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头鹰本来是益鸟,为人类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它在中国从远古时代就交了厄运,背上了种种恶名。

∵猫头鹰恶名的形成,即便文人不是始作俑者,至少也起了一定作用;至于猫头鹰恶名的传播,文人更是扮演了重要角色。

∵翻开庄子的《秋水》篇,可以看到庄子以“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的鵷鶵(传说凤凰一类的鸟)而自居;他把惠施比喻成贪吃腐鼠、嫉妒心极强的鸱枭(猫头鹰)。由此可见庄周对猫头鹰的厌恶与鄙视。

∵到西汉贾谊的时代,猫头鹰为不祥之鸟就已经有了定论。贾谊被贬谪长沙,心情糟糕极了,他想到了死,为了抒发抑郁情怀写出了《鵩鸟赋》(即《猫头鹰赋》):“鵩似枭,不祥鸟也。”“四月孟夏,庚子日斜兮,鵩集予舍。”猫头鹰集聚到贾谊的屋里,于是他进行了占卜,曰:“野鸟入室,主人将去。”贾谊的此赋问世之后,猫头鹰主凶的恶名就逐渐传遍了天下,至今在中国大地上仍然流传着“夜猫子进宅,无事不来”——是说猫头鹰飞到谁家里,谁家就是不死人也要倒大霉。

∵三国时期吴国陆玑所着《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中说,“流离,枭也,自关而西谓枭为流离,适长大还食其母,故张奂云,流离食母,许慎云,枭不孝之鸟,是也。”赵佑在《校正》案语中说:“窃以鴞枭自是一物,今俗所以猫头鹰,谓即古之鴞鸟,一名鸺鶹者,人常捕之。头似猫而翼尾似鹰,目昼昏夜明,故捕之常以昼。其鸣常以夜,如号泣。哺其子既长,母老不能取食以应子求,则挂树上,子争啖之飞去——以其性贪善饿,又声似号,故又从号,而枵腹之义取之。”

∵从以上的引文中我们不难看出栽赃猫头鹰食母的发展过程。许慎对文字有独到的见解与研究,写出了影响至今的《说文解字》,但对流传已久的猫头鹰的“不孝”之说,却采取了不负责任的态度,随声附和地说了一声“枭不孝之鸟”。许慎是大学问家,他这样一说影响可就大了,猫头鹰的不孝之名不胫而走。

∵由猫头鹰食母的误传,可以看出中国古时的文人缺乏科学探究精神。没有一个人做过认真的检查和细心观察,只知跟在别人后面,自作聪明地添油加醋。英国怀德先生在《色耳邦自然史》中说:挖掘一棵猫头鹰聚居了百多年的空心大树,检验了猫头鹰的粪便及其余骨和吐出的皮毛,证明猫头鹰绝没有啄母食母的恶习,就已经给猫头鹰正了名。怀德死后两年,赵佑的猫头鹰生子后子食其母的这一说法才出炉。

∵猫头鹰的罪名根据什么得来的?令人百思不得其解。有的学者认为,古人对猫头鹰的误解,可能是和猫头鹰的生活习性有关:猫头鹰夜间活动,样子怪怪,叫声吓人,令人产生了反感。开始是笼而统之地说“不祥之鸟”,后来就演变成了十恶不赦“主凶”、“食母”的恶鸟。

∵在科学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相信猫头鹰主凶食母的人可能不多了。但由于猫头鹰背负罪名几千年,有些人即便从理论上有了正确认识,但从感情上一时难以接受。所以,我们应当继续为猫头鹰正名,让猫头鹰得到应有的尊敬。

∵猫头鹰是现存鸟类种在全世界分布最广的鸟类之一。除了北极地区以外、世界各地都可以见到猫头鹰的踪影。猫头鹰又称鸮、枭,是夜行性鸟类,分布在中国的猫头鹰大约有26种,均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是重要的益鸟,而且猫头鹰是唯一能够分辨蓝色的鸟类。猫头鹰眼周的羽毛呈辐射状,细羽的排列形成脸盘,面形似猫,因此得名为猫头鹰。猫头鹰在古代并非全是恶的化身。古希腊神话中有个智慧女神叫雅典娜,据说她的爱鸟就是猫头鹰。因此,古希腊人对猫头鹰非常崇拜,认为它是智慧的象征。

∵——编者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