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舟竞渡活动的起源关于龙舟竞渡的起源,历史上一直有不同的说法。其中影响最大的说法当数认为龙舟竞渡是为了纪念屈原。如据南朝梁时吴均的《续齐谐记》载:“楚大夫屈原遭谗不用,是日投汨罗江死,楚人哀之,乃以舟楫拯救。端阳竞渡,乃遗俗也。”《隋书·地理志》的记述则更为详细:“屈原以五月望日赴汨罗,土人追到洞庭不见,湖大船小,莫得济者,乃歌曰:何由得渡湖。因而鼓棹争归,竞会亭上,习以相传,为竞渡之戏。”屈原是战国时的楚国人,曾任三闾大夫之职,后因受奸臣排挤,被判流放。因痛感楚地日削,报国无门,于公元前278年家历五月初五愤而投汨罗江自尽。屈原是着名的文学家,楚辞的创始人,在民间有很大的影响。听说他投江后,当地民众自发组织起来,竞相划船抢救。此举相沿成习,从而产生了龙舟竞渡活动。

图:占国的宴乐铜壶上的划船场面

规模宏大的唐代龙舟竞赛龙舟竞渡活动自战国时期产生以后,在历史上一直绵延不绝。据史料记载,至迟在唐代,龙舟竞渡活动就已经成为一种定俗。唐代的皇帝如唐玄宗、唐敬宗都爱观看龙舟之戏,唐敬宗甚至下令动用巨资建造20艘巨大的龙舟,供自己在端午节时观赏龙舟竞渡之用。唐代龙舟竞渡活动的规模较为宏大,动辄有数十艘巨大的龙舟参赛,届时观者如潮,喊声震天。唐代诗人张建封的《竞渡歌》为我们形象地描绘了当时的热闹场景:“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莺。两岸罗衣破晕香,银钗照日如霜刃。鼓声三下红旗升,两龙跃出浮水来。棹影斡破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波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红霓晕。”

传承不绝的龙舟竞渡活动宋代的龙舟竞渡活动丝毫不逊于唐代。首先是宋代的皇室贵胄极受观看龙舟竞渡表演,在京城汴梁的皇家禁区地金明池,就经常进行龙舟竞赛,对此,《东京梦华录》中有这样的记述:“一军校执一竿,上挂以锦彩银碗之类,谓之标竿,插在近殿水中。又见旗招之,则两行舟鸣鼓并进,捷者得标,则山呼拜舞。”着名画家张择端甚至把当时的场景直观地描绘下来,并题画名为《金明池争标图》。另外,民间的龙舟竞渡活动也举行得如火如茶,宋人周密的《武林旧事·卷第三》对此有形象的描绘:“龙舟十余,彩旗迭鼓,交舞曼衍,粲如织锦。……都人士女,两堤骈集,几于无置足地。水面画楫栉比如鱼鳞,亦无行舟之路。歌欢萧鼓之声,振动远近,其盛可以想见。”

图:清代徐扬的《端阳故事图册》中的观竞渡图

目前,龙舟竞渡已是一项国际性的比赛活动。1995年,首届世界龙舟锦标赛在中国举行,有14个国家和地区派队伍参与了竞赛。此后,类似的活动就经常举行。因此,龙舟竞渡这项源于古老中国的运动,正以其特有的魅力,影响着世界。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