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曲泥石流发生地属于地质灾害多发地区,而大规模人类工程的影响更加剧了灾难的风险。”8月9日,地质专家、四川省地矿局区域地质调查大队总工程师范晓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这样阐述舟曲泥石流的成因。

地质条件脆弱

据范晓介绍,此次发生泥石流的罗家峪、三眼峪地区位于白龙江上游的高山峡谷地区,这一地带地质结构不稳定,山体很高,山谷狭窄,岩层破碎,断层丰富,整个山体结构脆弱,极易崩塌滑坡,属于泥石流的活跃高发地。

范晓分析,大量松散泥沙物质和较大的降雨直接导致了这次泥石流的爆发。他进一步解释,大量松散泥沙物质的出现与当地近几十年来严重的水土流失不无关系。20世纪50年代到本世纪初,当地森林砍伐严重,白龙江上游森林面积减少了大约70万亩,坡度在40度以下的土地基本已被开垦,水土流失日益加剧,出现大量松散泥沙物质。

8月7日突降强雨,当地没有采取相应的泥石流预警措施,当地脆弱地质状况遂遭遇“致命的一击”。

水电等工程影响

舟曲泥石流发生后,有观点认为,灾难的发生与当地密集的水电开发有关。

范晓对此表示,目前并没有足够的证据说明水坝建设是造成这次灾难的直接原因。但他强调,水电等大规模人类工程活动对当地地质条件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将加剧水土流失,加剧灾难的规模和频率。

范晓介绍,白龙江干流水电开发相当密集。仅舟曲境内的白龙江干流江段,就有已经建成或正在建设的水坝7座,规模以中型为主。白龙江的水电开发程度很高,已占到技术可开发量的78%。公开资料显示,2003-2007年,舟曲41个在建或已建的水电站工程合计扰动地表面积达322.83公顷,弃渣达3834.8万立方米,水土流失预测量达74.9万吨。

但对于舟曲来说,水电建设为当地带来的经济利益更受关注。公开资料显示,2003年开始,舟曲县委、县***出台许多优惠政策招商引资,大力开发水力资源修建水电站。从2003年至2007年,共有53个水电开发建设项目签订合同,水电开发建设项目占全县各类开发建设项目的80%以上。

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也对此表示忧虑,他告诉本报记者,中国西南部因为地质脆弱,并不适合进行大规模水电开发。2008年汶川地震后,一些环保组织和个人曾联名质疑西南地质不稳定地区水电开发的安全性问题。这封联名信称,水电工程不论边坡的大规模开挖,还是水库淹没后公路、隧道的大规模重建,都会给水库沿线的岩体带来破坏,在强震发生时可能加剧滑坡、泥石流、崩塌以及堵江淹没、堰塞湖溃决等次生灾害。

但是,白龙江上游,仍然是“一个水电站接着一个水电站”。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