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岩寺曾弘传唐密

山东灵岩寺冠居天下名兰“四绝之首”,坐落在泰山西北气势威伟尊雄的昆仑山(亦称方山、玉符山)南麓。黄河北绕,岱顶南瞻,群山拱环,别是乾坤,为泰山背最幽绝处。行政属济南市长清县所辖。

寺院经历一千六百多年的悠久历史,名胜众多,枚举难周。现存古建筑有金刚殿、天王殿、钟鼓楼,大雄宝殿、千佛殿、十王殿、御书阁、方丈院、证盟殿;除此尚有般舟殿、孔雀明王殿、卧佛殿、龙藏殿、七古佛堂、观音堂、达摩殿、转轮殿等众多殿堂遗址。寺中有“海内第一名塑”的宋代尼塑罗汉、辟支佛塔、铁袈裟、朗公石、一线天、白云洞、可公床、菩萨顶(蹲狮岩)、仙人岩、仙人街、天门、无生地、明孔山、摩顶松、汉柏、鸳鸯檀、龙凤檀、太宗御碑、乾隆御碑群、慧崇塔、僧塔林、方山积翠、镜池春晓、朗公泉、袈裟泉、甘露泉、五步三泉、夕照亭、通灵桥、十里松以及散布于寺院山岩、殿壁间的无数文贤骚客留下的咏叹灵岩的诗偈碑文等等,风景尤胜、美妙难收。

据《灵岩寺志》所载,远古时,已有“希有如来”于寺所在地成无上觉道,西汉文帝梦泰山灵岩庙并为之祭祝兴旺;西晋大师弗图澄游观灵岩峪谷,之后有其高弟竺僧朗大师,因缘卜居泰山,始造灵岩道场,即有“戒若冰霜、学徒清秀”,道德远播、垂范人天的灵岩古风,大师道德所感,七帝竞相供养,书请为师,却不动道场。

北魏法定禅师(碑载为观音大士所化)重兴灵岩,及至唐初慧崇大师创千佛殿,更加开拓道场,灵岩佛教大乘风范,愈加发扬。始有“天下四绝”之美誉,宋金元明,寺院香火鼎盛,规模更加宏大,常住僧多至数千众(见元“清安禅师道行碑记”),高僧辈出,龙象群涌(见《高僧传》所录),可谓佛光万丈,法延磅礴,名传四方,盛极一时。

相伴千年岁月的辉煌历史,道场所传法脉是寺院一切活动的主旋律。唐天宝年间李邕所撰《灵岩寺碑颂并序》上载,“或真空以悟圣,或密教以接凡,谓之灵岩,久矣”,可知灵岩寺为禅宗与密法(汉密)并弘的佛教道场。灵岩寺禅宗的弘扬先后经历了北宗、南宗的发展;南宗又经历了“云门”、“黄龙”、“曹洞”、“临济”的变迁,而以曹洞正宗为主。还有值得一提的是唐高僧降魔藏大师驻锡灵岩,开灵岩茶风以助禅坐,随后饮茶之风播及南北僧寺及俗俚铺间。

唐密(亦称“汉密”)在灵岩寺也得到了相当规模的弘传。从建筑上看,至今尚留存着唐代庙门密殿遗址、北宋始建的“孔雀明王殿”、“转轮藏殿”等密法殿宇。从尚存的大量石幢上所刻的各种密咒如“佛顶尊胜陀罗尼”、“六字大明咒”、“大随求咒”、“文殊五字真言”、“护法咒”以及大批用古梵文所刻的咒语等等,突出地体现了“唐密”的特征。作为唐密无上法门——又十分适应于汉地禅风文化特征的“无相密心中心法”,在大灵岩寺也得到了弘扬。唐天成三年在山门密殿石柱上就刻有“一切如来心中心真言”,僧塔林中“大随求咒”更是屡见不鲜。灵岩寺唐宋以来心中心密法的弘扬可谓是近代以来佛教中再度兴起的“无相心中心密法”的前弘期。∵∵∵∵∵∵∵∵∵∵∵∵∵∵∵∵∵∵∵∵∵∵∵∵∵∵∵∵∵∵∵∵∵∵∵∵∵∵∵∵∵∵∵∵∵∵∵∵∵∵∵∵∵∵∵∵∵∵∵∵∵∵∵∵∵∵∵∵∵∵∵∵∵∵∵∵∵∵∵∵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