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戒清净对于天台止观修证之重要性──以智顗《摩诃止观》之论述∵∵

[∵作者:何名容∵

【资料形态】硕博文库|中国***

【文献属性】[***]国立政治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硕士学位论文

【文章标题】持戒清净对于天台止观修证之重要性──以智顗《摩诃止观》之论述

【文章作者】何名容∵∵

【指导教师】熊琬

【文章页数】175页

--------------------------------------------------------------------------------

【中文摘要】佛法修行以解脱为目标,解脱的意义可分为世俗超脱和究竟解脱;戒律是以解脱为目标,作为修行的重要依止;天台止观中的持戒清净,其内涵即是从世俗的超脱到究竟的解脱,亦即从事律仪戒到理戒,以戒律和止观修证的关系,透过一心三观、圆融妙谛的思想型态说明持戒的意涵。

本论文以《摩诃止观》中的持戒清净作为讨论主题,从持戒清净本身的讨论,包括戒律的持犯与忏悔,以及讨论智者大师以一心三观和圆融妙谛对于持戒清净意涵的深化。由此可知,天台论持戒清净是属于圆戒思想,周备圆融;持戒清净亦融摄戒定慧三者于其中,其具体的表现亦可于忏悔内涵中呈显。本文即是从持戒和止观的关系,说明戒行清净为止观修证之首务,以天台止观之观阴界入、观不可思议境与持戒清净皆以观心乃至中道为***思想的实现。

以下,略述本论文的各章内容。

第一章,说明本论题的基本背景,以及论题形成的因素,以及针对此论题的研究意义;其次,说明研究现况,厘清本论题的研究宗旨;第三,说明本文的研究方法及论述程序。

第二章,以《摩诃止观》的持戒内容作详细的介绍,以戒名、戒相、持犯不定、犯戒的种类为说明,针对持戒的内容掌握,以此探究持戒义理之特殊性的基础。其中辅以智者大师其它止观着作加以呈现。

第三章,以《摩诃止观》中持戒清净的第四部份─忏悔之内容梳理。首先对于忏悔的意义─戒体清净,以及忏悔的方法─有相持戒之忏悔、无相持戒之忏悔等内容说明。

第四章,于前二章对于《摩诃止观》之持戒清净的内容之后,进一步与从止观的义理论述其二者的关系。首先,一心三观与***妙谛为《摩诃止观》一书的宗旨,一心三观即是其***止观的方法,以即空即假即中之中道观为正观,而中道正观即是以***妙谛为内涵,中道亦是不二无别,一即一切,一切即一,非一非一切之圆融无碍。又一心三观持理戒,以中道观心持戒,无戒不备,是以于止观修证中,亦是以观心为主要观法,是以在***之理观上,持戒亦得以圆满,止观修证亦是为圆满,是则戒定慧三者由一心三观之止观修证而互融无碍。于此持戒清净与止观的特殊性之处依此而开展。

第五章,本文以《摩诃止观》中持戒与止观为讨论,主要探讨持戒于天台止观的重要性,由前文对于《摩诃止观》之持戒的内容,以及《摩诃止观》中论述止观修证的思想,并由二者的内涵中发现二者的关系实是同以观心为主,又如以此观心为止观修证,则法界圆融是当下圆满,因为一即一法界,一法界即一,非一非一法界的思想,是以天台戒学以此为内涵,亦是周备圆融。又在此周备圆融观法中,戒定慧三者的关系是相互融摄,此即为天台就学尤重戒定慧融合之特殊点。另从戒律发展史中呈现智者大师对于戒的定位和意义的阐发,如以戒和定的结合,而使其将十戒的次序以随定戒作为最终,且其以***实相之法,亦将兼摄大小乘诸戒。又持戒与忏悔本为重属的关系,“持戒清净”忏悔而使之清净,而天台之忏悔思想之深入圆融,影响后来中国佛教的忏法,以一并说明。

--------------------------------------------------------------------------------

【论文目次】∵

第一章∵书目∵∵1

第一节∵∵动机∵∵1

第二节∵∵现况说明∵∵14

第三节∵∵方法与论述程序∵∵20

第二章∵《摩诃止观》论戒名戒相之架构∵∵25

第一节∵∵戒名之罗列∵∵27

第二节∵∵戒相之说明∵∵38

第三节∵∵犯戒之种类∵∵60

第四节∵∵持犯不定之论述∵∵68

第五节∵∵小结∵∵75

第三章∵《摩诃止观》论戒律持犯与忏悔∵∵76

第一节∵∵戒体清净与忏后还净∵∵76

第二节∵∵有相戒之持犯与忏悔∵∵84

第三节∵∵无相戒之持犯与忏悔∵∵97

第四节∵∵小结∵∵110

第四章《摩诃止观》论持戒清净与止观之关系∵∵112

第一节∵∵一心三观与***妙谛∵∵112

第二节∵∵中道持戒与止观修证∵∵128

第三节∵∵《摩诃止观》论持戒与止观关系之特殊性∵141

第四节∵∵小结∵∵146

第五章∵∵结论∵∵147

第一节∵∵天台论持戒清净之周备圆融∵147

第二节∵∵天台戒学尤重戒定慧融合之特色∵∵153

第三节∵∵持戒清净对于天台止观修证之重要性∵∵156

第四节∵∵天台论持戒与止观修证关系之影响与价值∵∵161

【附录一】∵∵摩诃止观十章∵∵164

【附录二】∵∵论文结构∵∵165

参考书目∵∵166∵∵

--------------------------------------------------------------------------------

【参考文献】∵

重要参考书目:

(一)、印度汉译经典、论典(依大正藏次序排列)

《央掘摩罗经》,刘宋.求那跋陀罗译,《大正藏》,第二册。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后秦.鸠摩罗什译,《大正藏》,第八册。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姚秦.鸠摩罗什译,《大正藏》,第八册。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唐.玄奘译,《大正藏》,第八册。

《妙法莲华经》,姚秦.鸠摩罗什译,《大正藏》,第九册。

《大般涅盘经》,北凉.昙无谶译,刘宋.慧严等再治,《大正藏》,第十二册。

《般舟三昧经》,后汉.支娄迦谶译,《大正藏》,第十三册。

《维摩诘所说经》,姚秦.鸠摩罗什译,《大正藏》,第十四册。

《诸法无行经》,姚秦.鸠摩罗什译,《大正藏》,第十五册。

《禅秘要法经》,姚秦.鸠摩罗什译,《大正藏》,第十五册。

《坐禅三昧经》,姚秦.鸠摩罗什译,《大正藏》,第十五册。

《禅法要解》,姚秦.鸠摩罗什译,《大正藏》,第十五册。

《佛说首楞严三昧经》,姚秦.鸠摩罗什译,《大正藏》,第十五册。

《月灯三昧经》,高齐.那连提耶舍译,《大正藏》,第十五册。

《菩萨璎珞本业经》姚秦.竺佛念译,《大正藏》,第二十四册。

《梵网经》,后秦.鸠摩罗什译,《大正藏》,第二十四册。

《大智度论》,龙树菩萨造,后秦.鸠摩罗什译,《大正藏》,第二十五册。

《中论》,龙树菩萨造,清目释,姚秦.鸠摩罗什译,《大正藏》,第三十册。

《百论》,提婆菩萨造,婆薮开士译,姚秦.鸠摩罗什译,《大正藏》,第三十册。

《十二门论》龙树菩萨造,后秦.鸠摩罗什译,《大正藏》,第三十册。

(二)、中国佛教典籍(依大正藏次序排列)

《妙法莲华经玄义》,隋.智顗说,灌顶录,《大正藏》,第三十三册。

《法华经玄义释签》唐.湛然述《大正藏》,第三十三册。

《妙法莲华经文句》,隋.智顗说,灌顶录,《大正藏》,第三十四册。

《观音玄义》,隋.智顗说,灌顶记,《大正藏》,第三十四册。

《维摩经玄疏》,隋.智顗撰,《大正藏》,第三十八册。

《请观音经疏》,隋.智顗说,灌顶记,《大正藏》,第三十九册。

《金光明经玄义》,隋.智顗说,灌顶录,《大正藏》,第三十九册。

《四分律删繁补阙行事钞》,唐.道宣撰,《大正藏》,第四十册。

《天台菩萨戒疏》,唐.明旷删补,《大正藏》,第四十册。

《法华经安乐行义》,陈.慧思撰,《大正藏》,第四十六册。

《诸法无诤三昧门》,陈.慧思撰,《大正藏》,第四十六册。

《大乘止观法门》,陈.慧思说,《大正藏》,第四十六册。

《摩诃止观》,隋.智顗说,《大正藏》,第四十六册。

《摩诃止观辅行传弘决》(四十卷),唐.湛然述,《大正藏》,第四十六册。

《止观义例》,唐.湛然述,《大正藏》,第四十六册。

《止观大意》,唐.湛然述,《大正藏》,第四十六册。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隋.智顗述,《大正藏》,第四十六册。

《始终心要》,唐.荆溪***述,《大正藏》,第四十六册。

《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隋.智顗说,《大正藏》,第四十六册。

《六妙法门》,隋.智顗说,《大正藏》,第四十六册。

《四念处》,隋.智顗说,《大正藏》,第四十六册。

《天台智者大师禅门口诀》,隋.智顗说,《大正藏》,第四十六册。

《观心论》,隋.智顗述,《大正藏》,第四十六册。

《法界次第初门》,隋.智顗撰,《大正藏》,第四十六册。

《四教义》,隋.智顗撰,《大正藏》,第四十六册。

《教观纲宗》,明.智旭述,《大正藏》,第四十六册。

《方等三昧行法》,隋.智顗说,《大正藏》,第四十六册。

《法华三昧忏仪》,隋.智顗说,《大正藏》,第四十六册。

《释摩诃般若波罗蜜觉意三昧》,隋.智顗说,《大正藏》,第四十六册。

《法华三昧行事运想补助仪》,唐.湛然述,《大正藏》,第四十六册。

《隋天台智者大师别传》,隋.灌顶撰,《大正藏》,第五十册。

《高僧传》,梁.慧皎撰,《大正藏》,第五十册。

《续高僧传》,唐.道宣撰,《大正藏》,第五十册。

《景德传灯录》,宋.道原纂,《大正藏》,第五十一册。

《天台九祖传》,宋.士衡编,《大正藏》,第五十一册。

《维摩经文疏》,隋.智顗撰,《卍续藏经》,第二十八册。

《摩诃止观辅行传弘决》,隋.天台智者大师讲述,章安灌顶大师笔记,唐.荆溪湛然大师注释,明.传灯大师增科,台北:中华佛教文献编撰社,1994年。

《摩诃止观辅行传弘决述记》,民.宝静法师讲述,显明法师补述,美国:止观弘法印经处,1995年。

(三)现代专辑论着

太虚∵《中国佛学特质在禅》(高雄:佛光,1997年)

尤慧贞∵《天台宗性具圆教之研究》(台北:文津出版社,1983年)

王雷泉释译《摩诃止观》(台北:佛光,∵1997年)

冉云华∵《中国禅学研究论集》(台北:东初出版社,1990年)

平川彰等着,许明银译《佛学研究入门》(台北:法尔出版社,∵1990年)

印顺《中国禅宗史》(台北:正闻出版社,1988年)

安滕俊雄着,苏荣焜译《天台学──根本思想及其展开》(台北:慧炬出版社,∵1998年)

何国诠∵《中国禅学思想研究》(台北:文津出版社,1987年)

吴汝钧∵《佛学研究方法论》(∵台北:***学生书局,1996年)

吴汝钧《天台智顗的心灵哲学》(台北:***商务印书馆股份有限公司,1999年)

吕澄□m中国佛学思想概论》(台北:天华出版社,1982年)

吕澄∵《印度佛学思想概论》(台北:天华出版社,1982年)

吕澄∵《中国佛学源流略论》(台北:大千出版社,2003年)

李四龙《天台智者研究─兼论宗派佛教的兴起》(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

李志夫《中印佛学比较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

李志夫编《摩诃止观之研究》(台北:法鼓文化,2001年)

李淼编着《禅宗思想大全》(高雄市:丽文文化出版,台南市∵:∵***复文兴业总经销,∵1994年)

阿部正雄着,王雷泉、张汝伦译《禅与西方思想》(台北:桂冠图书股份有限公司,1992年)

柳田圣山着,毛丹青译《禅与中国》(台北:桂冠图书股份有限公司,1992年初版,1997年初版二刷)

洪修平《中国禅学思想史》(台北:文津,1994年)

洪修平《禅宗思想的形成与发展》(高雄:佛光,1991年)

夏金华《缘起.佛性∵.成佛─隋唐佛学三大核心理论的争议之研究(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3年)

新田雅章着,玉盏译《天台哲学入门》(台北:东大,2003年)

云门学园编制《六妙门表解》(台北:原泉出版社,1999年)

云门学园编制《释禅波罗蜜表解》(台北:原泉出版社,1999年)

云门学园编制《摩诃止观表解》(台北:原泉出版社,1999年)

董平着《天台宗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张曼涛∵《现代佛教学术丛刊∵2.禅学论文集》(台北:大乘文化出版社,1976年)

张曼涛∵《现代佛教学术丛刊31.中国佛教的特质与宗派》(台北:大乘文化出版社,1976年)

张曼涛∵《现代佛教学术丛刊55.天台学概论》(台北:大乘文化出版社,1976年)

张曼涛∵《现代佛教学术丛刊56.天台宗之判教与发展》(台北:大乘文化出版社,1976年)

张曼涛∵《现代佛教学术丛刊57.天台典籍论集》(台北:大乘文化出版社,1976年)

张曼涛∵《现代佛教学术丛刊58.天台典籍研究》(台北:大乘文化出版社,1976年)

张曼涛∵《现代佛教学术丛刊∵70.佛教各宗比较研究》(台北:大乘文化出版社,1976年)

郭敏俊译,忽滑谷快天作《禅学思想史》(台北县汐止:大千∵2003年)

野上俊静等着,释圣严译《中国佛教史概说》(∵台北:***商务印书馆股份有限公司,1972年初版,2000年二版四刷)

陈英善∵《天台缘起中道实相论》(台北:法鼓文化,1997年)

陈英善《天台性具思想》(台北:东大图书公司,1987年)

傅伟勋∵《佛教思想的现代探索》(台北:东大发行,三民总经销∵1995年)

傅伟勋《从创造的诠释学到大乘佛学》(台北:东大图书公司,∵1990年)

创古***着,帕滇***译《止观禅修》(台北:众生文化出版有限公司,1997年)

劳政武《佛教戒律学》(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1999年)

智顗大师述、宝静大师讲《修习止观作禅法要》(新店:圆明出版社,1992年)

汤用彤《汉魏两晋北朝佛教史》(上)(下)(台北:***商务印书馆股份公司,1991年)

辜宗瑜《圣严法师的禅学思想》(台北:法鼓文化,2002年)

黄连忠译《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台北:佛光,1998年)

圣严法师《菩萨戒指要》(台北:法鼓文化,1999年)

圣严法师《戒律学纲要》(台北:法鼓文化,1997年)

圣严法师《天台心钥:教观纲宗贯注》(台北:法鼓文化,2002年)

圣严法师《大乘止观法门之研究》(台北:东初出版社,1995年)

慧广法师《忏悔的理论与方法》(凤山:法喜出版社,1990年)

赖永海《湛然》(台北:东大图书公司,1993年)

蓝吉富主编《中印佛学泛论─傅伟勋教授六十大寿祝寿论文集》∵(台北:东大图书公司,1993年)

蓝吉富《隋代佛教史迹论》(台北:***商务印书馆图书股份有限公司,1974年初版,1998年二版二刷)

释大睿《天台忏法之研究》(台北:法鼓文化,2000年)

释见憨.钟修三.欧先足.林正昭译,佐藤达玄着《戒律在中□磞繸衁熊o展》(上、下)(嘉义:香光书乡,1997年)

释圣严等作《印顺思想;印顺导师九秩晋五寿庆论文集》(新竹:正闻初版社,2000年)

释慧岳编着《天台教学史》(台北:中华佛教文献编纂社,1974年)

(四)硕博士论文:

林志钦《智者大师教观思想之研究》(文化大学:哲学研究所博士论文,1999年)

林明莉《智者大师之一佛乘思想与实践》(国立中兴大学:中国文学系硕士论文,1999年)

陈玉美《天台智顗《法华三昧忏仪》之研究》(华梵大学:东方人文思想研究所硕士论文,2000年)

黄柏源《智顗医学思想之研究──以《摩诃止观》“观病患境”为中心》(华梵大学:东方人文思想研究所硕士论文,1999年)

赵东明《天台智顗《摩诃止观》“一念三千”说研究》(国立***大学:哲学研究所硕士论文,2001年)

赵海涵《天台宗智者大师忏仪研究》(华梵大学:东方人文思想研究所硕士论文,1999年)

韩子峰《天台法华三昧之研究》(国立***师范大学:国文研究所博士论文,1998年)

(五)期刊论文资料:

仁惟法师〈《法华三昧忏仪》无相忏与十乘观法之圆观一心〉(华梵大学:天台学会第四届研讨会,2001年)

林志钦〈天台智顗教观思想体系〉(《中华佛学研究》第五期,台北:中华佛学研究所,2001年,页205-232)

林志钦〈天台智顗一心具足说之理论意涵〉(华梵大学第五次儒佛会通学术研讨会,华梵大学哲学系,2001年,页89-135)

陈英善〈天台***止观之修证─就十乘观法而论〉(《中华佛学学报》第十五期∵台北:中华佛研所,2002年,页305-333)

陈英善〈天台忏悔与戒定慧之关系〉(第四届中华国际佛学会议∵--“佛教与廿一世纪”,台北:中华佛研所,2002年)

陈英善〈《摩诃止观》、《释观》、《小止观》之比较〉(《谛观》第80期,台北:谛观杂志社,1995年,页1-22)

陈英善〈论述天台智者大师的次第戒圣行─十支戒〉(《圆光佛学学报》创刊号∵台北:1993年,页141-160)

陈英善〈天台智者的戒体论与《菩萨戒义疏》〉(《佛学中心研究学报》第五期,台北:***大学文学院佛学研究中心∵,2000年,页113-133)

韩子峰〈“童蒙”止观之正修研究〉(《华梵学报》第一卷第一期,台北:华梵人文科技学院,1993年,页19-36)

释大常〈智者大师立“三藏教”依据之探究〉(台北:《中华佛学研究》第六期,2002年,页205-233)

∵∵∵∵∵∵∵∵∵∵∵∵∵∵∵∵∵∵∵∵∵∵∵∵∵∵∵∵∵∵∵∵∵∵∵∵∵∵∵∵∵∵∵∵∵∵∵∵∵∵∵∵∵∵∵∵∵∵∵∵∵∵∵∵∵∵∵∵∵∵∵∵∵∵∵∵∵∵∵∵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