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谈一个深度理解“情”之要义的人,称之为“至情至性”之人。发乎高尚的人性,对天地万物生情,这种无比高洁的情操,远非一般人所能企及,各大宗教家、各大诗人、各大教育家、各大哲学家……,凡能传世不朽者,多具有此等恢弘的气质与心胸。

幼读陈子昂《登幽州台歌》诗云: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陈子昂登高远眺,以人类皆时空之流体,怀古缅继,以微茫之有限,面对大宇宙之无限,油然而兴孤独苍凉之感,此种情怀,时为最高格调的“醒悟”情境,和孔子观流水而叹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是同一种的“悟觉性的慨叹与感知”。

俗云:“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此种至情,一旦落入滚滚红尘,便变出多种花样。我们称许若干“性情中人”,他们懂得用情,并非刻意作学问,而是生命的自然表露。诸如“衷情”、“真情”、“纯情”都是刻骨铭心的感情。有些情感多与生命气质有关。像是“豪情”、“侠情”、“悲情”、“伤情”,前者可见于虬髯客,后者可见于黛玉葬花。

但世人用情不当,却造成太多悲剧,身陷其中并还大叹“情关难过”、“情网难脱”、“情丝难断”、“情锁难开”。考其因由,无外乎其本身并不通情达理,以至于经常表错了“情”。比如:“浮情”、”滥情”、“欲情”、“迷情”、“自作多情”,把直通天地的情操,降格到“儿女私情”上面去,把天地父母的“恩情”、“国族之情”,和“朋友之情”都放到一边去,一谈到“情”,好像就指“爱情”。有人把恋爱当成“来电”,有人形容那种陶醉好像“晕船”,有些陷在热恋中的情人,携手看月亮,尽说一些痴狂的傻话,一旦“爱”与“欲”搅和在一起,这真情、纯情的成分还剩下多少∵?那可就很难讲了。

现代人多半把“爱”字挂在嘴头上,像搓汤圆似的搓来搓去,其实情与爱不是用嘴巴讲的,它是一种付出,一种包容,一种深度体谅和相互的尊重。情爱之中不会产生“妒恨”,也不会产生“怨尤”,如果有,那就不是“真情”、“真爱”。古人曾说:“情到深处无怨尤”,又说:“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它犹如心中的一条河流,流下去,一直流到海枯石烂、天荒地老,七世夫妻、牛郎织女的故事不完全是神话,它和人心连结在一起,成为至高的向往。

我们如果能够悉心体悟,那社会上玩游戏一般的“一夜情”,什么“仇杀”、“恨杀”、“怨杀”、“争风”、“吃醋”、“妒杀”等等事件,就会被剔除在“情爱”之外了。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