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时期,佛教开始传入武夷,并迅速发展,入宋后,高僧名师迭出,道教的兴起,与佛教相互渗透影响,增添了佛教的奇迹,而儒林入佛,则更显佛学的深邃,一代名儒胡安国、胡寅、刘子翚等均深研禅理,卓有影响,大理学家朱熹年轻时也曾参禅事佛,集儒、释、道之大威,蔚为大观;至清代,又先后在虎啸岩、慧苑、天心岩等修建了佛寺,聚集了若干颇有造诣的高僧。这些历史名人在武夷山也留下了许多的诗文禅联。

瑞岩禅寺

[宋]刘子翚

寻师扪壁入仙源,万涧冷冷佩玉喧。

绕座衔花来白鹿,听经献果下玄猿。

千林红叶新霜染,一霎腥风啸虎蹲。

说与世人浑不信,个中别有一乾坤。

[阐说]刘子翚(1101-1147),字彦冲,号病翁,崇安五夫里(今五夫镇)人,南宋理学家、文学家,学术界称屏山先生,精研佛道,对诗文有较高的造诣,是南宋大理学家朱熹的启蒙老师,着《圣传论》、《屏山集》20卷。

瑞岩禅寺建于唐朝广明元年(880年),是扣冰古佛在其俗籍武夷山吴屯乡创建的一所寺院,该寺占地面积3375亩,规模宏大、气势雄伟,堪称一方名刹,历代迭有增建,有山、水、岩、洞、塔、桥、亭、阁、楼、殿之胜,古树崔巍,蔚为大观。该诗形象完整地溶进了古寺创建的事迹和传说。

瑞岩寺

[宋]朱熹

踏破千林黄叶堆,林间台殿欲崔巍。

谷泉喷薄秋欲响,山翠空蒙画不开。

一壑祈今藏胜迹,三生畴昔记会来。

解衣正作留连计,不许山灵便却回。

天心问禅

[宋]朱熹

年来更惑青苔路,欲叩天心日不撑。

几度名山云作客,半墙禅院水为僧。

漱流枕石心无语,听月煮书影自横。

不待钟声驾鹤去,犹留夜簌传晓风。

[阐说]朱熹(1130-1200),南宋着名理学家、教育学家,他在理学上主要继承和发展二程(颢、颐)关于理气关系的学说,集理学之大成,建立一个完整的理学体系,与二程合称为程朱学派。他倡导的理学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统治阶级的理论工具,在明清两代被提到儒学正宗的地位。他在武夷山定居达48年,仕于外者仅9年,并在武夷山五曲兴建武夷精舍。

天心永乐禅寺初建时称为山心永乐庵,地处武夷山风景区的中心。清康熙年间,章堂岩铁华上人的弟子果因和尚重光这一名构,称为天心永乐禅寺。1900年名僧德容由鼓山至武夷为住持,他主持大兴土木,广增佛殿,弘扬佛法。至民国36年,该寺还先后传了七堂大戒,曹洞钟鼓遍天下,武夷道场为世人瞩目,被视为佛教的“华胄八名山”之一。

题中峰寺

[宋]柳永

攀萝蹑石路崔嵬,千万峰中梵室开。

僧向半空为世界,眼看平地起风雷。

猿偷晓果升松去,竹逗青溪入槛来。

旬月经游殊不厌,欲归回道更迟回。

[阐说]柳永(约980-1053),原名三变,排行老七,又称柳七,福建崇安人,出生于儒学仕宦家庭,长期受到良好的教育和文化熏陶,这样的环境是他后来成为杰出词人的客观条件。他的词在当时流传甚广,甚至传入宫中。

中峰寺建于唐中叶,位于上梅寂历山,远离尘嚣,竹木掩映,云径幽奇,天簌禅机。北宋着名词人柳永曾在寺内读书,这是他幼年时的一首习作。

东报恩寺题壁

[宋]赵拚

松撼寒声竹锁阴,梵宫潇洒称行呤。

庭前花意自零落,门外山光同古今。

夜渴近轩弦月满,晚锄寻药乱云深。

中间着了休休事,不信欢愁解到心。

[阐说]赵拚(1008-1084),北宋政治家,官至参知政事,逝世后谥为清献。康定初年(1040)知崇安县,曾引西郊河水灌溉南郊农田,政绩卓着,至今,武夷山人还称这条水渠为清献河。

东报恩寺俗称东寺,建于唐朝咸通元年,有漆观音像,又古瓮中盛有旧醢,历久不坏,传均为唐代旧物。名宦、着名居士赵拚为崇安县令时曾题诗刻于石壁间。

寄云居寺嗣公和尚

[宋]胡安国

十年南北断鸿鳞,梦想云居顶上人。

重返可能长自饱,也应分济百年身。

[阐说]胡安国(1074-1138),崇安溪里(今上梅)人,南宋着名学者、理学家,世称武夷先生谥文定,着有《春秋传》,元仁宗皇庆二年(1313年)行科举新制,《春秋传》。被钦定为经文,与〈春秋〉齐名。当时他远在千里之外的京都,却还时常挂念故乡的寺庙,因此寄诗赠给他的弟子云居寺嗣公和尚。

观音岩

[宋]李纲

铢衣珠珞宝花冠,晏坐倏然山水间。

应为武夷泉石好,不殊海岸普陀山。∵∵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