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从立秋到立冬前,包括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六个节气,是气候由热转寒,阳气渐收,阴气渐长时期。从传统中医角度讲,也是由阳盛转为阴盛的关键时期,是人体内阳消阴长的期。它所对应的人体五脏是肺,五腑是大肠,相对应的五气是燥,五化为收。在人体中,肺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呼吸、主宣发和肃降;它还具有通调水道、朝百脉、主制节等作用。它的主要生理现象:在身体上表现为皮,其华在毛。如一个人发质枯黄,可能是她(他)的肺部有问题,需要养肺,要注意肺部的卫生保健。所以,秋季的养生主要在于要润燥养收(但也要因气候变化即因时而宜,根据自己的体质因人而宜,如对于寒湿之人,就不能过于润燥,即要灵活掌握)。如多吃梨、银耳等食物。

从起居来看,深秋,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所以人的起居时间也要顺息而变。《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里讲:“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早卧以顺应阳气之收,早起,使肺气得以舒展,且防收之太过。

深秋季要注意的是凉风时至,天气变寒,早晚尤甚,要随时注意增减衣裳。以防感冒。特别是体弱多病的老人和儿童,更在注意添加衣服。

此外,在清寒的深秋季节,我们更应注意精神养生。

根据中医理论,秋季,在五官上表现为鼻、在液为涕、在志为悲忧,所谓“秋风秋气愁煞人”,渐行零落的花木会让人产生“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的悲秋之感。所以,秋季养生,在精神方面,培养自己的乐观情绪,保持神志安宁,以避“肃杀之气”,收敛神气,以适应秋天容平之气。具体做法如下:

深秋是收获的季节,硕果累累的金秋正是人们野外采摘的最佳时节。可以在周未或节假日到郊外去采摘,收获丰收的喜悦,抵抗悲秋情绪的侵扰。

除了采摘,还可以去登山。每年的十月下旬和十一月初,是登山赏红叶的最佳时机,香山红叶,就是就就闻名中外的赏秋佳地,我们可安排家人带上老人去郊游、爬山,体验登高远眺所带来的心旷神怡,此法也是克服忧郁、让一切惆怅忧伤等不良情绪顿然消散的良策。

当然,多做其他适宜的户外运动,如在中午散散步,多晒晒太阳等,都有助于人们情绪的改善。运动过程中所产生的内啡呔、多巴胺可使人产生兴奋感,克服忧郁。阳光有助于改善我们的精神,使之更加积极。

从食物方面看,多吃香蕉、豆制品、坚果、牛奶也有助于增加人体中的5-羟色胺,改善情绪,使我们的精神更加愉快。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