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灭尽定(灭受想定)∵

修行者继续修下去,会发现已经没有心识生起,但是还有“我”的存在,因此想舍弃这个我,那就是说,他想舍弃第七识的恒行心。(唯识宗说,我们有八种心识的作用,第七种叫第七识--末那识,他执着第八识为我。我们的前六识是可以停顿的,在还未解脱之前,末那识却一直在作用,所以称为恒行,依司机是永恒的造作,念念生灭不已。)。如果他能使恒行的心识暂时不生,就能进入灭尽定,弃除了“我执”。(关于“我”,圣严法师认为,在欲界中,是以色蕴为主要的“我”;在色界中,是以受蕴为主要的“我”;在无色界中,空无边处、识无边处是以识蕴为主要的“我”,而无所有处、非有想非无想处是以行蕴为主要的“我”。)

“灭尽”之意即是灭尽了一切六识的心,乃至灭尽执着第八识称为“我”--“我执”的心。唯有三果或以上的圣者能进入此灭尽定,它的特点即是无“我执”,断除了一切烦恼;但是在修行的过程中,第三果的圣人还待降服一些微细的烦恼,只能够暂时进入灭尽定,在定中没有“我执”,但是当他出定后,我执之心再度生起;阿罗汉果圣者破除了我执,在灭尽定中无我执,出离此定后也没有我执。所以只有佛、阿罗汉和三果圣人有能力进入灭尽定。

至于大菩萨是否也能进入此定呢?根据经典有两种说法:有些经论说可以,另一些却说不可以;大乘唯识宗等都认为修菩萨道者绝对不能进入灭尽定,因为能进入此定者出定后没有烦恼,过去的“业因”没有烦恼“缘”引发,就再也不来三界受生,不能继续修集福德因缘,乃至成佛。

圣严法师开示,释迦世尊发现外道禅(四禅八定)尚无一种禅定是真能彻底解脱烦恼的,所以另在第八阶段(非有想非无想处定)之上再加一阶,称为“灭受想定”,也就是灭却微细的心意感受,五蕴中的行蕴之后,便进入空或真正无我的境界。此定着眼于心理活动的空去,不在于色身的有无;事实上,若在人间修成此定,身体依然存在。

五、简介修习禅定之方法

根据南传的《清净道论》中共有四十种修习禅定的方法,它们是:十遍、十不净、十随念、四梵住(四无量心)、四无色、一想和一差别。

修习禅定应从数息入手,比较稳当;因为各种禅定的修行适合不同根器的众生,比如修不净观,能够破除淫欲,但是有些人瞋心重,修不净观到一个时期后,会对身体产生厌恶的心理,结果想自杀,这种人就不适合修不净观。所以修习各种禅定的方法应该根据个人的烦恼所在而修,并不是人人都能够修习相同的方法。但是其中两种禅定方法,比较适合大多数的众生,它们是不净观与数息观。

我们的心很散乱,坐禅时数呼出吸入的气息,慢慢降服我们的散乱心而进入定;我们是烦恼重的欲界众生,要修禅定进入色界,就要舍离欲界的种种欲望,

而在此中最严重的烦恼是色欲,所以我们应该修不净观来对治它,所以数息观与不净观被合称为“二甘露门”,它们是要修学禅定的初步。比如说一个人修慈悲观,但心散乱,想动想西,这是很难有成就的,所以他应该先修数息观把散乱的心定下来;又如一个人的心已经有相当的定力,但是他的瞋心重,那他就应该修慈悲观。

在修学禅定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去参访有学问的导师以解除疑问,请给予援助和开导或启示,亲身体验一段时期,适合我们根器的方法就是好的,不适合的就应该放弃;除非那个教导者有宿命通与他心通,他知道我们过去业的因缘,与现在贪、瞋、痴心烦恼之所在,能以正确和适合的方法教导我们,这样修习禅定就会很快有成就。如果遇不到这类导师,最好是从数息观、不净观那儿着手,然后再修四念处。

(本文主要转载于:http://blog.sina.com.cn/yijing12,同时参考了圣严法师的着作《禅的体验》。)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