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自印度传入中国后,经历了一段漫长过程,逐渐行成「中国佛教」。称之为中国佛教,并不单纯是佛教在中国,主要是佛教的中国化。

佛教传入中国,逐渐成为「中国佛教」经历了翻译介绍(汉至东晋)、格义理解(南北朝)、创造发展(隋唐)及儒释道融合(宋至清)等阶段。每个不同阶段均出现过一些杰出的历史人物,来完成了不同的历史任务。

在第一个阶段的着名僧人(《高僧传》上的重要人物),都是译经大师。佛典的翻译者,经常也是所译佛典的宣传者,并由译出经典派生出初步的学派。又,在翻译介绍的阶段已孕育着格义理解的成分,格义理解的阶段也孕育着创造发展的成分。天台宗的开创人智顗生活在陈隋之际,他依凭《法华经》的基本理论框架,发挥其理论的创造性,构建了自己的思想理论体系。

智顗的思想理论体系可以分做两大部分。一是宗教实践的「止」,二是教学(哲学)原理的「观」,两者合起来,构成完整的天台教学系统。另外,他从未脱离「止」来谈论「观」,始终把「止观」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对待,也就是把禅定的实践与宗教的理论紧密结合,形成「止观哲学」体系。

智顗虽然依一定的禅观行持,但基本上走的是解悟之路,以闻思修而入,依浅定而发深解,多在思辨上下工夫,表现出以高度的哲学思辨来组织佛学思想的能力。由智顗的这一贡献,开创了中国佛教的一个新时代。

止观既是智顗佛学的起点,同时也定归宿。天台的教理和实践,都可包容于智顗的止观学说之中,在智顗看来,止观包容了佛教一切理论和修行,他们的并重和***是通往「实相」的必经之路。所谓「舍止观不足以明天台道、不足以议天台教」,天台教学的学者新田雅章先生的《天台哲学入门》正是以深入浅出的笔触,提纲挈领地介绍智顗「止观」教学与实践的难得好书。译者得幸,有机会译此好书以分享读者,实在得感谢东大图书公司。谢谢!

徐玉盏

二00三年四月

∵∵∵∵∵∵∵∵∵∵∵∵∵∵∵∵∵∵∵∵∵∵∵∵∵∵∵∵∵∵∵∵∵∵∵∵∵∵∵∵∵∵∵∵∵∵∵∵∵∵∵∵∵∵∵∵∵∵∵∵∵∵∵∵∵∵∵∵∵∵∵∵∵∵∵∵∵∵∵∵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