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凯平,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心理学系终身教授,认知与文化实验室主任。

《心理月刊》:为什么人们都会想“我是谁”之类的问题?∵

彭凯平:这与人类的进化和个体发展都有关系。人与绝大多数动物不同,人是有自我意识的,知道自己是客观的存在,能把自己作为观察的对象。

从小,我们从父母对我们态度中就可以了解到,“我是谁”、“我是什么样的人”,和安全感、爱、社会赞许间有密切联系。因此,自我认识是进化的需要,也是人类基本的需求。

认识自己对我们来说有什么好处?∵

希腊哲学家认为“只有认识自己才能认识世界”。每个人都是有偏见的,只有知道自己的偏见、局限,对世界的认识才能较全面、客观。反之也成立:“认识世界以后才能够超越自己的局限性,更好地认识自己”。二者是互动的,都是对的。

认识自己也是一种很好的心理平衡机制。如果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就会产生虚妄的期望,设定错误的目标,最后容易导致失望。盲目自信常常是失败的先兆。很多成功人士会认为自己比别人强,他们更有可能受到严重的挫败。

认识自己还能更好地保护自己。我们是一种社会动物,做很多事情都会跟别人比较,有时就会忘记其实自己存在的意义跟别人是不一样的。只有认识自己,才能保持自己的特点、个性。

真实地认识自己是不是就意味着心理健康,可以更好地生活?∵

有两派观点。几千年来人们都认为认识自己越清楚对健康越有利,对生活更有帮助。但是,上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两位心理学在研究中发现,得绝症的人中,对自己有虚假的积极认识的人活得比较长。

认识真实的自己有时候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重要,特别是面对一种负面情境时,认识虚假的自己也会有正面的作用。

总体而言,对自己满意的人更快乐。对自己的能力有高评估的人,往往更努力,实现的目标更多。正面的自我认识是一种积极的力量。

自我认识是怎么形成的?∵

自我认识是自己主动认识和他人反馈交互作用的结果。有被动接受的成分,也有主动创造的成分。

自我认识的内容很大程度来自他人的反馈,其中包括我们的父母、老师、朋友等一切和我们关系密切的人。我们再把他们的评价综合起来,就形成了自我认识。尤其是对负面自我的认识,基本上是来自他人的评价。

我们应该怎样看待他人的评价?∵

我们需要倾听他人的评价,因为我们对自己的认识不可能是全面的。但是,他人的评价也未必都正确。因此,我们不能完全接受他人的评价,而是要积极地去分析、品评、验证这个评价,去征求更多人意见,去挑战自己的极限。

对自己的能力、目标、生存的意义有一个独特的认识,才能获得比较真实的自我认识。

我们也不要过于关注他人的评价,不然就会产生评价焦虑,反而使我们的自我认识受到干扰。就像一个过分注意观众反应的篮球选手,更有可能投不进球。

为什么认识自己这么难?∵

会有很多心理因素,干扰我们认识自己。比如,自尊的需求让我们更愿意去了解自己好的一面,不愿意看到自己不好的一面。

再如,外界期望的压力让我们会下意识掩饰自己与社会期望不一致的地方。自我认识的主观色彩太深厚,没有客观的标准,这也是判断困难的原因之一。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