起道理别」,这个起道理的差别。∵「问:何因缘...

唯识论善恶∵续(一)

唯识“唯识论善恶∵续(一)”。唯识简介(净常)25.唯识论善恶∵续一对于善恶的看法,唯识学所讲的,比世间一般学说所讲的,还要周到而深刻。唯识学讲善恶,不但要从一个人表现于外边的行为上讲,而且更要追究到这个人的起心动念;不但要从自他两方面的利害来讲,而且更要从对现在、未来二世的影响来判断善恶。上一期,我们已经研究了「善法」,曾说到...

唯识论善恶(上)

唯识“唯识论善恶(上)”。唯识简介(净常)24.唯识论善恶(上)本文:在研究正题之前,请先看一段鸟窠禅师和白侍郎居易的公案,这一段公案,在景德传灯录以及释氏稽古续略上面都有记载,大意是这样的:在唐宪宗元和年间,白居易由中书舍人的官位,转到杭州去当刺史。他因为听到禅师的道风很盛,所以就入山礼座。到了山上,看到禅师正栖止在一棵松...

唯识论善恶∵续(三)

唯识“唯识论善恶∵续(三)”。唯识简介(净常)27.唯识论善恶续(三唯识学说到恶法有四类,第一类是「根本烦恼」六种,第二类是「小随烦恼」十种,以上这两类,上回都已经简介过了,现在接着先研究第三类「中随烦恼」二种:无惭与无愧。先说说中随烦恼与小随烦恼之区别:(一)小随烦恼现起之时是各别而起,所谓「自类不俱」。而中随烦恼则是「自类俱...

唯识论善恶∵续(二)

唯识“唯识论善恶∵续(二)”。唯识简介(净常)26.唯识论善恶∵续(二)唯识学说到恶法有四类,第一类是「根本烦恼」六种,上回已经介绍过,接下来要谈谈「随烦恼」。随烦恼,就是随着根本烦恼而起的一种烦恼活动。它又分为三类,即:小随烦恼,中随烦恼以及大随烦恼。问:何以随烦恼又区分为小、中、大三类呢?答:约其三义。三义都无,称之为小随烦...

论唯识宗的修证次第(果清)

唯识“论唯识宗的修证次第(果清)”。论唯识宗的修证次第果清闽南佛学我们修行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成佛,然而,佛道长远,须经三大阿僧祗劫,修六度万行,积无量福德,断除我法二执方可证得。唯识宗将在修行过程中,破执的深浅及断惑的多少等,分为五个次第,即五位。这五位就是:资粮位、加行位、通达位、修习位、究竟位。下面将此五位加以简单介绍,以便大家对唯...

略述法相义与唯识义之异同(胡晓光)

唯识“略述法相义与唯识义之异同(胡晓光)”。略述法相义与唯识义之异同胡晓光闽南佛学印度大乘佛教共有两轮,一是般若中观空宗,二是瑜伽唯识有宗,中观与唯识在研究对象事物时,各自取向不同,中观侧重于对事物的普遍本质规律的阐释,唯识侧重于对事物的特殊性质法则的揭示,着名佛学家欧阻竟无先生说:“一切法(事物)空宗为般若,一切法无我宗为唯识”可见中观的性...

唯识种子管见(朗诚)

唯识“唯识种子管见(朗诚)”。唯识种子管见朗诚闽南佛学小引种子,也叫习气。它是唯识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范畴,也是一整套“赖耶缘起”理论建立的基石。有关它的起源、性质、功能和形成(熏习)过程等方面的知识以及涉及这些知识的诸多分歧意见,在《成唯识论》和《成唯识论述记》中有着详尽的论述和介绍。本文中,笔者无意完整地复述以上所提到的那几个...

唯识学上的转依义(戒斌)

唯识“唯识学上的转依义(戒斌)”。唯识学以严密的逻辑思维,用理论联系实践的方法,引导人们依法修持,获得最高无漏果,离苦得乐,趣向自由解脱的境界。而这一过程,关键在于转依。如《成唯识论》说:“由转烦恼,得大涅盘,转所知障,证无上觉,成立唯识,意为有情,证得如斯二转依果。”这里显示了唯识教施设目的所在。唯识的理论既是说明宇宙人生的真理,...

从三性三无性看唯识宗的中道性(果清)

唯识“从三性三无性看唯识宗的中道性(果清)”。从三性三无性看唯识宗的中道性果清闽南佛学一、概说唯识宗的要旨是:—切诸法,皆是唯识中道。唯识宗认为:诸法实相有二个方面:即既不是有自性,如名言诠表所说,也不是—无所有.这样远离有无二边以为中道。唯识宗是以唯识所现来解释世界,对於诸法的现象舆本质的问题,唯识宗用二种方法来说明。一种是肯定的说明法,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