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舟曲灾区,经常会看到有这样一些人:有的在路旁为过往的人员送水、递毛巾,有的帮着运救灾物资;有的帮着转运伤员……虽然他们身着不同的衣服,年龄也不相同,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腕上系着一条红丝带。

∵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志愿者。

∵“拿瓶水吧,累了喝一点。”19岁的谢芳每天天刚亮就会准时站在街边,因为她知道,这个时候解放军都要从这里到三眼峪救人。每天她都要在这里送出10箱水。

∵住在土桥子的谢芳在西安上学,放假时正赶上县城发生泥石流灾害。这次全家人都很安全。看到来自四面八方的人都赶来救援,她和几个同学自发组成志愿者。为了能赶在天亮时赶到县城,她要坐1个小时车。

∵21岁的杨洋每天和同学冯瑞霞背上亲戚家里做的饼和物资发放点的水、方便面,从县城外三公里赶来。两个还不足1.6米的小姑娘被筐篓压得直不起腰。晒黑的脸庞上挂满汗滴。“走一趟大概需要近1个小时,一天最少要走5趟。”

∵今年刚从甘南民族师范学校毕业的杨洋,原准备回家乡找份工作,没有想到遇到了突如其来的灾害。“泥石流把这一切都毁了,把我们家冲没了,现在我们全家挤在山上的庙里。”

∵看到来自各地的解放军和武警官兵都赶来救援了,杨洋觉得自己也该做些事情。她第二天就报名当了志愿者。

∵“这几天,我们还要给大家讲讲饮水卫生方面的小常识。”杨洋说。

和杨洋一样,家住寨子村的韩博也加入了这个行列。

刚1米出头的小家伙,每天要用小车把两桶水送到某防化团炊事班。县一中门前那条接近45度的斜坡,他只能一桶一桶地往上搬。

上坡时,5斤重的水桶拽得他脑袋和身子一个劲儿地向一旁斜,他只得用一条腿顶着,一晃一晃地走上去。

战士每次看见韩博都会劝他不要再送了,见他不听,战士们就想了一个招儿:把他拉过来,让他坐在凳子上休息,给他端上一碗热饭。这样他就可以少跑几趟。

“你们吃吧,我家里做了。”没有过多的话语,每次小韩博都是拿到空桶,转身就走。

这个内向的小孩,甚至都不好意思去报名参加志愿者,只是自己找了块红绸子系在腕上,然后就不声不响地去帮助别人。

在灾区,越来越多的人不声不响地加入这个行列。

35岁的李鑫辉,每天都会来到三眼峪,看到需要抬送的,就跑过去帮忙。

家住北关的兰州陇桥学院大二学生尹虹飞,每天用背篓给受灾群众送生活用品,为了多装一点,装的东西都超过了头顶。

家住***乌鲁木齐的卢想娥,是中国注册志愿者,参加了汶川和玉树抗震救灾的志愿者服务。这次正在泯县老家探亲的她听到这一消息后专门跑来为救援官兵服务……

在陇南高原,在舟曲县城,在通往舟曲一中这条弯弯曲曲的小道上,红丝带的身影随处可见,在匆忙行走的人群中,红丝带显得异常鲜艳。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