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学是朱熹教育思想的一部分。在他的推动下,我国古代蒙学教育至宋代已趋完善,且元、明、清三代的蒙学教育几乎都是围绕朱熹教育思想展开的。所谓蒙学,就是启蒙的学问。在朱熹本人所处的南宋时代,他所说的蒙学的对象是指少年儿童,因此,蒙学也称小学。朱熹特别重视蒙学阶段的基础教育作用,他在总结自己从教四十多年的实践经验中,提出了一整套蒙学教育理论。其思想中的精华,对我们现在的少年儿童教育仍有其现实意义。∵∵

∵重视蒙学教材建设∵∵

∵∵教育目的要通过一定的教育内容来实现,而教育内容则依靠教材来体现。中国古代教育史研究表明,在朱熹以前,小学没有书籍。朱熹根据儿童年龄特征和人们由浅入深的认识规律,为儿童编写了《童蒙须知》和《小学》两本教材。《童蒙须知》就儿童日常生活中择其可知而易行的,作为训练少年儿童生活习惯的教材。《小学》是把古人的“嘉言善行”编集起来,分内外篇。内篇四卷为《立教》(阐述先王所以教人之法)、《明伦》(说明君臣、父子、夫妇、长幼、朋友的关系)、《敬身》(讲解儿童修身养心的重要和相应的规矩)、《稽古》(则记载古代先圣前贤的崇高德行);外篇两卷为《嘉言》和《善行》(都是记载古人值得我们效法的言行),共385章。∵

∵∵除《童蒙须知》和《小学》两本蒙学教材之外,朱熹还把他与吕祖谦合编的《近思录》和《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作为小学教材。小学儿童只要求读正书,不读注释。朱熹认为,熟读正文以后,随着年龄慢慢增加,做人做事的经验多了,碰到某一件事,就会突然触发某一句书,启发你的灵感,给你智慧,往往就因此知道如何去处理事情。∵

∵∵注重“先入为主”和“正面引导为主”的教学方法∵

∵∵朱熹在长时期的教育实践中,认识到少年儿童德育最突出的特点是“先入为主”。朱熹认为,人在幼年时期,物欲未染,知识未开,思想单纯,最易受社会上各种思想影响,一旦接受了“异端邪说”,再教以儒家伦理道德思想就会遇到抵触。此时若施以正确的知识和道理,那么这些知识和道理对人的行为具有直接的影响,从而在心灵深处具有导向功能,在以后的道德选择中容易接受与它一致的观念,拒斥和它不同的思想。∵

∵∵朱熹还认为,少年儿童道德教育的实施必须以正面引导为主,应通过启发诱导以提高其认识,不能只靠简单的防禁。教人者能:“知其心”,言“中其情”,讲到学生的心里去,这才是教育少年儿童之要道。∵

∵∵强调学“眼前事”,打好“坏模”∵

∵∵如何才能有效地培养少年儿童的道德行为习惯呢?朱熹认为须从具体的日常事务入手,所谓“圣贤千言万语,教人且从近处做去。”为此,朱熹主张培养少年儿童道德行为习惯最佳的方法就是把社会伦理具体化和条理化,让他们遵照履行。∵

∵∵朱熹还强调少年儿童必须通过日常生活上的琐事来磨炼和培养敬的精神。这个敬的精神是少年儿童做人的根基,也是他们日后成圣基础。∵

∵∵朱熹强调学“眼前事”,注重道德行为操作的训练,要求少年儿童的学习由浅入深,自近及远,这不仅符合儿童认识发展与道德形成的规律,易为少年儿童掌握,而且也有助于自幼培养少年儿童良好的道德习惯,养成践履笃实的作用。∵

∵∵讲求良好的教育环境∵

∵∵良好的教育环境对于一个未成年人来说尤其重要。儿童思想未定型,可塑性强,周围环境对其影响作用很大。环境好,儿童就容易变好;环境坏,儿童就容易变坏。∵

∵∵就自然环境而言,在朱熹的眼里,自然美的环境本身就是人格美育的课堂,自然美本身就是极好的教材。∵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